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叶片型面测量技术研究及其误差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5 19:46

  叶片作为涡轮机、燃汽轮机、航空发动机等设备的重要零件,其表面质量与形状精度对整机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叶片型面数据的高效、精确测量是提高叶片加工质量,保证整机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性技术。叶片型面测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与补偿的研究,服务于高性能复杂曲面的制造和检测,对我国航空航天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叶片型面数据的获取主要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方法,从自由曲面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上看,兼顾效率和精度、多自由度组合的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将是叶片类零件检测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非接触式测量系统为载体,以叶片型面为研究对象,提出局部等步长、等时长和特征点三种切片式数据获取方法,开发智能化测量系统,设计程序界面,实现复杂曲面的智能和高效测量。 综合局部等步长法的高精度、良好的边缘检测效果和等时长法的高效率优势,提出一种按提取特征点进行测量的叶片型面数据快速获取的新方法。特征点的提取基于数据压缩理论,在获取理论模型点云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多边形逼近算法中的改进直线夹角法实现。提取后的特征点在曲率较大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布较多,在曲率较小的叶盆叶背部位分布较少,提取误差由离散点B样条拟合曲线与理论曲线间的Hausdorff距离给出。 将累积弦长参数化和投影最近点思想引入到相似度理论,简化离散点云数据和自由曲线之间的Hausdorff距离计算,提供实验误差评定的理论基础。分析叶片构型特点,,开展叶片型面测量实验,对获取的点云数据坐标变换和数据处理,得到封装的测量模型,并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以局部等步长实验为基础,对比激光扫描实验研究不同采样单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三种方法的实测误差均高于一般的非接触扫描式方法,其中特征点法在测量精度和效率的综合性指标上表现良好,实测误差在十微米级别。 分析叶片型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误差影响因素,寻找对系统误差影响较大的几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机床运动误差、工件表面颜色和倾斜角误差为几个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研究硬件系统间的拓扑关系,构建坐标机运动误差模型,基于郎伯定律构建激光测头光学误差模型,研究被测物表面倾角对光能质心位置和接收光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被测物表面颜色和倾斜角引起的系统测量误差,研究误差分布规律并建立误差补偿函数,最后利用标准陶瓷球测量实验进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806
【目录】: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量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叶片型面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叶片型面测量策略及相似度评价理论
    2.1 数据获取的激光测距原理
        2.1.1 直射式激光三角法
        2.1.2 斜射式激光三角法
    2.2 型值曲线特征点提取理论
        2.2.1 曲线逼近算法
        2.2.2 多边形逼近算法
        2.2.3 改进的直线夹角算法
    2.3 曲线曲面间相似度计算
        2.3.1 Hausdorff 距离
        2.3.2 B 样条曲线拟合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叶片型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开发
    3.1 叶片测量系统硬件平台
    3.2 叶片测量系统软件程序开发
        3.2.1 开发环境和界面设计
        3.2.2 软件功能模块分析
        3.2.3 局部等步长、等时长和特征点法实现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叶片型面测量实验研究
    4.1 航空叶片复杂曲面测量实验研究
        4.1.1 叶片构型特征分析
        4.1.2 叶片复杂曲面数据获取实验
    4.2 叶片型面数据变换及处理
        4.2.1 测量数据坐标转换
        4.2.2 离散点云数据处理
    4.3 航空叶片复杂曲面测量实验结果及分析
        4.3.0 采样单元分布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4.3.1 航空叶片型面特征点提取误差
        4.3.2 叶片型面测量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叶片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误差建模与补偿
    5.1 影响叶片型面检测系统误差的因素
    5.2 叶片型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误差建模
        5.2.1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的硬件平台误差模型
        5.2.2 基于朗伯定律的光学误差模型
    5.3 系统单因素误差测量实验
        5.3.1 激光测距原理对系统非线性误差的影响
        5.3.2 被测物颜色和表面倾角对误差的影响
    5.4 叶片型面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误差补偿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利;谢孔振;白文斌;白建军;;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道路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11年02期

2 蒋大为,李安平;B样条曲线的最小二乘保形光顺逼近[J];工程数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格芳;吴国庆;沙晓光;吕艳梅;;激光测量的自由曲面点云数据处理方法[J];工程图学学报;2008年05期

4 王少清,庄葆华,张文伟;基于朗伯定律重建光学三角法测位移原理公式[J];光学学报;1996年12期

5 林志树;;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激光扫描系统开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10期

6 郑军;刘正文;马兆瑞;潘际銮;;基于最小误差逼近的轮廓特征点提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董方敏;贾丹;;数字曲线的多边形逼近方法研究进展[J];软件导刊;2009年01期

8 来新民,黄田,陈关龙,林忠钦,曾子平;自由曲面数字化的自适应规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9 蒋文科;钟高建;刘占兵;;基于光学扫描的点云数据处理系统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1期

10 蒋勇;李玉梅;;基于三次B样条的曲线逼近算法及其收敛性[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建军;吕水;;浅谈北京市二环路大修工程的测绘工作[J];北京测绘;2012年01期

2 侯惠儒;;浅谈新技术、新仪器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12年03期

3 赵发成,娄小平,邓文怡,吕乃光;图像测量系统中一种直线特征的识别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陈锋;陈五一;陈志同;;基于激光三角法的CBN杯形砂轮表面形貌检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5 黄奎;莫健华;钟凯;余立华;史玉升;;柔性关节臂式测量机的误差仿真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6 徐熙平;李哲万;晕头献;金英民;;基于固体成像器件的一种激光实时尺寸检测技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金文燕;赵辉;陶卫;;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建模及参数优化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8 张超;王文静;;一种改进的折线转分段Bezier曲线的拟合方法[J];测绘通报;2011年12期

9 孔国杰;张培林;傅建平;吴烽;;火炮身管内膛状态参数自动采集系统研究[J];测试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10 魏翔;;城市3维数据快速采集与更新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27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27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