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3-PRS并联机构运动设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8 04:17

  本文关键词:3-PRS并联机构运动设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典型代表,3-PRS并联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可以实现绕x轴和y轴的转动以及沿z轴的移动的混合运动。并且其支链数目少,,结构对称,易于控制,已经成为机器人机构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围绕3-PRS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性质、位置的正逆解、工作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使其能够在工业上得到更普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介绍了六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和三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其次,对本文设计的3-PRS并联机器人进行了机构说明,对其位置的正逆解进行了求解,运用螺旋理论对其运动性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然后,以逆运动学为基础,结合3-PRS并联机器人自身的结构特点,给出了其工作空间的定义,采用工作空间边界点搜索算法搜索出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了并联机器人的机构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从而为3-PRS并联机器人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最后,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3-PRS并联机器人的模型,导入到ADAMS中,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仿真分析,为以后的动力学研究以及3-PRS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3-PRS并联机器人 螺旋理论 运动学 工作空间 ADAM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12;TP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11-15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15-19
  • 1.3.1 位置的正反解分析15-17
  • 1.3.2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17
  • 1.3.3 工作空间分析17-19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9-21
  • 第2章 3-PRS 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与逆解21-32
  • 2.1 引言21
  • 2.2 3-PRS 并联机构描述及坐标系的建立21-23
  • 2.3 动平台姿态的描述及机构的约束方程23-24
  • 2.4 位置逆解模型24
  • 2.5 位置正解模型24-29
  • 2.6 算例29-31
  • 2.7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3-PRS 并联机构运动性质分析32-40
  • 3.1 引言32
  • 3.2 螺旋理论基础32-34
  • 3.2.1 运动螺旋和力螺旋的互逆32-34
  • 3.2.2 螺旋的线性相关性34
  • 3.3 3-PRS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性质分析34-38
  • 3.4 算例38-40
  • 第4章 3-PRS 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40-51
  • 4.1 引言40
  • 4.2 工作空间的定义40-41
  • 4.3 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因素41-43
  • 4.3.1 驱动滑块的运动范围对工作空间的约束41
  • 4.3.2 球面副转角范围对工作空间的约束41-42
  • 4.3.3 连杆的干涉对工作空间的约束42-43
  • 4.4 3-PRS 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的确定方法43-44
  • 4.5 运动平台工作空间三维图的绘制44-45
  • 4.6 具体算例分析45-47
  • 4.7 机构参数对工作空间的影响47-50
  • 4.8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3-PRS 并联机器人虚拟样机的仿真分析51-59
  • 5.1 引言51
  • 5.2 3-PRS 并联机器人模型的建立51-52
  • 5.2.1 Solidworks 软件概述51
  • 5.2.2 Solidworks 中模型的建立51-52
  • 5.3 ADAMS 中仿真模型的建立52-55
  • 5.3.1 ADAMS 软件概述52-53
  • 5.3.2 ADAMS 仿真模型的转换53-54
  • 5.3.3 工作环境的设置54
  • 5.3.4 定义构件材料54-55
  • 5.3.5 定义运动副55
  • 5.4 3-PRS 并联机器人仿真分析55-58
  • 5.4.1 运动学仿真55-56
  • 5.4.2 动力学仿真56-58
  • 5.5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59-61
  • 6.1 主要研究成果59
  • 6.2 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69
  • 致谢69-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永,黄田,张祥;基于LabVIEW的高速并联机器人动态特性试验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5期

2 张立杰,刘辛军;平面2自由度驱动冗余并联机器人的机构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3 高峰;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冯远静,冯祖仁,黄辉,寿开宇;并联机器人安全保护系统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08期

5 段学超,仇原鹰,段宝岩;大射电望远镜精调Stewart平台并联机器人伺服带宽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03期

6 孔令富,黄真;力前馈控制的并联机器人自适应系统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7 张威,赵新华;3—RTT并联机器人位置分析[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李立新,潘春萍,卢颖,王勇亮;六轴并联机器人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饶青,陈宁新,白师贤;6-6型stewart并联机器人的正向位移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4年03期

10 姜虹,贾书海,王小椿;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参数对活动空间的影响[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江晓玲;郑亚青;黄宜坚;;磁流变阻尼器在外墙清洗绳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贺利乐;段志善;;并联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张波;赵明扬;隋春平;;一种新型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立宁;李长峰;曲东升;刘彦武;;ICF精密并联机器人系统的研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马履中;尹小琴;杨启志;谢俊;;新型空间三平移并联全柔性机构运动分析及力分析[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杭鲁滨;王彦;杨廷力;;并联机器人机构解耦准则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孔令富;马龙生;;基于PC微型机和MCS-96单片机的并联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马履中;尹小琴;杨廷力;;基于一种新型{3-R//R//C}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分析及动态仿真[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高国琴;王长勇;;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新型滑模控制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天津大学拉动地方经济腾飞[N];科技日报;2001年

2 记者武威、杜安娜;“李刚门”事件后 河大附“抄袭门”[N];广州日报;2010年

3 张红 黄京一;“做我们自己的机器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黄辛;“中国眼”探天观地 首台太空望远镜将升空[N];北京日报;2009年

5 王丽 欧东衢;黔建世界最大“天眼”,能测地外文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记者 佘志娟;市领导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N];邯郸日报;2010年

7 记者 齐芳;我国在黔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李大庆 刘志强;我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N];科技日报;2008年

9 王丽 欧东衢;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架设[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益 陈治宽;中国科学院·贵州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奠基[N];贵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虹;一种含柔性杆件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欣;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分析与运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玮;一种直线电机驱动的六棱锥式并联机器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郭崇滨;并联机器人多目标协同智能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李艳;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洪林;并联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综合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兵;一种三自由度柔性并联机器人的振动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张淑平;基于视觉的并联机器人位姿检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杜义浩;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运动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张清华;平面3-RRR柔性并联机器人机构弹性动力学建模与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叔祥;6-THRT并联机器人的标定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陈哲浩;并联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周娜;并联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跟踪检测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张祖华;2-PPa移动并联机构运动学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国胜;6-SPS型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及奇异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梁永红;冗余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求解方法及性能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蒋俊香;6-PUS/UPS并联机器人结构设计及理论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8 王海东;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与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01年

9 杨云光;并联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刘凉;3-RRRU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控制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3-PRS并联机构运动设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92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