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奇异摄动的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10:34

  本文关键词:基于奇异摄动的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基于奇异摄动的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王蒙  

【摘要】:机械臂在现代各个领域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了工业自动化的进程,还在高危环境作业和家庭服务、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和医疗卫生等方面造福人类。随着机械臂产品的操作性与移动性得到不断丰富与完善,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机械臂也会越来越普及。当机械臂需要在较大的工作空间执行操作时,固定安装的方式将会面临很大困难,为了拓展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提高其灵巧性,迫切需要可移动的机械臂。对于作业任务确定且有较高装配精度要求的大载荷作业,大多数采用人工操作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的方法进行作业,由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不同,往往达不到作业任务要求,有时还会发生安全事故,于是人们希望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能完成对负载的精确自动装配或转载。 由于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是一个高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在操作负载时外界干扰及系统未建模动态等不确定性给轨迹精确跟踪带来较大困难,并且作业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弹性振动,在运动结束时也会产生残余振动,这些对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的装配精度及机械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如果直接应用一般的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法对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进行控制,不仅控制器结构复杂、计算量巨大、实时性较差,控制效果往往还很难达到要求。于是设计合适的控制器,对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操作大载荷过程中进行轨迹精确跟踪,同时对柔性臂产生的弹性振动进行有效抑制,已经成为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着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本文针对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演的滑模控制方法和一种基于奇异摄动的二阶滑模控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如下: 首先,,针对柔性机械臂系统采用假设模态法和Lagrange原理进行动力学建模,再通过驱动Jacobian矩阵建立起柔性机械臂系统和液压伺服驱动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获得整个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其次,在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根据多重时间尺度理论,采用先忽略系统中的快变量以降低系统阶数,然后再通过边界层校正项的引入来提高近似程度的方法,对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进行两次奇异摄动分解,将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分解为描述大范围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表征弹性振动的次快变子系统和表征液压伺服驱动的快变子系统,即在三重时间尺度上对整个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进行分解降阶,简化了控制结构并且便于控制器设计。 再次,针对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的完备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演的滑模控制器,以实现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的轨迹精确跟踪及柔性振动抑制。为了克服传统滑模控制由于控制电流不连续(在不同的控制逻辑间来回切换)引起的对系统不利的抖振,基于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双参数奇异摄动分解模型,针对慢变子系统和次快变子系统分别设计二阶滑模控制器和最优控制器,以实现轨迹精确跟踪和弹性振动有效抑制,在考虑参数扰动和外界干扰情况下,针对快变子系统,设计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以保证液压伺服驱动系统的输出力矩满足柔性机械臂系统的需要。 最后,对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并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结合本人在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建模、奇异摄动分解降阶及动力学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心得,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37;TP2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捷;陈力;;柔性空间机械臂末端运动及柔性振动的模糊自适应补偿控制[J];兵工学报;2011年01期

2 裴希伍;王从庆;吴鹏飞;;自由浮动空间柔性机械臂轨迹跟踪与振动抑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2期

3 赵波;王亚美;戴丽;刘杰;;基于切换函数的液压柔性机械臂的滑模控制与仿真[J];机床与液压;2010年09期

4 邱志成,谢存禧,张洪华,吴宏鑫;压电柔性机械臂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J];机器人;2004年01期

5 吴玉香;胡跃明;;轮式移动机械臂的鲁棒跟踪控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01期

6 杨政;尚建忠;王彪;唐力;梁科山;苟明康;;液压驱动机械臂的轨迹规划[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年02期

7 张袅娜;;参数不确定柔性机械手的神经滑模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孙亮;马江;阮晓钢;;六自由度机械臂轨迹规划与仿真研究[J];控制工程;2010年03期

9 凌睿;柴毅;;悬臂式掘进机器人截割臂建模与二阶滑模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08期

10 徐勇军;李元春;赵晓晖;;基于期望关节角补偿的车载液压刚柔机械臂建模及轨迹跟踪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王伟;张方生;张宏;;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机器人关节空间轨迹规划[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10期

2 梁捷;陈力;;时间延迟下双臂空间机器人工作空间轨迹跟踪的改进控制方法[J];工程力学;2012年10期

3 魏广威;王汉平;杨鸣;王绍助;王林鹏;;弹性体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J];四川兵工学报;2012年12期

4 汤子龙;马卫南;;舞台升降台的同步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J];电气自动化;2012年06期

5 陈亚;沈晨;;五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胡素梅;;空间机械臂机电一体化关节的设计与控制[J];电子制作;2014年01期

7 林承飞;邓代竹;孙峰;王寿增;高彦伟;;柔性关节机器人全局渐近稳定PID算法控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4年02期

8 杨永泰;荣吉利;李健;刘宾;胡成威;;双柔性空间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控制[J];兵工学报;2014年07期

9 张利;谢毅;计时鸣;袁巧玲;;压电智能结构的柔性梁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仿真[J];机电工程;2009年09期

