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高温金属材料蠕变疲劳及三维裂纹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05 13:04

  本文关键词:高温金属材料蠕变疲劳及三维裂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理工大学》 2013年

高温金属材料蠕变疲劳及三维裂纹分析

禹朝帅  

【摘要】:高温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涡轮叶片、燃烧室等)、火力发电设备(如锅炉、蒸汽透平和发电机等)、内燃机(如排气阀、热发生器和烧嘴等)和原子能工业(如反应堆燃料包壳、高温气体炉(HTGR))等。虽然高温金属材料的制造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由于高温金属结构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蠕变、疲劳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最终在结构表面或内部产生裂纹,导致结构失效或破坏。高温金属结构的破坏通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以此为背景进行研究。 本文基于有限元技术,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和ABAQUS等对高温金属试件的蠕变、疲劳等做了分析,并对含有椭圆表面裂纹的圆柱体和圆筒试件进行了断裂参数的模拟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了含表面裂纹圆柱体试件的蠕变曲线和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经过疲劳分析得到试棒的寿命分布情况以及疲劳损伤情况。对于圆柱体和圆筒表面椭圆裂纹,其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尺寸有很大关系。圆柱体表面椭圆裂纹的分布情况要比无限大体中的情况复杂的多。 本文还对热应力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尺寸物体的断裂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裂纹尺寸下有限尺寸体随温度变化时的断裂参数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G132.3;TG111.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张圣坤,崔维成,王志群;厚壁筒内表面椭圆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研究[J];船舶力学;1999年04期

2 张亚明;董爱华;夏邦杰;黄伟;董乃宏;;蒸汽锅炉炉管爆裂失效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8年04期

3 蒙上阳;胡光宇;刘兵;彭威;;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裂纹的J积分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10年06期

4 喻健良;闻拓;闫兴清;伊军;;直管外表面轴向半椭圆裂纹应力强度因子KⅠ的有限元分析[J];化工装备技术;2012年01期

5 陈爱军;徐诚;王志群;;带内表面裂纹的身管温度应力强度因子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2年03期

6 张斌;郭万林;;考虑闭合效应和三维应力约束的表面裂纹扩展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徐春梅,郭建亭,杨福宝;NiAl-28Cr-5Mo-1Hf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J];金属学报;2001年08期

8 李军伟,彭志方;用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蠕变断裂寿命[J];金属学报;2004年03期

9 张国栋;周昌玉;薛吉林;;内压与焊接残余应力共同作用下高温管道蠕变有限元分析[J];金属学报;2008年10期

10 雷航;胡绪腾;宋迎东;;GH188合金蠕变本构模型研究与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阳萍华;300MW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与高温蠕变的寿命计算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学;多轴应力状态下高温部件蠕变损伤的数值模拟及寿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冀润景;P91钢蠕变损伤全过程模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4 陈银强;圆柱体表面椭圆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分析和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

5 苏月;三维裂纹J积分数值求解方法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于振波;航空高温材料三维蠕变断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光耀;王浩;;薄钢铺板对平台主梁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常玉珍;吴敏哲;;组合肋壳几何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3 王青;徐港;;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分析的QR法Ⅱ——计算格式、程序及算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王开强;孙飞飞;胡大柱;;多弹簧梁柱单元在空间钢框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5 王江;周晖;宋雪峰;;变截面工形柱平面内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高轩能;李琨;;变截面门式刚架地震反应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7 肖烨;陈剑毅;易萍华;;自由度匹配技术在框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方开敏;张宜辉;;基于VB.NET连续梁设计计算程序开发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阎晓铭;胡守营;王传甲;;深圳某超高层公寓楼结构动力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10 蒋超;;有限元加筋实体单元求解预应力混凝土梁自振频率方法[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建国;陶钧;曾胜;金涛;;地基平面沉降下的大型石油储罐模态分析[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应迁;石艳;唐克伦;刘明;;外压容器临界载荷特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青平;白武明;王洪亮;;多重网格在二维泊松方程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同春;朱寿峰;赵兰浩;胡继刚;;考虑坝体与坝肩动力相互作用的坝肩稳定动接触降强算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纪军;王安华;任增金;;圆沉箱内隔墙的设置方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彬;;基于APDL的大口径反射镜优化设计[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清华;杜留法;杨雄辉;;减摇鳍加强结构CAD/CAE一体化的若干关键技术探讨[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樊征兵;何欢;陈国平;;不确定结构的模态和动响应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10 何欢;孙东阳;周兰伟;马常亮;;多腔体气囊式回收系统的着陆冲击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哲;车身概念设计智能CAE关键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查云飞;类菱形车转向系统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潘健怡;铝合金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模具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兰贵;变壁厚大锥度薄壁铝罐成形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广雪;高速列车车轴旋转弯曲作用下微动疲劳损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卢兆刚;基于混合FE-SEA方法的汽车薄壁件中频声学特性预测及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晓鹏;先进三维集成电路(3D-IC)中硅通孔(TSV)和氮化镓(GaN)场效应管中的电—热—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慧峰;基于弹性波的地下管线水平导向钻随钻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婷萍;大厚度电子束焊缝的超声检测及缺陷散射信号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权;起重机减速器变位斜齿轮副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云清;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志宽;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6 辛栋;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预测[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彩香;发射筒口分瓣式隔水膜刚度强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苗军伟;注塑成型和模具结构一体化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胡志超;箱型钢筋混凝土倒虹吸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董泽民;基于VCFEM的颗粒增强高聚物宏细观双尺度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明;孙志礼;杨强;陈凤熹;刘勤;;蠕变—热疲劳裂纹的控制参量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4期

