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双相钢与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3 07:49

  本文关键词:双相钢与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5年

双相钢与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杨兆华  

【摘要】:由于异种钢在组织结构、化学组成、热物性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异种钢的焊接性能弱于同种钢的焊接,但是在汽车制造行业无法避免涉及到异种钢的焊接,本文以高强钢中双相钢DP590和奥氏体不锈钢304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DP590-DP590、304-304和DP590-304三种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激光工艺参数(平均功率、脉冲宽度、脉冲频率、离焦量)对焊接接头质量(表面形貌和横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其它激光工艺参数不变时,平均功率和脉冲宽度的增加都使得焊缝熔深、熔宽和溅渣的增加;脉冲频率的增加使得焊缝上熔宽增加、下熔宽和溅渣都减少;离焦量的增加使得焊缝下熔宽和溅渣量都减小;激光工艺参数主要通过改变激光能量、热累积作用和激光峰值功率密度来影响焊接接头质量。(2)三种不同类型激光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DP590-DP590、DP590-304焊缝区组织均为马氏体组织,而304-304焊缝区组织为柱状或等轴状奥氏体;DP590-DP590焊接接头、DP590-304焊接接头靠近DP590一侧均存在明显热影响区,组织为为马氏体和铁素体;304-304焊接接头、DP590-304焊接接头靠近304不锈钢一侧均未形成明显的热影响区。(3)三种不同类型激光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P590-DP590焊接接头、DP590-304焊接接头的焊缝硬度均高于母材和热影响区,导致拉伸失效位置出现在母材,且断口有明显的颈缩,属于韧性断裂;304-304激光焊接接头焊缝硬度略高于母材,但拉伸失效位置位于焊缝,不存在颈缩现象,为韧性断裂,孪晶的消失显著影响焊接接头拉伸性能。与母材相比,三种不同焊接接头的延伸率都降低。(4)三种激光焊接接头的成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P590-DP590激光焊接接头杯突断裂位置存在两种,最高杯突值可达母材83.4%;304-304激光焊接接头杯突断裂位置为垂直于焊缝,最高杯突值可达母材95.9%;DP590-304激光焊接接头杯突断裂位置为垂直于焊缝,杯突值均低于DP590、304自身焊接接头杯突值,最高杯突值可达DP590母材的73.18%、可达304母材61.53%.(5)三种激光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P590-DP590激光焊接接头疲劳极限为400MPa,304-304激光焊接接头疲劳极限为340MPa,DP590-304激光焊接接头疲劳极限为380MPa;三种不同激光焊接接头疲劳断口都位于焊缝,且裂纹源为气孔或凹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407;TG456.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爱珍,张太超,赵红岩;异种钢熔合区马氏体脆性层的消除[J];焊接学报;2001年04期

2 许君;张延松;朱平;陈关龙;;双相钢搭接点焊接头疲劳寿命分析[J];焊接学报;2008年05期

3 张士宏;程欣;郎利辉;王炳德;许沂;王忠堂;;不等厚拼焊板的塑性拉伸变形性能试验分析[J];金属成形工艺;2000年06期

4 苏德达;65钢在真空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J];金属制品;2003年03期

5 王志苗;;双相钢电阻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4年01期

6 熊丽娟,都东,何云峰,岁波,李先耀,张骅;小尺寸不锈钢片脉冲激光焊接的参数分析[J];应用激光;2003年01期

7 王书晗;林兆森;刘振宇;邱以清;刘相华;王国栋;;高锰氮奥氏体不锈钢塑性变形机制及组织-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2006年S1期

8 郑志腾;董澍;徐丹君;;气孔缺陷对TA15钛合金氩弧焊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1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丽萍;车用高强钢MAG焊焊接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林基安;动车组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焊接工艺及性能基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周强;低周疲劳下切口类缺陷的疲劳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尹文锋;316L/Q235异种钢焊接接头性能研究及焊接过程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5 计遥遥;DP500钢脉冲激光焊接工艺与组织及性能关系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华;陈东高;谭兵;王法科;任宝辉;李娜;;5052铝合金CO_2激光-MIG复合焊接工艺对焊缝成形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2 汪辉松,肖荣诗,左铁钏;外加横向电流作用下的铝合金CO_2激光焊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陈铠;胡治华;黄瑞;李明星;肖荣诗;;纹影法激光焊保护气流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4 郝南海,陆伟,左铁钏;激光熔覆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温度场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04年06期

