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9 18:31

  本文关键词: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华护理杂志20第年卷第4卷第14498月第19期20148期年

论著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潘爱红

【摘要】

目的

于卫华胡小欧赵方宋江艳

观察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以寻求机械通气患者

对入住ICU的93例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

比较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的肠内营养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胃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堵管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

本文作者:

潘爱红

肠道营养;

输注

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其他消化道症状、代谢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及疾病预后的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关键词】

通气机,机械;

Theeffectsofmodifiedenteralnutritioninfusioninpatientswithmechanicalventilation/PANAi-hong,YUWei-hua,HUXiao-ou,ZHAOFang,SONGJiang-yan//ChineseJournalofNursing,-2014,49(8):905.

【Abstract】Objective

Toevaluatetheeffectsofmodifiedenteralnutrition(EN)infusioninpatientswithmechanical

Totally93casesof

ventilation,andtoseektheeffectiveandsafeinfusionmethodofenteralnutrition.Methods

criticallyillpatientswithmechanicalventilationintheintensivecareunit(ICU)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modifiedENinfusionmethodandconventionalcontinuousinfusionmethod(uninterrupted)wasimple-mented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respectively.TheoutcomesofENandcomplication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

Theincidencesofgastricretention,foodregurgitationandaspiration,

aspirationpneumoniaandtubeblockage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Nosignificantdifferenceswerefoundintheincidenceofmetaboliccomplications,thelevelofserumalbuminandtheprognosisofthediseas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hasbeenprovedtobesafeandeffective.

【Keywords】

Themodifiedenteralnu-

tritioninfusionmethodcanreducethecomplicationsofenteralnutritioninpatientswithmechanicalventilation.It

Ventilators,Mechanical;

EnteralNutrition;

Infus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Department,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Hefei,Hefei

,230061,China

肠内营养指南指出,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1]。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已成为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喂养得当,不仅能保证营养支持,提高脱机成功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还可降低因肠内营养问题带来的并发症[2-3]。危重患者胃肠耐力较差,目前临床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多采用持续输注方式[4]。由于持续输注时间较长,胃肠道未能充分休息,出现胃潴留、腹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8.002

本研究为合肥市科研计划项目(编号:合科[2009]63号)作者单位:230061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潘爱红,于卫华),

泻等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0%[5]。同时,胃液pH值持续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危重患者一旦呕吐,出现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亦增加,为10%~

43%[6]。为选择一种恰当的肠内营养液输注方式,以

减少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本研究对输注方法进行改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选择因各种病因引起

呼吸衰竭入住我院ICU、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支持呼吸,并且由鼻胃管途径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使用机械通气>3d。②年龄20~80岁。③需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时间>3d的

ChinJNurs,August2014,Vol.49,No.8

905

ICU(胡小欧,赵方,宋江艳)

潘爱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E-mail:281851862@qq.com

2014-01-27收稿

论著

第中华护理杂志年8年月第中华护理杂志49卷第1期2014201449卷第8期

危重患者。④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①肠内营养及机械通气<3d或在3d内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②入ICU时已发生吸入性肺炎、腹泻、糖尿病者。③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者。符合标准的患者共93例,其中神经系统疾病35例,呼吸系统疾病

用气囊压力表,保持人工气道气囊充气压力在25~

30cmH2O(1cmH2O=0.098kPa)[9]。行肠内营养输注前

评估气道是否有分泌物,有分泌物吸痰1次,输注过程中如需要吸痰时暂停营养液输注,以免吸痰刺激引起反流。实验期间两组均遵医嘱常规使用胃动力药和镇静药。项目组成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试验过程中,由经过培训的每名责任组的固定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及各项指标的判断。

3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0例,消化系统疾病4例(1例

为肠梗阻、3例为消化道手术后,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不影响研究结果),骨科系统疾病4例,其他系统疾病10例。将9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2组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及肠内营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3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10]

(1)代谢指标(酸碱度、钠、钾、钙、血糖值)以及

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监测。吴胜兰[5]指出,对接受肠内营养患者必须进行代谢与营养的监测。代谢指标包括酸碱度、钠、钾、钙、电解质及血糖水平,其中,有一项指标异常即判定为代谢并发症。营养状况指标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

(2)反流误吸。患者突然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或咳出类似营养液样痰判定为误吸。

