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铝合金搅拌摩擦裂纹修复工艺与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6:17

  本文关键词:铝合金搅拌摩擦裂纹修复工艺与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搅拌摩擦 裂纹修复 愈合机理 物理模型 再结晶


【摘要】:由裂纹引起的机械零部件及金属结构件的断裂,是工程中最危险、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与现有方法相比,搅拌摩擦裂纹修复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裂纹愈合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针对2A12铝合金表面裂纹实施搅拌摩擦修复,通过试验观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搅拌摩擦裂纹修复裂纹的工艺区间,建立了搅拌摩擦裂纹修复的物理模型并分析了修复机理。首先,通过修复工艺试验确立合理的工艺区间。对修复后试件按国标制成拉伸、疲劳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利用OM(光学显微镜)、SEM(扫面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修复区进行组织形态、断口分析和硬度测试,观测各区晶粒形态及尺寸,测得修复区表面及横截面不同位置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试样在v=70-110mm/min、ω=700-1100rpm较宽的修复工艺区间下都能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表面和截面的微观硬度分布基本曲线呈现“W”形,修复过程中上部获得更高的循环热使析出相固溶强化,且塑性变形过程中析出相附近位错密度骤减,易形成大角度晶而提高力学性能,所以修复核心区中心上部硬度高于下部。其次,通过TEM(透射电镜)和EBSD(电子衍射背散射技术),对修复区析出相分布、位错变化和修复区组织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CZ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细小,部分达到纳米级,晶粒周围弥散分布细小的强化相,内部存在一定的位错线,一定程度的提高了修复区强度;母材和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比较大,在晶粒内部和晶界都有大量的棒状和椭球形颗粒析出相。影响区中的细小强化相发生了丛聚,且含有高密度的位错和空位等缺陷,大大降低了修复区强度,成为修复区最薄弱的区域。最后,通过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动态再结晶和金属材料塑性流动的仿真分析建立了搅拌摩擦裂纹修复的物理模型,初步提出了搅拌摩擦裂纹修复的物理机制与机理,即通过搅拌头顶锻和摩擦作用使待修复区塑性材料流向裂纹中心。由于机械搅拌的作用使待修复材料经历破碎、变形、长大、再结晶的循环过程,使得原裂纹表面的金属原子达到了相互作用的范围内,金属键得到了修复,从而实现了对裂纹的填补修复,驱动力为热循环作用下的机械搅拌。
【关键词】:搅拌摩擦 裂纹修复 愈合机理 物理模型 再结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7;TG146.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裂纹修复研究现状13-16
  • 1.2.1 非金属裂纹修复研究现状13-14
  • 1.2.2 金属裂纹修复研究现状14-16
  • 1.3 裂纹修复机理研究现状16-20
  • 1.3.1 非金属裂纹修复机理研究16-17
  • 1.3.2 金属裂纹修复机理研究17-18
  • 1.3.3 金属材料裂纹的修复方式18-20
  • 1.4 FSW简介20-22
  • 1.4.1 FSW技术原理20
  • 1.4.2 FSW技术优缺点20-21
  • 1.4.3 FSW技术应用21-22
  • 1.5 本科题的研究内容22-24
  • 1.5.1 研究内容22-23
  • 1.5.2 技术路线图23-24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4-33
  • 2.1 实验材料24
  • 2.2 实验流程24-25
  • 2.3 实验方法25-32
  • 2.3.1 试样的制备25
  • 2.3.2 搅拌摩擦修复试验25-26
  • 2.3.3 形态学观测26-31
  • 2.3.4 力学性能测试31-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铝合金修复裂纹工艺实验结果及分析33-64
  • 3.1 裂纹修复工艺研究33-37
  • 3.1.1 修复工艺试验33-37
  • 3.2 微观组织分析37-38
  • 3.3 硬度分析38-42
  • 3.3.1 修复区硬度分布特征38-40
  • 3.3.2 母材区硬度分析40
  • 3.3.3 影响区硬度分析40-41
  • 3.3.4 修复核心区硬度分析41-42
  • 3.4 温度场分析42-51
  • 3.4.1 温度场测量与分析43-45
  • 3.4.2 温度场模拟分析45-51
  • 3.5 流场分析51-58
  • 3.5.1 流场观测与分析51-53
  • 3.5.2 流场模拟分析53-58
  • 3.6 修复性能分析58-62
  • 3.6.1 工艺参数对强度影响58-60
  • 3.6.2 力学性能60
  • 3.6.3 拉伸断口60-62
  • 3.7 本章小结62-64
  • 第4章 铝合金裂纹修复物理机制和机理分析64-78
  • 4.1 搅拌摩擦修复物理模型的建立64-67
  • 4.1.1 修复区微观组织演变64-66
  • 4.1.2 热塑性材料对裂纹的填补修复66
  • 4.1.3 搅拌摩擦裂纹修复的物理模型66-67
  • 4.2 搅拌摩擦修复物理机理分析67-76
  • 4.2.1 动态再结晶过程分析67-68
  • 4.2.2 金属塑性流动分析68-69
  • 4.2.3 修复区析出相分析69-71
  • 4.2.4 修复区位错分析71-72
  • 4.2.5 选区瞬态EBSD分析72-76
  • 4.3 本章小结76-78
  • 结论78-82
  • 参考文献82-86
  • 致谢86-8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德恩;断轴快速修复工艺[J];机械工程师;2001年07期

2 于丽萍;机体和缸盖裂纹修复工艺[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2年06期

3 白爱华;;高压调节门裂纹修复工艺[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年04期

4 Kurt Hohne;姚昆炎;;选择的各种修复工艺的应用状况[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1983年01期

5 杨家钢,易剑平;导布辊的修复工艺及设备[J];印染;1988年02期

6 张翠凤;磨损零件修复工艺的选择[J];设备管理与维修;1991年01期

7 赵宪友;杆件镀铬层的修复工艺[J];中国设备工程;2005年09期

8 孙靖;;轴箱铸件裂纹修复工艺[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4期

9 胡超;;珩磨工具修复工艺研究与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13年02期

10 武善学;;粗纱木锭尖的修理[J];纺织器材;198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苏阳;;保护古文献,继承传统修复工艺[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琦;;氧化铝分级机断轴三因素预防及修复工艺[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国强;;3307自卸汽车的车箱改造修复工艺[A];绿色制造与低碳经济——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年会”暨机械工程科技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谭建波;;圆振筛偏心轴的修复工艺[A];“绿色制造 质量管理”——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谭安富;孔凡荣;;不锈钢容器的焊接裂纹修复工艺[A];第四届石油工程焊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葛文军;;飞机高强度钢零件的电刷镀修复工艺[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7 盛世明;;错误的修复工艺引起电机断轴的原因分析[A];赣闽皖苏湘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云蛟;咸培栋;;泥浆泵转子的双弧焊接修复工艺[A];第十一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扬扬;《牛tD对联轴》修复工艺探析[N];中国文物报;2013年

2 老默;瓦楞辊的制造与修复工艺[N];中国包装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占昌;铝合金搅拌摩擦裂纹修复工艺与机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2 何毅;钛合金激光修复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0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10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