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分析自动化立体仓库机械结构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13 09:21

  本文关键词:我国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以下是YJBYS求职网为您推荐的一篇关于分析自动化立体仓库机械结构设计的自动化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立体仓库行业迅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故本文从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机械结构与设计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立体仓库;机械结构

 

  一、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1有效降低噪音的措施

 

  采用运行平稳性高、传动噪音低的功能部件。比如:在输送区间的所有范围内,安装有非金属导向装置,输送辊采用非金属材料,这样,托盘的金属导轮在运输过程中,既避免了与金属材料接触而产生噪音,又保证了运行平稳、可靠。此外,链轮、传动轮和导向辊轮等运动部件,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为降低噪音提供了有力保障。

 

  1.2对环境污染物的有效防护

 

  由于生产工艺对厂房有较高的洁净度要求。因此设备设计中,采取技术措施,尽可能减少生产中对环境的附加污染。在动力传动部位下方,安装异物接收装置,对粉尘、油污等异物进行收集;采用集中的供气和排气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1.3减少冲击震动的措施

 

  选用导向平衡装置,采用伺服电机,安装直线运动导轨或导轮,配置缓冲器件,在地基与地面之间,安装防震垫等。所有这些措施,均会有效地降低设备运行中所产生的冲击震动。

 

  1.4堆栈车停位精度和重复精度

 

  在重量、高速、长距离运行条件、堆叠停车精度和可重复性的要求高、堆场车辆重量超过10吨,高于10米,停止精度在40米停止错误不超过2毫米长长的铁轨,同时根据生产的要求,必须达到最大速度在运行过程120米/分钟,必须保持稳定,光滑的,而且是可行的。在关键设备中,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直线导轨和导向轮导向结构,并对堆栈轨道车的位置进行精确控制。选用高精度元器件,确保设备停位快速、准确。

 

  二、工艺流程

 

  立体仓库系统的主要工艺是:将前一级平面物流中承载产品的托盘存入到库中的承载架上,经过一段固定时间的工艺处理后将其取出,并放入到后面一级平面物流当中。立体仓库系统中主要对象为一个6层堆栈车,是一个可以完成在直线轨道上行使和升降动作,并且能够一次性对6个托盘完成存入和取出动作的物流移送设备。在自动运行时,平面物流通过提升机将承载产品的托盘送入6层入库暂存架,存满后向堆栈车发出取托盘请求信号,堆栈车接到请求信号后取暂存架托盘,然后将托盘存入某一列承载架上。当某一列承载架的托盘完成工艺处理后,堆栈车将其送入到6层出库暂存架当中,完成动作后会向后一级平面物流发出托盘准备好信号,这时平面物流就会通过出库提升机将出库暂存架上的托盘取走。立体仓库系统要求能够自动、快速、可靠和高效地完成所有的存取动作,对机械结构的设计以及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达到设计目的,一个可靠、稳定和灵巧的机械结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三、主要机械结构与设计参数

 

  3.1入库/出库

 

  6层提升机设备由进料机构、垂直提升机构和机架3部分组成。进料机构包含长辊输送和动力传动部分。主要功能是将最多为6组的屏托组合,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逐一将其输送到“入库6层堆栈机”或从“出库6层堆栈机”中取出。

 

  a.设计参数。长辊输送:长辊?85mm;最大输送速度:20m/min,变频调速;传动方式:链传动;长辊输送面平面度:±1.0mm;最大提升速度:40m/min;提升方式:链传动,设置导向装置和配平装置;停位点:6个;停位精度:±2.0mm。

 

  b.安全防护措施。链传动处安装护板;提升区域的顶端和底端,安装安全单元;外部有透明防护板;上部安装检查及维修用的梯子、安全栏杆和平台。

 

  c.架体结构。架体由铝型材联接和矩形管焊接组合而成,既轻巧、美观和平直,又保证架体的强度和刚度。

 

  3.2堆栈轨道车

 

  设备由地面轨道、行走机构、垂直提升机构、6层搬运系统、定位升降机构、换向机构和机架组成,主要实现屏托组合在“平面物流线”与“承载架”之间的存取功能,保证精确、通畅、稳定、快速和可靠;并完成与相关设备的信息交换任务。每次最多可同时存取6层屏托组合。

