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激光熔覆的温度及应力分析和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7-04-19 09:01

  本文关键词:激光熔覆的温度及应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激光熔覆技术能把高性能的合金材料熔覆到价格低廉的金属件上,可以改善制品的性能,且热影响区极小,零部件基本不变形,特别适合于零部件的磨损及模具失效表面的修复。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对激光熔覆过程中,金属带横截面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准稳态系统,并对激光工艺参数的相互联系进行讨论。在熔覆层全熔情况下,利用质量与能量的守恒定理,计算出激光功率的最小及最大的临界值。 2采用预置法,在热作塑料模具钢P20表面激光熔覆H13粉,利用有限元ANSYS分析软件,选用高斯热源分布的近似热源模型,通过二次开发语言APDL实现移动热源的加载和卸载;建立了激光熔池瞬态温度分布模型;并利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间接耦合,最终得到残余应力场。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建立的三维激光熔覆温度场的动态模型,及冷却后的残余应力场的模型是有效的。 3利用ANSYS模拟不同激光功率时的温度场,得出熔池的最高温度、温度上升的速度及最大冷却速度均与激光功率成正比,但温度梯度大致相同。单纯的靠提高激光功率对于降低冷却速度,减小残余应力,作用不大。 4利用ANSYS模拟不同模型,不同激光束起始作用位置,得出,当激光束的扫描起始位置距离工件熔覆边缘大概2mm开始作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边角能量集中导致塌陷的问题,同时也能减小由表面张力差造成的高度差。并用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在不改变激光参数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边缘塌陷问题。
【关键词】:激光熔覆 数值模拟 温度场 残余应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G17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激光熔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14-16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安排16-18
  • 第二章 激光熔覆技术18-29
  • 2.1 激光熔覆的特点18-19
  • 2.2 激光熔覆工艺19-24
  • 2.2.1 熔覆材料的选取19-20
  • 2.2.2 材料的添加方式20-21
  • 2.2.3 影响激光熔覆层质量的因素21-24
  • 2.3 实验准备24-28
  • 2.3.1 激光和数控机床系统24-25
  • 2.3.2 实验结果分析25-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熔池的准稳态系统29-39
  • 3.1 准稳态系统的提出29-30
  • 3.1.1 金属带横截面的形成29
  • 3.1.2 熔覆带横截面轮廓的形成机理29-30
  • 3.2 准稳态系统的研究30-38
  • 3.2.1 激光功率最小值的研究30-33
  • 3.2.2 激光功率最大值的研究33-35
  • 3.2.3 激光束起始作用位置对熔池的影响35-36
  • 3.2.4 准稳态系统的重要性36-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模拟39-60
  • 4.1 数值模拟的介绍39-40
  • 4.1.1 激光熔覆数值模拟的意义和简单历程39-40
  • 4.1.2 ANSYS概述40
  • 4.2 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数学模型40-41
  • 4.3 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41-55
  • 4.3.1 前处理42-51
  • 4.3.2 后处理51-55
  • 4.4 验证性试验研究55-59
  • 4.4.1 温度测量试验操作图55-56
  • 4.4.2 温度监测系统56-57
  • 4.4.3 实验测试结果57-59
  • 4.5 结论59
  • 4.6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激光熔覆残余应力场模拟60-73
  • 5.1 残余应力及其分类60
  • 5.2 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60-61
  • 5.3 激光熔覆残余应力分析61-65
  • 5.3.1 产生原因61-62
  • 5.3.2 热力耦合分析62-63
  • 5.3.3 裂纹形成63-64
  • 5.3.4 减小残余应力措施64-65
  • 5.4 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65-68
  • 5.5 验证性实验研究68-71
  • 5.5.1 X射线应力测定仪68-69
  • 5.5.2 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69-71
  • 5.6 结论71-72
  • 5.7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数值模拟的应用73-84
  • 6.1 激光功率对温度场的影响73-77
  • 6.1.1 前处理73-74
  • 6.1.2 后处理74-77
  • 6.2 解决边缘塌陷问题77-83
  • 6.2.1 有限元模拟78-81
  • 6.2.2 验证试验81-83
  • 6.3 本章小结83-8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4-86
  • 7.1 结论84-85
  • 7.2 展望85-86
  • 参考文献86-89
  • 致谢89-90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义芳;顾盛挺;鲍雨梅;柴国钟;;激光熔覆H13-TiC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测试与数值模拟[J];轻工机械;2011年04期