5 郝南海,陆伟,左铁钏;激光熔覆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应力场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05年01期

6 张维平;马海波;;激光熔覆原位析出增强颗粒热力学及显微组织研究[J];表面技术;2008年06期

7 许飞;杨璟;巩水利;陈俐;李晓延;;焊接参数对铝合金激光填丝焊缝成形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0年09期

8 许飞;陈俐;巩水利;杨璟;赵晓明;何恩光;;铝锂合金YAG-MIG复合焊缝成形特征及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1年10期

9 韩宗杰;薛松柏;王俭辛;张亮;禹胜林;王慧;陈文学;;激光钎焊及其在表面组装技术中的应用[J];电焊机;2008年09期

10 葛志军;邓琦林;宋建丽;陈畅源;;有色金属上激光熔覆的研究进展[J];电加工与模具;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有生;李文杰;;神经网络方法在建立脉冲激光焊焊缝形状模型中的应用[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金狮;苏秀荣;李广府;;激光拼焊零件的冲压成型CAE分析及设计优化[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祁俊峰;田胜;陈虹;肖荣诗;左铁钏;;板条CO_2激光焊接7075-T6高强铝合金[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陈虹;祁俊峰;吴世凯;张正伟;陈铠;肖荣诗;左铁钏;;光束聚焦特性对激光焊接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于有生;李文杰;;神经网络方法在建立脉冲激光焊焊缝形状模型中的应用[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6 张松;吴世凯;陈铠;肖荣诗;;Nd:YAG-TIG填丝复合焊接实验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翟立斌;赵宏亮;蒋茂华;赵莹;陈继民;;金属钼薄片的355nm激光加工[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洁洁;蔡华;杨武雄;肖荣诗;张文栓;唐湘燕;;TC4钛合金薄板激光焊接实验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旭东;陈铠;肖荣诗;冯展鹰;冯杏梅;朱宏;;6063铝合金钎焊缝激光返修焊接实验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肖荣诗;;激光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泽琴;AZ31B镁合金脉冲激光加工行为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来马;高速电弧喷涂FeMnCrAl/碳化物系涂层组织与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洪梅;TiN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异种材料激光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璟;铝合金激光深熔焊接过程行为与缺陷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董鹏;异种合金激光深熔钎焊机理与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6 庞盛永;激光深熔焊接瞬态小孔和运动熔池行为及相关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崔厚学;一种先进的轿车发动机喷油器制造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余先涛;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基合金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张屹;基于“三明治”新方法的激光深熔焊接小孔效应的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陈虹;激光光束质量对光束传输聚焦和加工质量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朋;前驱体碳化等离子熔覆高铬铁基耐磨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锦林;Ti6Al4V钛合金非平衡显微组织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涛;高强铝合金T型接头激光焊接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余江瑞;2A12铝合金薄板熔焊对接接头大变形及失效力学行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童跃;水平轴风力机塔架载荷及振动的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谭威;304、E01不锈钢高温组织演变及其对高温塑性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华;奥氏体不锈钢高温氧化性能与晶粒长大行为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阳;铝与钢的异种材料激光焊接[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高爱兵;送粉式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10 赵浩;折线焊缝拼焊板冲压成形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晓莉;付魁军;吕冬;及玉梅;;激光焊接技术研究[J];鞍钢技术;2007年05期

2 姚贵升;采用烘烤硬化钢板(BH钢)改善汽车车身外表零件的抗凹陷性能[J];宝钢技术;2000年04期

3 王利;汽车用高强度IF薄钢板[J];宝钢技术;1997年01期

4 林志,林均品,王艳丽,郝国建,陈国良,朱颖,李盛和;YAG激光焊接Be/Al合金的结晶组织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刘成虎;柳伟;赵耀斌;路民旭;;X70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电偶腐蚀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张燚,章文峰,闫海;断口定量分析在评估构件疲劳寿命中的应用[J];材料工程;2000年04期