 

  a.设计参数。行走输送:包胶轮?300mm;输送动力:11.0kW,减速比:1/11,伺服电机;行走导向:铝型材导轨,导轮;提升动力:7.0kW,减速比:1/25,伺服电机;最大提升速度:15.7m/min;提升方式:链传动,设置导向装置和配平装置;停位点:2个;停位精度:±2.0mm;搬运动力:0.4kW,减速比:1/14,伺服电机;最大输送速度:45.4m/min;传动方式:齿轮齿条,直线导轨;定位升降动力:0.9kW,减速比:1/10;传动方式:蜗轮蜗杆,导杆,直线轴承。

 

  b.架体结构。架体由铝型材联接和矩形管焊接组合而成,既轻巧、美观和平直,又保证架体的强度和刚度。提升区域的顶端和底端,安装安全单元;行走车体设置操作维修平台和安全护栏。

 

  3.3承载架

 

  承载架由底架和上下两段支架组成,每段支架包含6层承载架,每两列承载架设计为一套。承载架包含进出输送和导向装置。承载架的每列可同时放置12层屏托组合进行工艺处理。

 

  a.设计参数。进出输送:采用万向滚珠作为输送面;输送面平面度:±1.0mm;承载:150kg/一个承载架。

 

  b.进出导向。将每个承载架进出口位置,设计为有坡度的开口结构,并安装耐磨板,利于屏托组合的输送,同时降低运行噪音。

 

  c.架体结构。底架和上下两段支架均由矩形管焊接而成,架体之间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承载架外侧,设置操作维修平台。

 

  四、结束语

 

  所设计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机械结构已在国内着名电子企业成功投入使用,较好实现了系统的稳定、可靠、低噪和精确的运行。实际运行效果表明,立体仓库机械结构系统安全、稳定,很好地适应了现场生产环境,满足了各项生产需要,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参考文献:

 

  [1]机械加工行业多工序数控自动化需求高涨[J]。机械,2012,(1)。

 

  [2]马岩。 我国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方向[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2,(1)。

 

  [3]刘家福。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12,(1)。

 

  [4]姚钰。 论机械自动化在煤矿中应用的发展[J]。 山西煤炭,2011,(12)。

 

  [5]魏延刚,阎长罡,陈天旗,魏岩。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改革方案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5)。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分析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下一篇:PLC在自动化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

分析自动化立体仓库机械结构设计相关推荐

  摘要:配网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压波动和短时的停电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结合电网改造在配电网中实现配网自动化,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不间断地提供优质电能。

  关键词:配电、优质、电能、技术

  一、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电力行业、电力系统的建设也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相关的电力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时限顺序送电装置、自动隔离故障区、加快查找线故障地点,到后来应用电子自动控制技术。这些进步及时地填补了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再到后来伴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步地形成了包括远程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电压调控、负荷管理等实时功能在内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当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日益被完善,便形成了高级自动化技术,高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被占用的企业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合理分配,大大提高了电网调度的运行和管理效率。同时,配网调度的信息自动化也在供电企业以外的广泛领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而推动了相关行业向着管理自动化的阶段迈进。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逐步应用,有效地促进了配电网络运行的科学化,也为企业和部门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配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相对突出。一方面,由于我国配电网的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未被重视,使得我国的配网自动化进程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崛起,陈旧的配电网络所暴露出的不足愈加明显,这种局面急需得到改进。另一方面,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其使用价值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要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对于一些对电能质量有更高要求的高精密设备还须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只有实现配网自动化,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电网自动化才刚刚起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格外注重当前配电网络的建设,因为好的电网和电网结构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基本前提。在初期的建设中我们必须保障配电网综合实施改造的质量和进程,以优质的电网和电网结构为根本目标,做好统筹规划,要从装备上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对配电网的改造要力争达到高自动化的目标。

  随着我国各地用电量的大幅攀升和配电线路的增加,配网调度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手工填写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与信息自动化办公要求不符,而且纸质资料不易保存,同时相关数据也不方便查阅。原本可以用信息化手段处理的工作占用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对此,部分电力企业开始了配网自动化的探索,这种探索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企业的运行和工作流程,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充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提高了配网调度中心的工作效能。在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着重保证其满足安全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使其最终能持续的、可靠的为用户供电,也就是说无论电力的紧张还是富余都应该以用户用电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做好用户用电服务工作,避免其他事故所造成的供电影响。