2 余先涛,莫易敏;激光表面熔覆在机车受电弓滑板材料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04期

3 闫忠琳;叶宏;;激光熔覆技术及其在模具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6年02期

4 耿国强;;激光熔覆纳米涂层在纺机设备中的应用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刘永刚;;激光熔覆技术在压缩机组转子维修中的应用[J];氮肥技术;2007年06期

6 袁模亮;易康乐;黄小全;;激光熔覆技术在高线精轧机辊轴修复中的应用[J];江西冶金;2008年02期

7 ;表面改质及强化技术[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9年04期

8 朱白钦;柴树普;;激光熔覆技术在增压透平膨胀机叶轮修复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10年22期

9 杜宝帅;邹增大;王新洪;李清明;;激光熔覆原位自生TiB_2-TiC/FeCrSiB复合涂层研究[J];应用激光;2007年04期

10 应丽霞;王黎钦;古乐;郑德志;杨铁滨;;激光熔覆Ni/TiB_2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哈尔滨轴承;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延禄;杨永强;;双方程边界耦合法激光熔覆传质过程数值模拟[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林祥;尹宝树;杨德周;;波浪在波流相互作用中对底应力及流速的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陈可锋;季小强;李鑫;;海平面上升对江苏沿海潮波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杨欣;程文;川端信义;;公路隧道火灾热气流运动规律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裴文兵;;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原子物理过程[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东明;;不可压混合层中一种增强混合的新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金晓林;;电子回旋共振放电的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晓晴;黄小清;汤立群;;泡沫铝填充圆管三点弯曲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陈勇梅;黄西成;;流体动力学帽状剪切实验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吴迪;张建红;王静;雷明凯;宫野;;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混合双层靶的数值研究[A];第九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江 冯明农;风能项目组研讨数值模拟产品共享[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张志勤 李永新;激光熔覆技术让蚀损设备“重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亚辉;探寻“大气”的奥秘[N];人民日报;2005年

4 张晓健;二重大型铸锻件数值模拟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向杰 实习生:孙馨;在计算机上模拟大气和海洋运动[N];科技日报;2005年

6 上海交通大学 潘健生;材料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N];科技日报;2002年

7 杨雄飞;炼钢与环境技术的研究方法[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吴楠 通讯员 许家帅;数值模拟预测工程效果指导工程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8年

9 付冰邋赵辉;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成为“常规武器”[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堤基管涌机理和防治关键问题研究为堤防提供科学参考[N];中国水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喜新;济阳坳陷馆陶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严春吉;液体射流分裂雾化机理及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3 何志伟;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郭永红;超细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胡国权;淮河试验时期的能量与水份循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6 吴一红;管阵流体弹性不稳定性研究及流体诱发振动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1991年

7 陈黎明;电弧加热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8 肖金花;波纹管传热强化及其轴向承载能力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9 周素云;激光等离子体中有着自生磁场的密度通道的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武文斌;金属板件等离子体弧柔性成形技术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铝合金激光熔覆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数值模拟[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楼凤娟;激光熔覆的温度及应力分析和数值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张渤涛;复杂形状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数值仿真模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孙明新;起重机臂架受力状态模拟[D];山东大学;2005年

5 邱田金;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工程潮流数值模拟及泥沙淤积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张皓光;轴向间隙引气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及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李建平;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设计及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刘冰;高强混凝土试验及破坏过程模拟[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敬芝;铝合金铁型覆砂铸造技术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晓娟;土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激光熔覆的温度及应力分析和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15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