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高熵合金与铝、铜及不锈钢异种材料扩散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23:19

  本文关键词:高熵合金与铝、铜及不锈钢异种材料扩散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oCrFeMnNi高熵合金 异种金属连接 扩散焊 界面行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由于单相FCC结构的CoCrFeMnNi高熵合金对常见的有色金属材料(Al、Cu、Mg、Ti等)有比较大的固溶度,即有色金属溶于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并不会引起高熵合金晶体结构的变化,再加上其扩散系数小等特点,高熵合金有作为异种金属连接中扩散阻挡层的可能性。针对异种金属连接中由于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过大易产生裂纹、界面易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脆化等问题,本文运用真空扩散焊技术分别研究了Co Cr FeMnNi高熵合金与Al、Cu、304不锈钢的连接,利用扫描电镜、EDS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扩散焊温度对原子界面行为和接头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索高熵合金直接应用于焊接领域或作为异种金属连接的中间层材料的可行性。在540-600℃温度范围内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铝的连接,接头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70℃达到其最高值105Mpa,最大应变约为1.8%。经XRD、EDS分析结合界面硬度研究发现,界面上形成了Al79.5(CrMnFe Co Ni)20.5型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上的化合物由岛状逐渐长大接触形成层状的化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厚。570℃化合物层的厚度为0.91um,化合物层致密且无缺陷。当温度达到585℃化合物层厚度增加到2.3um时有裂缝出现,温度继续升高裂缝趋势进一步加剧。拉伸试验后断裂均发生在扩散层上,540℃时断口为韧性断裂模式,555℃时断口上开始出现脆断模式,直到585℃脆断为主要断裂模式。可见,化合物层的厚度较薄的时候对接头强度影响较小,厚度较厚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脆性在外加载荷的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导致接头的强度急剧下降。在750-850℃温度范围内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铜的良好连接,结合菲克扩散第二定律计算和分析了Cu原子在高熵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一侧的扩散速率大于高熵合金组元在Cu侧的扩散,随温度增加,高熵合金组元向Cu侧扩散时其在扩散区内浓度分布降低的程度按MnCrFeCoNi的顺序依次减小。理论计算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中的平均扩散系数明显小于铜在不锈钢中的平均扩散系数。经扩散反应后,Cu/高熵合金界面附近均可形成FCC型固溶体组织的反应层,无金属间化合物产生。所有扩散连接接头拉伸后其断裂均发生在远离界面的铜侧,随扩散焊温度升高,其抗拉强度和应变有所降低,其中750℃时铜的抗拉强度与应变分别达到最大值224MPa和33%。在900℃-1000℃温度范围内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304不锈钢的稳固连接。研究表明,温度较低时,界面上存在大量的孔洞,随着温度的升高,孔洞逐渐消失。结合EDS能谱分析以及硬度测试结果得知,反应层成分为FCC固溶体,没有金属间化合物产生。所有接头拉伸后断裂均发生在远离界面的高熵合金一侧,随着扩散焊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略微升高,应变明显增大,可能与第二相的数量有关,1000℃时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应变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585MPa和50%。
【关键词】:CoCrFeMnNi高熵合金 异种金属连接 扩散焊 界面行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453.9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引言11
  • 1.2 钢/铝焊接技术研究现状11-13
  • 1.3 钢/铜焊接技术研究现状13-15
  • 1.4 异种钢焊接技术研究现状15-16
  • 1.5 高熵合金研究和应用现状16-18
  • 1.5.1 高熵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特点17
  • 1.5.2 高熵合金作为扩散焊中间层或焊接材料的依据和可行性17-18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18-20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20-25
  • 2.1 实验材料20-21
  • 2.1.1 实验材料的成分及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制备20
  • 2.1.2 实验材料的焊前处理20-21
  • 2.2 实验方法21-25
  • 2.2.1 真空扩散焊设备21
  • 2.2.2 真空扩散焊工艺参数21-24
  • 2.2.3 接头微观组织与断口形貌观察24
  • 2.2.4 扩散焊接头性能评价24-25
  • 第3章 CoCrFeMnNi高熵合金/铝的扩散连接25-41
  • 3.1 前期工艺探索——“锥孔配合”模拟真空扩散焊实验25-30
  • 3.1.1 扩散偶界面微观组织形貌特征26-29
  • 3.1.2 扩散偶界面硬度分布29-30
  • 3.1.3“锥孔配合”模拟真空扩散焊实验总结30
  • 3.2 前期工艺探索——“模具法”模拟真空扩散焊实验30-33
  • 3.2.1 模拟扩散焊界面微观形貌特征31-32
  • 3.2.2 模拟扩散焊接头的断口形貌32-33
  • 3.3 CoCrFeMnNi高熵合金/铝扩散焊研究33-40
  • 3.3.1 接头扩散层的形成及微观组织形貌特征33-36
  • 3.3.2 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36-38
  • 3.3.3 拉伸断口分析及断裂原因38-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CoCrFeMnNi高熵合金/铜的扩散连接41-50
  • 4.1 CoCrFeMnNi高熵合金/铜扩散焊微观组织研究41-46
  • 4.1.1 Cu/HEA扩散连接接头界面的成分分布及微观组织特征41-46
  • 4.1.2 温度对反应层厚度的影响规律46
  • 4.2 CoCrFeMnNi高熵合金/铜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46-48
  • 4.2.1 温度对扩散焊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46-47
  • 4.2.2 接头拉伸断口分析47-48
  • 4.3 304不锈钢/铜在相同条件下的对照实验48-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CoCrFeMnNi高熵合金/不锈钢的扩散连接50-58
  • 5.1 CoCrFeMnNi高熵合金/钢扩散焊微观组织研究50-53
  • 5.1.1 304/HEA扩散连接接头界面的成分分布及微观组织特征50-52
  • 5.1.2 温度对扩散区厚度的影响规律52-53
  • 5.2 CoCrFeMnNi高熵合金/钢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53-56
  • 5.2.1 扩散焊接头界面处显微硬度的分布53-54
  • 5.2.2 温度对扩散焊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54-55
  • 5.2.3 接头拉伸断口分析55-56
  • 5.3 本章小结56-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笑蓉;;真空扩散焊技术的应用[J];机械制造;1987年12期