  三、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具体内容

  3.1配电网架规划

  合理的配电网架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基础,配电网架规划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配电网架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 遵循相关标准,结合当地电网实际;

  (2)主干线路宜采用环网接线、开式运行,导线和设备应满足负荷转移的要求;

  (3)主干线路宜分为3-5段,并装设分段开关,分段主要考虑负荷密度、负荷性质和线路长度;

  (4)配电设备自身可靠,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具有遥控和智能功能。

  3.2 配电设备的选择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配电设备应包括一次设备――配电开关,二次设备――馈线远方终端(FTU)、配变终端单元(TTU) 等,以及为一、二次设备提供操作电源和工作电源的电源设备。

  实施配网自动化,必须以重合器、分段器、负荷开关等具有机电一体化特性的自动配电开关设备为基础,在架空线路上作为分段和隔离故障用的开关应该具有免维护、操作可靠、体积小和安装方便的特点,并且能适应户外严酷的环境条件。

  馈线远方终端(FTU)用于采集开关的运行数据、控制开关的分合,为了达到“四遥”功能,必须具有通信功能。

  配变终端单元(TTU)用于采集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运行数据,控制低压电容器投切用于无功补偿,通信的实时性要求低于FTU。

  开关的操作电源和FTU的工作电源要根据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从380/220V低压网络直接取得,也可以从10kV线路通过互感器获得;可以采用蓄电池或UPS作为后备电源,也可以从其它配电线路获得后备电源。

  需特别注意的是,配电设备都在户外布置,其工况条件恶劣,必须达到特定的运行环境要求,否则实施配电自动化不但无法提高供电可靠性,还会降低供电可靠性。

  3.3通信系统建设

  通信系统是主站系统与配电网终端设备联接的纽带,主站与终端设备间的信息交互都是通过通信系统完成,因此必须有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才能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功能。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有线电缆、无线扩频、借助公众通信网等多种。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具有终端设备多,单台设备的数据量小,实时性要求不同的特点,因此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和经济条件确定合理的通信系统,同时要考虑调度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一般的,城区10kV主干线路采用光缆通信,建成光缆主干网,用于配电开关和主站间的实时通信;城区10kV 分支线路、变台监控、无功补偿等采用有线通信,就近接入光缆主干网,或采用其它通信方式。

  3.4配网主站建设

  配网主站是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应完成以下功能:

  (1) 配电网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SCADA):通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将配电网的实时状态传送到主站,在主站对配电网络进行远方监视和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类似。包括配电开关的状态,保护动作信息,运行数据等。

  (2) 提供主站控制方式下的馈线自动化功能,用于完成线路故障的快速位、隔离和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要求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网络。

  (3) 配电地理信息管理(AM/FM/GIS):以地理图为背景对配电设备、配电网络进行分层次管理,包括查询、统计等。

  (4) 配电网应用分析(PAS):对SCADA系统采集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为调度员提供辅助决策,包括:网络拓扑、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网络重构、无功优化、仿真培训等,配电网具有与输电网不同的特点,因此配电网应用分析的算法与能量管理系统(EMS)有所不同。

  (5) 与其它应用系统(如MIS系统)接口:根据生产和管理的要求,配电主站系统需要与其它应用系统交换数据,给供电企业内部其它部门提供配电网的信息。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配电网中,配网自动化技术会逐步成熟,为配电网安全高效的运行提供技术保证。随着电力市场的实行,供电企业对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配网自动化是解决这一需求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配网自动化建设必将为我国的配电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腊元.国内配网自动化综述[J].农村电气化,2004(3):4~5

  [2] 徐腊元.我国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及实施方案[J].电工技术,2003(7):5~7

  [3] 马世忠.对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探讨[J].农村电气化,2008(5)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数控服装裁剪机的系统设计

关于配网自动化的工作研究相关推荐

  摘要:庞大的电力系统有其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以至于其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实现该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本文进行了研究。文章以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为研究重点,根据该技术的研究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进行了应用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

  一、目前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问题

  1)政府投入力度不大

  该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电力系统智能供电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我国的电力系统对输电网的投资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有大部分用于电力系统建设的资金都投入到了输电网络的建设中去,因此,对于配网,我国投入的力度并不大,资金有限,所以,有很多理论上可行的方法由于资金的限制得不到较好的实施。

