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实现零件磨削淬硬的热源优化及淬硬层预测

发布时间:2024-06-13 23:00
  磨削淬硬是利用磨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机械复合作用直接对钢质零件进行表面硬化的加工新技术。由于零件淬硬层深度对零件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对零件淬硬层深度进行预测具有工程实际意义。根据热源强度变化特点,将零件沿长度方向划分为切入区、中间区以及切出区并对热源强度模型进行优化。基于有限元方法,对磨削过程中的各区域温度场分布及瞬时温度变化进行仿真分析,并对零件的切入区、中间区及切出区的淬硬层深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由于加工过程中热源强度的变化,磨削加工后的零件两端均有未淬硬部分,中间区淬硬层深度最大且均匀。最后将零件淬硬层深度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热源优化模型的合理性和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三角形热源模型离散过程

图1三角形热源模型离散过程

三角形热源模型的构建是根据有限元的离散性思想,因此热源的加载也需要将其离散化。将接触弧长le等分成n份,初始值是0,热源每向前移动一个等分增量,三角形热源的前端值就增加2qw/n,其尾端值始终为零,如图1所示。(2)分段式三角形热源建模


图2工件表面区域划分及对流换热加载示意图

图2工件表面区域划分及对流换热加载示意图

由式(1)可知,磨削过程中磨削力Ft是影响热流强度大小的条件,并根据磨削机理可知,在工件切入端由于参与加工的有效磨粒数逐渐增多,因此磨削力也会增大。当砂轮与工件的接触长度达到一个接触弧长时,参与加工的有效磨削数趋于稳定,故导致磨削力稳定。在切出区时,由于参与加工的有效磨粒数逐渐减....


图3ap=400μm时工件表面某一节点温度变化曲线

图3ap=400μm时工件表面某一节点温度变化曲线

对磨削淬硬过程中,试件表面温度场瞬时变化情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磨削热源在达到某一节点时,产生了大量的磨削热,使得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导致工件表面温度高于820℃(45钢Ac3的相变临界值),且最高温度到达1240℃。当热源离开此节点后,在工件自身的导热性及....


图4ap=400μm时工件不同深度处节点的温度变化历程

图4ap=400μm时工件不同深度处节点的温度变化历程

当45钢加热温度在Ac3=820℃以上时,基体组织开始转变为奥氏体组织,随着温度迅速下降,当下降至马氏体相变温度以下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因此,可以将加热温度位于Ac3温度以上的区域近似看做磨削淬硬区域,进而对淬硬层深度进行预测。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温度远远高于奥氏体相变温度,如....



本文编号:3993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993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