(3)吸入性肺炎。结合X线胸片可诊断吸入性肺炎。

(4)胃管堵管。在输注营养液前后注射器无法推注或抽吸,阻力过大时判定为胃管堵管。

(5)胃肠道并发症。①腹泻:排稀便或水样便、肠鸣音亢进、排便3次/d以上。②腹胀:操作者手触患者腹部较硬,局部膨隆,或者清醒患者主诉腹胀。③恶心呕吐:输注后或输注中胃内容物由口腔流出,或清醒患者有恶心主诉。④胃潴留:每天输注结束后4h判断,回抽胃残余量>200ml[7]。⑤便秘:连续3d不排便。

(6)疾病预后。依据2009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华医学会编写的《重症医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分为痊愈(好转)、无改变、死亡。

1.21.2.1

研究方法

肠内营养输注方法(1)实验组

依据胃排空的生理及胃酸的变化,

对持续输注方法进行改良,合理制订输注与间歇的时间,即:应用肠内营养泵控制,以80~100ml/h速度输入,每输注4h停止1h。每次输注后用20~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下次输注前常规用50ml注射器回抽胃内残余量,将残余量抽吸弃去。如回抽胃内残余量>

100ml则暂停输入,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或遵医嘱使用

胃动力药,以促进胃排空,间隔1h再次回抽胃内残余量,直至<100ml,方可继续输入。

(2)对照组

采用传统持续输注法。应用传统的

持续不间断输注方法,即:应用肠内营养泵控制,以

80~100ml/h的速度持续输注,直至结束。1.2.2

质量控制方法

93例患者均留置14号硅胶佰通胃管,胃管插入

深度55~60cm。两组营养液均为肠内营养混悬液,每天肠内营养量均为1000~1500ml,12~24h输注完毕,均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输注中的营养液温度在38~

1.2.4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输入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通过t检

42℃[7]。保持患者体位为床头抬高35~45°[8]。常规应

表1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性别男

机械通气时间(d,±s)

验、四格表χ2检验与行×列χ2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实

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肠内营养时间(d,±s)

n4845

年龄(岁,±s)

22.1

结果

两组代谢并发症、反流误吸、

68.15±11.2867.17±15.310.671)0.51

35330.94

1312

16.25±2.4114.90±2.430.581)0.64

19.42±3.5616.00±3.600.971)0.38

吸入性肺炎、胃管堵管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堵管发生

t或χ2值P值

1)为t值

;2)为

χ2

值906

0.022)

ChinJNurs,August2014,Vol.49,No.8

中华护理杂志20第年卷第4卷第14498月第19期20148期年

论著

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输注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影响不同。两组患者代谢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胃潴留是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误吸的主要因素之一[11],而胃残余量与反流误吸存在显著正相关[7,12],说明定时监测胃残余量非常必要。气管插管及长时间的留置胃管会减弱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反流屏障作用减退,易发生鼻饲液误吸入气管内。误吸为肠内营养中最危险的并发症,胃内容物反流所致的误吸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报道[6],鼻饲引发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43%。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临床大多应用泵持续输注,但有研究者[13]关注到持续泵入输注会持续升高胃液pH值,增加胃内细菌的定植,提出输注一段时间应该暂停,有助于保持胃液pH值在正常范围,从而降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风险[14]。本研究中,实验组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除保持体位在

2.2两组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表3)

表3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发生胃潴留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说明改良输注方法能及早发现胃残余量,减少胃潴留的发生;但两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的发生情况基本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肠内营养效果和疾病预后比较(表4)表4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营养指标(白蛋白)和

疾病预后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1

讨论

改良肠内营养液输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代谢机械通气患者病情重,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易

35~45°、气管插管气囊充气压力保持在25~30cmH2O、

吸痰时暂停营养液输注外,选择改良肠内营养液输注方法,依据胃排空时间,即每输注4h停止1h,并回抽胃内容物来判断胃潴留量,潴留量多时及时处理,此方法明显减少了食物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并发症的影响

引起高血糖,同时营养液输入过快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引起血糖增高。高血糖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代谢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因为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在进行肠内营养,都有代谢紊乱发生的可能,这就需要临床严密监测血糖浓度变化,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液的输入速度和量。临床监测发现,大多患者在夜间不进行肠内营养时易发生低血糖,故夜间不可忽视血糖的监测。

0.01)。3.3

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发生胃管堵管2例,而对照组发生堵管9例,堵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采用的改良输注方法,每4h回抽胃内容物并用温开水20~30ml冲洗胃管1次,通

过抽吸冲洗胃管,有效地降低了胃管的堵管率。该项操作已列入我院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改良肠内营养液输注法能降低胃管堵管的发