  2)应用设备的不足

  当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如果出现配网故障,基于自动化技术下管理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根据该故障来进行控制,来达到有故障处理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则是有信道故障。在这种情况下,该技术能够对突发故障进行处理,但是,它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该系统的运行常处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因此,这样会使故障的处理达不到绝对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条件,并且对于故障的原因,也不能够很快的找出,从而使配网出现较大的问题,继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使供电受到阻碍。

  针对有信道故障模式的问题,我国又采用了无信道故障模式来进行研究。该模式主要是对线路是否处理正常工作状态进行判断,这就解决了有信道故障模式对故障进行判别的问题。它能够在突发问题发生后,迅速的对该问题进行定位,并加以隔离,从而将该故障排除,保证配网系统的可靠运行。定位软件主要以两种分断开头及重合器组成。但是,不久之后,该模式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无信道故障模式下,脉冲计数分断形状并不能对出现故障的线路进行断开处理,因此,它只能使用重合器开头实现配网。

  3)运行过程的不足

  配网自动化在大多数电力系统中的运用并不成熟,正处于逐步适应的阶段,而且该技术对系统、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许多地方的工作电力设备还没有跟上其脚步。该技术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且基于该技术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其线路的损失是比较大的,而且容易造成电力系统功率的不稳定,降低电压的合格率。其对故障处理的反应还达不到人们更多的需求,其发展空间还比较大。当故障发生后,该技术对故障的隔离效果还不够明显,容易造成电力系统的暂时瘫痪。因此,基于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还需要更多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将自动化技术的智能特点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其发展历程还有较长的路。

  4)技术人员缺乏

  我国于电力系统配网建设中使用的技术人员不多,该方面的人才目前是十分缺乏的,这也是因为我国政府对配网资金投入力度较小所致。相关电力企业对该领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没有提上日程,因此,在技术人员方面使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得不到进步的问题亟需解决。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般来说,对于配网自动化技术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该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加以研究,使其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这也就要求配电网得到更好的改造,这样才能使电力系统得到提升,使配网自动化技术较好的适应电力系统,从而减少系统自动处理线路故障的时间。

  1)加快改造电力系统配网

  只有对电力系统的配网加快改造的进程,才能够保障该系统自动化迅速发展。这也是满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及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的。

  在建设电力系统配网时,要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工作范围进行确定,并且针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电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电网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使供电过程更加稳定。电力系统的配网自动化的实现对整个电网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提供给了电网高质量及高速供电的条件。因此,加快改造电力系统配网工作是当务之急。

  2)建立有效硬件支持及管理支持

  在原有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加以硬件支持,能够使该系统更加稳定。因此,尽快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事情之后。该系统能够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一定的屏蔽。这就需要更先进的硬件支持系统及修复系统来完成这一步骤。这两个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双面控制,一方面从根本上避免故障的发生,一方面从结果上对故障进行处理、修复,以使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在这两种系统的支持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得到发展,其智能管理的性能也能得到提高。硬件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产生的一些数据进行收集,并对其加以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其规律并总结出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设计过程对系统进行完善,以避免故障的产生。不仅如此,该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还能够判断线路产生故障的可能。

  管理修复系统的支持使电力系统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都得到监控,以保证产生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使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3)完善自我诊断性能

  电力系统必须有良好的自我诊断的能力,这是因为其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要求所决定的。只有拥有较好的自我诊断的能力,电力系统才能够在运行过程中针对突发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并迅速定位故障结构,使其可靠性得到保障。在供电过程中,电力系统需要结合各方面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来完善其自身的供电能力,使供电稳定进行,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使电网的运行更加智能、方便,避免由配网工作出故障而带来的供电问题,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

  三、结语

  电力系统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实现需要以众多的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基础,相关的硬件支持为辅,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实现成果。因此,要做到这些,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也需要从技术的角度加以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旭武. 深圳配网自动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 杜浩东.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 阎阳. 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的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 2011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智能巡检系统提升网络运维自动化水平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配网自动化的工作研究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相关推荐

  【摘要】针对现有网络运维手段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转变网络运维模式,开发贴近网络运维工作的智能巡检系统,全网推进智能巡检系统的应用的研究,可大幅提升网络运维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网络维护的效率。

