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6:04

  本文关键词: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对制造铁道车辆的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耐候钢由于其优异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已广泛用于铁道车辆。S355J2W耐候钢主要应用于CRH3转向架构架的侧梁及侧梁与横梁的连接处。国内此种钢材完全依靠进口,对S355J2W耐候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仿制方面,而对S355J2W耐候钢性能研究相对较少,尚无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的相关文献资料,CRH3转向架构架也时常遇到S355J2W耐候钢的焊接性问题,均因相关文献资料的短缺而无法更好更准确的指导焊接工艺。 为研究S355J2W耐候钢的力学性能,通过比较选用混合二氧化碳保护焊对材料进行焊接,对空冷状态和退火状态焊接接头各微区进行显微组织研究、显微硬度研究、拉伸性能研究、冲击性能研究、疲劳性能研究及显微断口形貌研究等,最终得出不同状态下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和退火状态焊接接头各微区组织相似,空冷状态的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晶界比较清晰。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相比,退火状态焊接接头每个区域的晶粒都有明显的细化和均匀化。各微区的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过热区成为整个焊接接头中力学性能差异最大、最薄弱环节,使焊接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退火工艺虽然使焊接接头的硬度、强度和疲劳寿命略有降低,但其消除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焊接接头的每个区域的晶粒得到明显细化,使焊接接头的组织分布更加均匀,提高焊接接头各微区的韧性。 空冷状态焊接接头和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并且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韧性优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更适合在列车运行中使用。
【关键词】:S355J2W钢 焊接接头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G407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9-10
  • 目录10-12
  • 1 绪论12-3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耐候钢国内外研究进展14-23
  • 1.2.1 耐候钢国外研究进展16-18
  • 1.2.2 耐候钢国内研究进展18-19
  • 1.2.3 耐候钢的经济地位19-20
  • 1.2.4 耐候钢在铁路机车上应用的发展趋势20-23
  • 1.2.5 耐候钢在铁路货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3
  • 1.3 不同焊接方法及形成接头的特点23-27
  • 1.4 焊接接头金相及力学性能的研究27-32
  • 1.4.1 焊接接头的缺陷特征27-28
  • 1.4.2 焊接接头金相的研究方法及手段28-29
  • 1.4.3 焊接接头的基本力学性能测试方法29-32
  • 1.5 本文研究目的32
  • 1.6 本文研究内容32-33
  • 1.7 本课题技术路线33-34
  • 2 S355J2 W耐候钢工艺研究34-43
  • 2.1 试验材料34
  • 2.2 焊接工艺研究34-38
  • 2.2.1 焊接工艺方法的选定35-36
  • 2.2.2 焊接工艺参数设计36-38
  • 2.3 退火工艺研究38-42
  • 2.3.1 退火工艺分析38-40
  • 2.3.2 火工艺的选定40-42
  • 2.4 小结42-43
  • 3 S3 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研究43-50
  • 3.1 试验方法43
  • 3.2 试验结果43-48
  • 3.3 分析与讨论48-49
  • 3.4 小结49-50
  • 4 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50-65
  • 4.1 试验方法50-54
  • 4.1.1 显微硬度试验方法50-51
  • 4.1.2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51-52
  • 4.1.3 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方法52-53
  • 4.1.4 焊接接头冲击韧性试验方法53-54
  • 4.1.5 冲击断口形貌分析方法54
  • 4.2 结果与分析54-64
  • 4.2.1 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显微硬度及其分布54-56
  • 4.2.2 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强度56-58
  • 4.2.3 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58-60
  • 4.2.4 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冲击韧性60-62
  • 4.2.5 显微断口形貌分析62-64
  • 4.3 小结64-65
  • 5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69
  • 作者简历69-71
  • 学位论文数据集7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远;王飞;黄凡;李强;;TCS不锈钢典型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2 王联国;;钛管-钛钢复合管板焊接接头射线检测[A];陕西省第十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建;罗国强;沈强;李美娟;王仪宇;张联盟;;MB2/LY12异种金属真空扩散焊及界面组织[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宇;罗玉林;戴虹;陈丽;;高原地区钢轨现场焊平直度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段权;;压力容器用16MnR钢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阳代军;霍立兴;张玉凤;;国产塑料压力管道热熔对接焊机的研制与开发[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梁希明;;高纯铝的焊接[A];安徽省焊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涛;唐连元;苗张木;;模块支墩厚板焊接接头CTOD韧度研究[A];中国船舶焊切技术暨新船型及海洋工程工艺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郝传勇;李正林;毛先锋;;Ti-55(M)高温钛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10 董俊明;何兴利;;电阻焊管在混合硝酸盐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破裂[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军 晨钟;攀钢研发新一代铁道车辆用高强度耐候钢[N];科技日报;2003年

2 记者 王胜;我国有了高性能耐火、耐候钢[N];中国交通报;2002年

3 记者 刘传佳 通讯员 魏莉;莱钢低成本耐候钢开发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N];中国冶金报;2005年

4 程瑞云 于春丽 记者 柳青;通钢成功开发耐候钢[N];吉林日报;2007年

5 全国炼钢-连铸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钢水精炼——重轨钢的质量保证[N];中国冶金报;2007年

6 廖建国;新日铁开发出LNG罐用超级9%Ni钢板[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记者 魏敬民 子舒;为海洋钢结构增加安全砝码[N];中国船舶报;2008年

8 高宏适;新日铁的COR-TEN耐候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9 姜国芳;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焊接与耐蚀性[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肖英龙;超低碳贝氏体新耐候钢板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采用有限元分析多因素对焊接接头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俊;结构钢焊接接头的J_(IC)测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黄家伟;近α相钛合金与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石锋;焊接技术实现大口径弯管的成形工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雯雯;经济型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6 束彪;2195铝锂合金焊接工艺及其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7 谢蕊;AZ31B镁合金及其焊接接头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博维;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吴冰;不锈钢焊接接头疲劳失效评定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毕越宽;石化装置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腐蚀与失效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S355J2W耐候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5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