7 夏源明,周元鑫,杨报昌;马氏体含量对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1期

8 岳珠峰,吕震宙;复杂应力状态下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0年01期

9 丁智平;陈吉平;尹泽勇;杨治国;陈晓鸣;;镍基单晶合金复杂应力状态低周疲劳寿命预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10期

10 彭坤;刘富生;周灵平;李德意;赵慧涛;何芯;;Ni-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磁学性质[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梅;高强度和超高强度相变塑性钢的开发和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心保;电站锅炉过热管异种钢焊接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2 彭善德;钛合金激光搭接焊及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宋建建;CO_2气井输气管线的腐蚀防护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胡继超;低合金高强钢低匹配对接接头承载能力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贾成洁;Super304H奥氏体不锈钢高温时效后组织结构的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罡,李建军,丁春辉;20g钢对接焊接接头循环应力-应变的特性[J];焊接学报;2001年02期

2 ;焊接接头的强度[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3年05期

3 张敏,丁方,许德胜,程祖海;焊接接头断裂准则工程化应用方法[J];焊接学报;2004年01期

4 ;焊接接头的强度[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4年03期

5 张敏,马博,周永欣;焊接接头断裂抵抗力工程估计方法的数值研究[J];焊接学报;2005年01期

6 张敏;丁方;程祖海;;非均质焊接接头界面裂纹断裂表征参量的分析[J];机械强度;2006年02期

7 宗培;曹雷;邵国良;彭飞;;低强匹配焊接接头特征及界定方法[J];机械强度;2006年03期

8 申春梅;;φ16×48链条焊接接头拉开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

9 李红宝;;内伸入式接管焊接接头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化工装备;2010年02期

10 ;图表2-10 受弯曲作用的焊接接头A[J];石油化工设备简讯;197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权;;压力容器用16MnR钢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张京海;方大鹏;;高强钢低匹配焊接接头实用性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俊;;焊接接头微型剪切试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4 张建强;郭立峰;杜学铭;姜剑宁;王承权;;不同应力状态下单面焊接接头的断裂特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5 荆洪阳;霍立兴;张玉凤;;焊接接头脆性断裂的局部法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6 张建勋;李继红;裴怡;;焊接接头损伤条件下的断裂力学参量数值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7 贾汝唐;;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可靠性的工艺探讨[A];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孔祥峰;邹妍;王伟;张婧;;水下焊接接头腐蚀行为研究[A];中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继云;桂春;唐毅;;非均质焊接接头中的断裂力学参数计算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元良;周友龙;陈辉;;微合金化钢及其焊接接头强韧性控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佩绵;[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2 张作贵 摘译;[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廖建国;[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记者 魏敬民 子舒;[N];中国船舶报;2008年

5 唐佩绵;[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文学;焊接接头振动疲劳的数值模拟[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年

2 王佳杰;低匹配焊接接头弯曲等承载设计及随焊整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乔及森;车用铝合金焊接接头及基本单元件的大变形力学行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4 金成;空间热循环下承载铝合金焊接接头损伤机理与数值模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朱亮;力学性能失配焊接接头的强度及变形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6 邹吉权;超高强度钢及其焊接接头的断裂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王涛;基于断裂参量K因子的焊接接头等承载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天会;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海涛;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局部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吴良晨;超声频分量双周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谦;低合金钢焊接接头损伤机理和损伤演变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马博;含缺陷焊接接头完整性评定工程方法及其辅助评定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3 隋志强;E36-RCW耐蚀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朱井军;锌锅焊接接头在450°C铁饱和锌浴中长期浸泡下的腐蚀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艳芳;含孔洞缺陷铝合金焊接接头电磁热强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胡新阳;HG785D钢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滕诚信;低碳钢焊接接头表面冲击摩擦改性[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8 于岩;构架转向架用Q345E低合金钢及其接头热矫正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9 杨兆华;双相钢与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李洁瑶;超超临界锅炉管用钢焊接接头蠕变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双相钢与奥氏体不锈钢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02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