  【关键词】网络运维 智能巡检 自动化

  一、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纵深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网络规模及网元数量较十年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的快速变化及用户的飞速增长更是带来网络运维工作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而新的移动通信知识的学习和维护经验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网络运维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

  二、现有网络运维的现状

  2.1网络运维模式落后

  虽然网络制式从2G发展到4G,融合通信也顺势推出,但是目前网络的运维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网络运维人员仍然采用2G时代的运维理念,固守在最基础简单的网络检查,全网协同检查的意识不足。在网络扁平化的今天,移动通信全网一张网的概念和趋势越来越明显,一点网络故障很有可能引起全网的灾难性故障。

  2.2 网络运维手段单一

  网络运维人员也一直在积极探索网络运维的自动化,但是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50%以上的操作仍然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批处理的检查采用编制脚本方式进行,另外一部分简单系统的检查和操作放在巡检系统来进行,这种传统的运维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网络规模的扩张,整个网络运维的自动化水平较低,自动化的网络运维手段欠缺,使得自动化网络运维难以深入,因此急需用自动化系统武装网络运维人员,提升网络维护的自动化水平。

  2.3 网络运维系统存在缺陷

  现有的网络运维系统――巡检系统由于人们自动化网络运维意识不足,导致巡检系统与现网的连接方式单一,网络运维系统的连接池经常存在溢出和断链现象,不能释放相应的连接,给现网的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网络运维系统架构的设计没有考虑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现有系统远远不能满足4G网络的自动化运维。

  三、全网应用智能巡检系统实施方案

  3.1 转变思路和观念,提升网络运维模式

  使网络运维人员树立四网协同发展的意识,在进行实际的网络运维时全程全网地来考虑问题,同时提升运维人员的互联网思维,积极探讨和考虑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网络运维的自动化水平。

  3.2 加强现有巡检系统已有任务的应用,建立智能巡检系统的应用模式

  智能巡检系统自建设至今已应用了几年,但是现网中,交换、数据核心网的智能巡检元任务较多,而无线设备、传输设备的智能巡检元任务较少,导致交换类的智能巡检系统应用较好,无线、传输类智能巡检系统元任务较少,对现网运维支撑不足,应用较差。针对此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应用:

  (1)建立巡检系统定期培训的机制

  智能巡检系统的建立旨在提升现网的维护作业自动化,通过建立宣贯、培训、掌握的模式,使运维人员树立起智能巡检系统是网络维护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智能巡检系统为“维护天使”,助推网络运维工作。

  智能巡检系统培训的措施和意义如下:

  宣贯智能巡检系统的宗旨和目的,使用智能巡检系统能够达到的效果和意义;

  培训各级运维人员,使其了解智能巡检系统已有的功能;

  掌握智能巡检系统的应用,能够熟练使用智能巡检系统。

  通过“以用促用”的方式进行智能巡检系统的更加全面系统的培训,深入一线维护单位推广此系统的使用,使一线的维护人员实实在在感受到系统自动化带来的好处。

  (2)建立应用考核的机制

  在智能巡检的推广使用中,树立“比、学、赶、超”的气氛,定期通报,使智能巡检系统落到实处。考核不是手段,而是为了转变维护人员的维护理念和意识,改变传统的维护模式。不是“逼”维护人员使用系统,而是让维护人员确实感受到自动化维护的好处。

  (3)建立定期集中反馈的机制

  使用人员每月一次集中反馈智能巡检系统中使用的问题,对于反馈问题的典型性和质量,在考核中适当给予加分。在收集问题一段时间后,考虑建立反馈模板,以便能够更快地将反馈的问题归类,具体如表1所示:

  3.3 开发贴近网络运维工作的智能巡检系统

  在智能巡检系统统一版本的基础上,添加适合本地运维的智能巡检任务,提高智能巡检系统的本地化支撑能力,开发贴近网络运维工作的智能巡检系统。

  (1)智能巡检系统全面覆盖网络运维专业

  研究当前智能巡检系统覆盖的种类,找出统一版本的巡检项未覆盖相关专业。对于未覆盖的网元和专业进行巡检项的整理,使智能巡检系统能够覆盖所有网元和专业。目前智能巡检系统覆盖的网元种类和专业如表2所示:

  (2)需求要来自一线、服务一线

  以智能巡检系统的推广应用为基础,在使用中收集现网的自动化维护需求,转化为全网的共性需求并纳入开发。由于目前的巡检任务远未覆盖所有的日常维护作业内容,所以要下力气做需求调研工作,尤其针对目前应用较差的无线、传输等专业,走进地市,走到一线,聆听现场维护人员的系统维护和检查手段方式,将这些方式、手段细化为智能巡检系统的需求,需求要时时收集、定期收集,将收集到的巡检需求通过开发转换成现网的巡检任务,纳入智能巡检系统的巡检。智能巡检系统的巡检任务示例如图1所示:

  (3)尝试开展深度、复杂的网络巡检

  现有智能巡检系统加载的都是一些单一操作指令或简单操作命令的巡检操作,减轻了初步网络运维的工作量,提升了一定的效率,可在现有的基础上整理深度或复杂网络巡检的操作规则,形成进一步的智能巡检系统需求,开展深入自动化运维,通过巡检规则可查看智能巡检系统的原始报告、网络的实际状态,也可通过执行状态浏览网络的运行状态,使原本复杂、深度的网络巡检变得异常简单,查看结果即可。智能巡检系统的巡检报告和结果示例分别如图2、图3所示:

  (4)协同巡检,全网关联的智能巡检系统

  网管系统告警的关联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参考此经验,在智能巡检系统中探索本专业内的关联巡检和跨专业关联的巡检。对于本专业智能巡检,将同一专业内的有关联的运维操作纳入到一个集中的巡检任务中进行,从而输出关联的巡检结果;对于跨专业关联的智能巡检,需要进行关联资源的梳理,资源梳理完成后再进行跨专业运维操作的关联,这样通过智能巡检真正起到网络预防、提升网络运维的目的。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5)建立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团队,建立测试点

  以项目组的方式成立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团队,包括需求调研、需求分析、功能任务开发、测试一体的智能巡检系统开发团队,项目组的人员建议由各专业的专家和骨干承担,同时针对某个专业建立相应的测试点,使智能巡检系统具有牵头的组织和测试基地,让智能巡检系统能够顺利IT落地,同时使测试点成为智能巡检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的“排头兵”,起到一个典型带动的作用。

  3.4 建立智能巡检系统的评估机制

  (1)要定期分析巡检系统的应用效果,针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智能巡检系统旨在提升网络运维的工作效率,定期针对提升的内容、降低的人工工时、提升率等指标进行直观地分析,为持续推进智能巡检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2)智能巡检系统主要对网络运维起到预检、预修的目的,实施智能巡检系统后降低网络故障及重大故障的发生次数也可作为一个评估内容。此外,智能巡检系统促进网络运维体系的调整、人员的重新配置、维护职责的调整等也可进一步探讨评估。

  四、结束语

  通过智能巡检系统的推进,可提升网络自动化维护水平。以智能巡检系统这个“网络天使”来带动网络运维的腾飞,从而大力提升现网的网络运维效率,使网络运维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宫钦,吕雪峰. 基于工作流的网络运维流程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通信世界, 2004(35):37-38.

  [2]张强. 电信运营商如何实现从网络运营到服务管理的转型[J].当代通信,2003(18): 52-54.

  [3]赵莉. 网管系统在甘肃联通的应用及问题[J].甘肃科技, 2006(3):17-20.

  [4]宫钦. 移动通信网络级网管系统的改造[J].电信技术,2005(2):23-27.

  [5]孙青卉. 移动通信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6]李虎.黑龙江联通网络运行维护管理体制改革[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7]林英志. 适应综合信息服务的电信运维管理模式探讨[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06.

  [8]杨海英.辽宁网通运维管理系统评价和实施管理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06.

  [9]王远军.构建通信网络电信级维护模式[J]. 通信企业管理,2013(2):86-87.

  [10]王强.变化环境下的通信设计项目管理[J].通信企业管理,2015(5):29-31.

  [11]达博雯,齐阳.以比较管理为核心构建本地网经营评价体系[J]. 通信企业管理,2015(5):72-74.