2 张赋升 ,熊江涛 ,杨宁宁 ,李京龙;新型精密扩散焊机的研制[J];焊接;2005年04期

3 张赋升;孙福;王艳芳;熊江涛;李京龙;;用扩散焊进行多层不锈钢打印喷头的实体制造[J];热加工工艺;2006年02期

4 刘浩;柯孚久;潘晖;周敏;;铜-铝扩散焊及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5 秦斌;盛光敏;袁新建;黄文展;;钛-钢扩散焊的特点及焊接方法[J];焊接技术;2007年03期

6 刘峰;黄华;王云;;扩散焊制备铜铝复合板的组织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1年17期

7 ;真空扩散焊设备与工艺技术[J];中国材料进展;2012年01期

8 钟原;罗天勇;;单轴扩散焊接中管道变形的初步仿真分析[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3年01期

9 陈沛生;徐志坚;;真空扩散焊[J];电子管技术;1979年03期

10 徐庆鸿;张志谦;李慕勤;孙东臣;端木广昌;;涂保护剂非真空扩散焊研究[J];金属科学与工艺;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岩;陈有权;朱晓刚;;扩散焊在坦克修理中的应用探讨[A];第四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海涛;阮存军;田宁;王树忠;高海潮;;用于精密连接的真空扩散焊和过渡液相连接实验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侯金保;董宝明;;钛合金整体叶盘扩散焊[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4 张赋升;熊江涛;李京龙;孙福;;多层薄壁零件的扩散焊实体制造[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5 候金保;董宝明;王凯;;锡青铜-合金铜扩散焊技术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6 薛松柏;钱乙余;;21世纪针焊、扩散焊及特种连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2002年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艳芳;张赋升;熊江涛;李京龙;;硬质合金与钛合金真空扩散焊工艺研究[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宁;黎德育;周德瑞;仓知三夫;;真空扩散焊法制备铅锡合金阳极的组织与性能[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罗乃林;汪宗科;韩永杰;;液膜溶解扩散焊技术在焊补F泵曲轴缩裂缺陷方面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程耀永;;钛合金的钎焊与扩散焊[A];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学刚;铜铝瞬间液相扩散焊组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吴铭方;铝合金与不锈钢低温扩散焊及界面主组元扩散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3 张鹏程;铍/HR-1不锈钢扩散焊和钎焊及其界面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4 栾亦琳;TiAl/40Cr扩散焊界面超声信号特征分析与缺陷智能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刘鹏;Mg/Al活性异种金属焊接界面微观结构及元素扩散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梁华;铜铝爆炸复合材料界面及性能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2 范继;Cu-0.15Zr合金/GH3030高温合金真空扩散焊及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田雅馨;挤压态AZ31镁合金扩散焊及焊后热处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玉林;高熵合金与铝、铜及不锈钢异种材料扩散焊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5 叶佳龙;304不锈钢扩散焊界面超声信号的非线性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浦娟;采用中间过渡层双温扩散焊连接铝合金和不锈钢[D];江苏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旭东;异种金属铝、铜和钨的真空扩散焊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8 于前;AZ91镁合金/7075铝合金异种金属扩散焊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焦雅丽;大尺寸无氧铜软导体分子扩散焊原理及工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10 柳萌;几种扩散焊用材料扩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1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11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