10 杨敏;刘克平;;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计时鸣;袁巧玲;谢毅;张利;;光纤智能梁主动振动控制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Research of the pressure control of rupture disc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adaptive PID algorithm[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王建中;姜涛;施家栋;;遥操作排爆主从手系统与运动控制[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田;柔性关节机械臂及其运动学标定和振动抑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王文忠;新型自主研磨作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玉香;滑模控制理论及在移动机械臂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4 彭金柱;大型冷凝器清洗机器人的智能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曹小涛;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柔性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高铁红;仿水黾机器人机构及性能分析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7 蒋林;全方位移动操作机器人及其运动规划与导航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张晓东;空间柔性机械臂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梅红;移动机械手的逆运动学及滑模变结构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岳洪浩;精密柔性抛物壳智能结构系统及其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峰;55t汽车起重机柔性臂架动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康华;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控制与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李景征;组合柔性臂的建模及运动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彭圣明;机器人控制系统建模及运动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俞爱兰;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及优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6 许睿;星载SAR天线智能结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散化模糊振动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贾起军;放射源运输车及其应用液压机械手的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伟;基于嵌入式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江南大学;2012年

9 郑欣燕;育苗生产线机械手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陈景强;结构和控制系统综合最优设计及在柔性臂上的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大方,刘安成,麦汉超,房元鹏;压电智能柔性梁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孙宜标;杨雪;夏加宽;;基于二阶滑模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鲁棒速度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3 陈力;带滑移铰空间机器人惯性空间轨迹跟踪的鲁棒混合自适应控制[J];工程力学;2004年03期

4 周昌令,方晓庆,苏先樾;HT120点焊机器人柔性臂动力学和强度分析[J];工程力学;2004年05期

5 戈新生;崔玮;赵秋玲;;刚柔性耦合机械臂轨迹跟踪与振动抑制[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6 戈新生;陈立群;刘延柱;;一类多体系统的非完整运动规划最优控制[J];工程力学;2006年03期

7 杜亮;张铁;;工业机器人连续轨迹位置规划算法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6年05期

8 郭柏林;胡正义;;基于ADAMS的搬运机械手轨迹规划与仿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兰朋,陆念力;塔式起重机柔性臂回转制动过程动力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李冬宁;赵雁;沈铖武;刘畅;;一种双连杆柔性臂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测控技术;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柴毅;凌睿;;自主移动掘进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绍泽,黄铁球,吴德隆,张铁民,刘又午;柔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与控制策略的综合评价[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8年03期

2 岳士岗,余跃庆,白师贤;重载下的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耦合特性[J];机器人;1996年04期

3 王大龙,陆佑方,陈塑寰,李晓光;双连杆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轨迹跟踪控制[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王兴松;带载柔性机械臂固有频率确定及其减振器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5 张铁民,郭治,刘又午;带有加速度反馈的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09期

6 田彦涛,尹朝万,王殿方,王大龙;柔性机械臂运动轨迹的鲁棒自适应控制[J];机器人;1995年05期

7 毕士华,黄文虎,邵成勋;带滑移/转动镇的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响应和特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8 张铁民,李成元;带有反馈控制的柔性机械臂动态研究与振动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9 张铁民,李贵涛,梁莉;带有加速度反馈的柔性机械臂开关变结构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10 李光,Amir Khajepour;基于滑模技术的单杆柔性机械臂的调节控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纪华;章定国;;柔性机械臂系统动力学离散方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国利;;柔性机械臂内动力学因果与反因果的对分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王国利;;柔性机械臂的正则化轨迹规划方法[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4 郎英彤;邹建奇;张宪滨;钱坤;;柔性机械臂逆运动学分析中各种算法的研究现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5 蔡国平;;柔性机械臂主动控制中的时滞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李迅;刘新建;马宏绪;张彭;;单柔性机械臂变结构控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袁野;田彦涛;李大芃;;柔性机械臂运动轨迹的自适应神经元控制器[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8 郝长中;陶泽;;二杆柔性臂主动振动控制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滕悠优;蔡国平;;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主动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国琪;丁建钊;吴宏鑫;;基于特征模型的柔性机械臂自适应补偿控制[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组合柔性机械臂动力学特性与振动抑制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彦;液压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李光;液压柔性臂的动力学及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屠立;柔性机械臂集成建模与结构控制优化设计技术[D];浙江大学;2009年

5 陈思佳;刚—柔耦合问题与空间多杆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建模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田强;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龙祥;结构振动的时滞反馈控制及其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徐亚兰;压电柔性结构的建模、参数辨识与振动主动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曹小涛;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柔性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于影;舰船航行纵向补给对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修;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姜丹;外空间环境中的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振动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洪芸芸;压电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及实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4 于慧;复杂构形柔性机械臂多维振动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5 樊猛;柔性机械臂路径优化及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康华;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控制与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俞爱兰;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及优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8 陈泽塔;柔性机械臂的建模与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雪葵;柔性臂的动力学模型与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姚威;空间大负载柔性机械臂轨迹跟踪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奇异摄动的车载液压柔性机械臂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94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