  [12]胡莹莹,赵千里.无线电管理应用安全平台浅析[J].中国无线电, 2015(4):55-57.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巡检系统提升网络运维自动化水平的研究相关推荐

  摘要: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需要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带动了电气行业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对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的产业,它的应用十分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接受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能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率,还能节省人力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也需要不断地进步和创新,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当前的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机械设备;数控机床;电力运输;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机械设备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就是用各种能自动检测与控制功能的装置,对机械的电力系统实行远程或者就地自动控制、监视、调节与管理,以保证机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供电质量的作用。现代的机械基本都具有自动化的特征,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而且电气工程自动化可以让采集的数据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很多需要人工操作的通过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就能完成,危险性大大的降低,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所以,和以前的生产方式相比,机械设备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具有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和稳定性。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

  当前的机床设备上主要用的是多电机的驱动系统,多用横向安置。装机容量也随着工厂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大,由原来的1000kW功率扩大到现在常见的1500kW。另外交流式电牵大量使用引电机,提高了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设备运转的稳定性,提高了抗污能力,机械维护的劳动强度也得到减轻,生产大型的机床企业就特别的愿意购买这种设备。这种设备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帮助诊断故障,这种机床的设备在自动化程度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变得更有效率、更精确和稳定。数控机床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各种设备也向着重承载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双速电机在很多的发达国家早已开始使用,这种双速电机可以用计算机技术来全程监控机床的生产过程。使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的高效精准和智能。而且在故障预警和电力的切除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变得更加的具有可控性。在液压支架上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电液控制的自动化进行高压大流量的供液,大大提高了生产机床的功率与效率,机床生产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我国的电牵引机目前还在研发阶段,还很少使用在生产实践中。输送机的连接强度也较差,运输能力也比较低下,整体上效率低,一些核心的技术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一些微控和电液控制系统还依赖从发达国家的进口,国内还不能生产。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运输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运输业飞速增长,种类和数量都出现了迅猛趋势,使得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数量和安全变得非常重要,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大型的运输机械设备。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运输的数量大大增强、周转时间大幅的缩减,节约了人力和成本。但是由于运输压力的增大和人们对商品流通的时间有了更迫切的需求,传统的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到运输机械的设备上。通过计算机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运行来提高机械的运输性能。把自动化运输的过程与电气工程结合在运输机械上,就集合了综合技术、DCS结构、监控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很多如今已非常成熟的技术,赋予了工艺、行程、回路等多项控制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等多种功能。不仅让运输机械的设备的性能得到了提升,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运输的效率以及自动化水平,使商品的流通时间和生产成本大幅度的下降。这就为运输行业在各种相关的工领域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打下了很牢固、很扎实的基础。

  三、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电力机械设备是一整套电力系统与设备的统称。其中成套保护设备和后台计算机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关键领域。它们通过后台计算机系统,对电力机械设备进行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再收集和整理数据,数据信息的监控进行分析和加工,,而且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还可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预警和指示动作。

  3.1 电力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在成套保护设备中的应用

  要实现后备保护与差动保护或者综合监控就必须以成套机械的保护设备和装置为基础,可以预防机械设备出现温度高、接地故障、短路等问题。出现特殊情况时,电力机械能够自动保护装置,保证电力机械设备安全与稳定。部分自动化机械设备能够用PT切换器与低压保护器两种组合起来,进行母线测量,把PT功能转化在单双母线结构中得到实现,当电力设备绝缘、切换或者闭合时,它都能够自动化的控制和监视,从而保障、维护和预防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等。

  3.2 电力机械设备后台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力机械设备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后台系统进行监控和自动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力机械的自动化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以计算机的后台为中心,为电力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的运行奠定体系基础。通过计算机的后台系统,我们还可以运用隔层的设计工艺、数据通信以及交换中心对数据信息进行监控,从能保障了数据的上传和下行等功能。我们还应建立对现场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系统,对采集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的后台系统进行分析和加工,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做出相应的预警和指示动作,从而保障电力机械的自动化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生活的要求更加的舒适和智能化,电力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而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电力机械的自动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的落后,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差距,尤其在遥控传感、指纹识别和智能化方面还有待加强。另外在电力机械设备的高效、精确、稳定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电力机械设备的自动化优势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已经得到体现,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所以电力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力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的电力机械的自动化技术会也会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也会大幅度的提升。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机械的自动化技术将应运而生。我国的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天地。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下一篇:智能巡检系统提升网络运维自动化水平的研究

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相关推荐


  本文关键词:我国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38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1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