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08 14:23

  本文关键词: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采矿废弃地 生态恢复 可持续利用 景观设计


【摘要】:采矿废弃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 ,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严重 ,同时其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被破坏。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使采矿废弃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 ,并通过景观设计赋予利用和美学的价值 ,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采矿废弃地的景观生态特征和环境影响 ,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各种工程与生物措施以及可持续利用途径进行综述 ,并通过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一些案例 ,进而对采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总结。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关键词】采矿废弃地 生态恢复 可持续利用 景观设计
【基金】:石花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研究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X171.4
【正文快照】: 人地矛盾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土地资源的有限与人类的爆炸式增长会制约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退化景观如矿山和废弃工业用地 (Brownfield)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 ,并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通过设计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 ,景观设计学对退化景观的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花楼;采矿迹地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2 郭焕成,宋金平;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何书金,郭焕成,,韦朝阳,刘慧;中国煤矿区的土地复垦[J];地理研究;1996年03期

4 林亲铁,廖柏寒,杨仁斌;废弃矿山土地、水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06期

5 宋书巧,周永章;矿业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1年05期

6 王文英,李晋川,卢崇恩,白中科,赵景逵;矿区废弃地植被重建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7 杨修,高林;德兴铜矿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11期

8 关文彬,谢春华,马克明,牛健植,赵玉涛,汪西林;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J];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9 莫测辉,蔡全英,王江海,吴启堂;城市污泥在矿山废弃地复垦的应用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束文圣,张志权,蓝崇钰;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Ⅰ)[J];生态科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年春;李萍;凌云;赖发英;;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袁丽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3 喻庆国;;世界森林景观生态研究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闫晓俊;陈其兵;;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5 刘勇生;洪滔;何东进;胡海清;卞莉莉;陈笑玲;;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6期

6 陈靓;;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格局分析方法及模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黄粤;陈曦;包安明;马勇刚;;近15a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扩展动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8 胡静;许贤棠;;武汉市水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汉阳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9 曾辉,张磊,孔宁宁,李书娟;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少麟;周婷;;边缘效应的空间尺度与测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孙永萍;温远光;;城市化与生态安全[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欢;周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富平;牛福生;张锦瑞;;矿业开发密集地区景观生态重建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姚立英;黄浩云;沈伟然;张征云;;应用景观生态学进行天津市生态用地规划[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王志刚;;河洛黄土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特点浅论[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爱华;杨凤海;雷国平;刘晓光;;“3S”技术在土地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邹长新;缪启龙;;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江功武;朱红业;钱坤建;范月清;孔维喜;史亮涛;金杰;;人类活动对元谋干热河谷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10 俞孔坚;李迪华;;着眼于50年后北京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A];北京奥运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D];北京大学;1999年

2 赵凤琴;吉林西部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田国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洪军;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生态空间构建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5 左伟;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延昊;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7 王思远;基于地理时空数据库的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8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申广荣;农业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及水稻双向反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王庆日;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f;福州市南台岛生态安全探研[D];福州大学;2006年

2 杨子峰;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王立;黄土丘陵区采煤塌陷地复垦潜力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4 马锐;矿区排土场水土安全及景观格局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5 张莉;长江流域上中游典型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及恢复效果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西军;安徽省老山自然保护区肖坑森林景观格局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7 廖秋林;后现代主义符号学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王琳;辽河流域水安全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东飞;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对土地塌陷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莹;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维楷,陈庆恒;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4期

2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3 程国栋,肖笃宁,王根绪;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4 卞正富,张国良;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4年01期

5 吴启堂,林毅,曾海恩;城市污泥作复合肥粘结剂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2年04期

6 刘绮,宁晓宇,张甲利,赵昕,姜林生,吕林增,赵立山;丹东地区农业土壤污染及防治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3年06期

7 邓建,彭怀生,张强;矿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应用[J];黄金;1997年07期

8 傅显华,吴启堂;不同物料对叶菜吸收镉铅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9 李永涛,吴启堂;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10 胡振琪;关于土地复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煜;我国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事业问题剖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年06期

2 王克华,刘胜祥;金属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J];四川环境;2003年01期

3 黄小琴;;煤矿采后迹地生态恢复策略初探[J];环境;2008年S1期

4 陈富强;;广东矿区生态恢复案例分析及其恢复技术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年05期

5 万兴,万金保;铜矿生态恢复的措施研究[J];江西科学;2005年03期

6 牛海亮;王强;姜艳丰;王立新;陈秀莉;;国内外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7 杨涛;彭立君;武富强;罗雪贵;;石灰岩矿山生态恢复方法和实践[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年02期

8 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9 刘国华,舒洪岚;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10 祝遵凌;何伟;;南京市老山采矿区森林景观重建[J];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健健;;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赵晓英;陈怀顺;王学定;;西北地区的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吴欢;周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琼;辜再元;;农业废弃物在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应用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程根伟;;明确生态功能定位,促进生态工程实施[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李月林;查良松;;淮南煤矿塌陷区生态恢复问题的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汪伟刚;钟超奇;谢百灵;左雪峰;;韶赣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恢复设计简析[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红柳;侯晓珉;孙贻超;于秀岭;;海岸带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黄聚生;;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德明;刘志民;寇振武;;科尔沁沙地荒漠化与生态恢复研究展望[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晓磊;提高标准 做好生态恢复这篇大文章[N];石家庄日报;2008年

2 杨巴;环青海湖生态恢复成效明显[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霍峰;浮山生态恢复开始“攻坚”[N];青岛日报;2006年

4 王克鹏邋刘辉;市政协张店玉皇山生态恢复绿化工程启动[N];淄博日报;2008年

5 记者 郝静;矿山开采与生态恢复并进[N];阿勒泰日报;2008年

6 王克鹏邋都玉秦 赵迎春;还商家一个美丽新冲山[N];淄博日报;2008年

7 苏强;阿什河流域生态堪忧[N];黑龙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敏 实习生 姚琼 刘勤 通讯员 刘波 李真才;披绿桃树岗 路有多远?[N];常德日报;2009年

9 建峰;“十一五”煤矿矿区环境建设重点确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龙日;大兴安岭火烧区生态恢复[N];中国花卉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章勇;江汉平原涝渍地生态恢复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武斌;九寨沟马脑壳金矿露天矿山生态恢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广彬;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及植被恢复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涪平;藏中拉屋铜矿区生态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素清;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李云玲;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黑河下游生态恢复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彭羽;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途径[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李江锋;北京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杨胜香;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排土场生态恢复[D];中山大学;2010年

10 胥晓刚;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岚;平朔矿区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广伟;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琳琳;义马市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探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季志平;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支撑与维持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吴捷;常州市河岸带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姚刚;公路工程临时用地生态恢复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翟兰英;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贤法;盖亚假说、最大熵产生假说与额济纳绿洲的生态恢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夏春凤;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左俊杰;三里洞煤矿矸石废弃地生态景观重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4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814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