3.2改良肠内营养液输注法能降低食物反流误吸

和吸入性肺炎

表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两组代谢并发症、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堵管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n4845

代谢并发症有

反流误吸有

吸入性肺炎有

胃管堵管有

3.4改良肠内营养液输注法能及机械通气患者往往存在胃肠

2623

2222

210

4635

18

47376.550.01

29

46365.580.02

时发现和处理胃潴留

动力障碍,胃肠的排空延迟,肠内营养液输注后容易导致胃潴留。胃潴留时胃内容物增多,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如果胃潴留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便容易进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由表3结果可见,两组胃潴留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对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时选择实

ChinJNurs,August2014,Vol.49,No.8

907

χ2值P值

表3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

0.100.77

6.740.01

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腹胀有

恶心呕吐有

胃潴留有

便秘有

n4845

腹泻有

811

3934

25

46401.610.21

57

43380.550.46

28

46384.480.03

5

10

43

35

χ2值P值

0.770.88

2.39

0.12

论著

表4

两组肠内营养效果和疾病预后的比较

组别n白蛋白疾病预后(例)

(g/L,±s)

痊愈(好转)

无改变

死亡

实验组4828.57±6.31151122对照组

45

29.22±5.7314

15

16

t或χ2

-1.141)

1.502)

P值

0.15

0.47

1)为

t值;2

)为

χ2值

验组方法,即应用肠内营养泵每输注4h停止1h,下次输注前常规用50ml注射器回抽胃内容物1次来判断胃潴留量,如>100ml暂停输入,将残余量抽吸弃去,并给予胃肠减压或遵医嘱使用胃动力药等对症处理和调整输注速度,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胃潴留。

3.5两种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无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对腹胀、腹泻、恶心呕

吐、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无差异(P>0.05)。腹胀、腹泻的发生原因常是营养液的温度不当、输注速度过快导致。本研究两种方法均同时使用肠内营养泵匀速控制营养液输注速度,用加温器保持输注中的营养液温度在38~42℃。故均较好地预防了胃肠道并发症。

3.6不同肠内营养液输注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和预后的影响

在营养支持中,首选胃肠内营养。从表4可以看

出,两种肠内营养输注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血清白蛋白)、预后的影响无差异。对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尽早实施任何一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都较静脉营养更可以保护胃肠黏膜的完整性,改善患者胃肠黏膜血液灌注,从而有效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提高脱机成功率[3],同时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呼吸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但改良输注方式更符合生理,减少了因肠内营养带来的食物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堵管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4结论

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不仅要求

临床医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肠内营养制剂,还需要护理人员正确选择输注途径和方法,否则

908ChinJNurs,August2014,Vol.49,No.8

第中华护理杂志49卷第1期20142014年8年月第中华护理杂志49卷第8期

可影响患者的耐受性及产生并发症。改良肠内营养液输注法,使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减少,同时也达到了营养效果,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合理输注肠内营养液的方式提供依据。此方法已作为我院护理常规,使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更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0):582-590.[2]

熊敏,盛琍,李晓如.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34.[3]

王丽娜,詹英,陈军,等.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胃黏膜

pH值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7):409-411.[4]

潘爱红,林丹,赵方,等.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研究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61-62.[5]

吴胜兰,周蓉.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321-322.[6]

赵晋瑞,刘成象.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常规留置胃管鼻饲液反流及误吸[J].护理研究,2008,22(6):1466-1467.[7]

马俊萍,吕欢,李娜,等.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引起反流误吸风险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52.[8]

王兰芳,曹俊敏,于杭英,等.使用自制床角量角器准确抬高床角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68-970.[9]

林静,马姗,马荣莉,等.循证护理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3043.[10]

张超元.两种肠内营养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17.

[11]

张志刚,马芳丽,魏花萍,等.重度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误吸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24(11):8-9.[12]

王黎梅,张美琪,步惠琴,等.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95-796.

[13]

SabeenaF,ZubairHA,TarekN,etal.Pepsin,areliablemarkerofgastricaspiration,isfrequentlydetectedintrachealaspiratesfromprematureventilatedneonates:relationshipwithfeedingandmethylxanthinetherapy[J].JounralofPediatricGastroen-terologyandNutrition,2006,43(3):336-341.

[14]冷飞燕,赵金龙.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同时行胃肠减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

504-505.

(本文编辑马云会)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经管营销、计划方案、教学研究、出国留学、外语学习、农林牧渔、高中教育、工程科技、党团工作以及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82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