2 郭明洁,阮孟光,张行;测定应力强度因子的守恒积分┐光弹性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孙继跃,束国刚,陈国良,王迪;电厂管道寿命计算机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4 孟春玲,饶寿期;涡轮叶片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张伟,查子初,崔维成,王志群;残余应力下自紧厚壁筒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J];船舶力学;1998年02期

6 郭宏,张文泉,任慧平;高温构件蠕变寿命预测新方法[J];材料工程;2000年02期

7 刘曙,陈洁;125MW汽轮机转子热应力计算及应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唐雪松,蒋持平,郑健龙;弹性损伤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损伤演化方程[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闫明;孙志礼;杨强;陈凤熹;;热疲劳裂纹开裂过程的有限元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10 安锦平;内压作用下非圆截面弯头的应力分析[J];电力建设;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介山;郭建亭;周兰章;秦学智;王勇;李谷松;;K435合金的高温蠕变行为及机理[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勇;电厂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及压力管道结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毛雪平;超临界汽轮机转子材料特性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3 王坤;大型汽轮机转子寿命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斌;材料结构宏观三维断裂和微观破坏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存;瞬态转子传热的理论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2 胡南昌;单晶镍基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的预测[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3 戴喜庆;大型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和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杨新辉;定向凝固涡轮叶片持久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白云;600MW汽轮机转子低周疲劳寿命计算及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奈良崎 ,道治 ,高津户泉 ,渊泽定克 ,权启朗;高温金属淬火时产生的沸腾噪声[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年04期

2 苏和;;“高温金属喷流换热器研究”通过鉴定[J];工业炉;1985年03期

3 ;汉高乐泰推出新型抗咬合剂 为高温金属环境及海上作业提供保护作用[J];中国电力;2003年06期

4 肖永光;;两种适用于高温金属化的陶瓷釉料[J];真空电子技术;1984年01期

5 山口正治 ,徐金璋;先进的高温金属材料[J];上海钢研;2002年03期

6 张玉德;;耐高温金属记录卡片研制成功并小批量投入生产[J];油气井测试;1987年01期

7 杨育生 ,周海波;狭缝式高温金属换热器[J];玻璃纤维;1996年06期

8 皮乐民;李征;;连续式陶瓷高温金属化炉的研制[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4期

9 L·保罗·克米尔 ,屈翠芬;粉末冶金高温金属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75年07期

10 ;建筑用耐热钢[J];武钢技术;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君;;适合高温金属化釉配方的设计[A];“提高产品合格率”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皮乐民;李征;;连续式陶瓷高温金属化炉的研制[A];电子信息产业炉窑技术与材料节能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3 皮乐民;李征;;连续式陶瓷高温金属化炉的研制[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4 安琴;冯长根;王丽琼;游少雄;王亚军;;两种陶瓷蜂窝载体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巨先;荀燕红;陈丽梅;鲁燕萍;;高纯氧化铝陶瓷材料的焊接性能研究[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6 张国才;;核电站安全壳结构设计概要[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7 丁洪斌;C.Apetrei;C.Lukasz;J.P.Maier;;激光光谱研究金属包含的一维碳氢链的光学特性[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麦立强;陈文;彭俊锋;徐庆;朱泉;;二氧化钒纳米棒的合成与电导性能[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麦立强;陈文;祁琰瑗;余华;彭俊锋;;二氧化钒纳米棒的相迁移机理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李荣德;侯君;于茜;白彦华;李晨曦;于宝义;;ZA27合金挤压铸造大高径比铸件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A];200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危良才;[N];中国建材报;2002年

2 记者 罗华国;[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向杰;[N];科技日报;2006年

4 朱中民;[N];中国国防报;2002年

5 钟晓王 武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6 王云朋;[N];中国航天报;2010年

7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梁伟;[N];上海证券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禹朝帅;高温金属材料蠕变疲劳及三维裂纹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

相关作者

>禹朝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高温金属材料蠕变疲劳及三维裂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05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