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20CrMnMo齿轮齿根残余应力理论及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7:22

  本文关键词:20CrMnMo齿轮齿根残余应力理论及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齿轮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零件,广泛应用于制造装备业的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齿轮传动高强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需求日益增强。齿轮疲劳作为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严重影响着齿轮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喷丸作为一种金属表面冷加工技术,常应用于齿轮表面处理。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以齿轮喷丸强化工艺与喷丸后齿根残余压应力为研究重点,但忽视了残余压应力对齿轮性能的影响。少数研究者虽然对喷丸处理后残余压应力对齿轮性能的影响给出过一些定性的结论,但是缺乏具体试验数据的支持。本文主要从齿轮齿根残余应力检测入手,以20CrMnMo渐开线齿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试验验证等手段,对喷丸工艺、残余压应力以及弯曲疲劳强度三者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基于残余应力检测原理,结合试验对象的特点,选定了X射线固定法作为本次试验的检测方法。 ②选用同种规格两组20CrMnMo齿轮,一组作喷丸强化处理,另一组不作处理进行对比分析。分别采用固定法、固定0法对现有分组齿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法测量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均优于固定0法。 ③对比分析喷丸组及未喷丸组齿轮齿根残余压应力的检测结果,获得了喷丸强化能提高残余压应力水平的可靠数据,论证了喷丸强化与残余压应力之间的关系。 ④针对试验齿轮的喷丸工艺,基于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实际喷丸过程进行了模拟;探讨影响喷丸齿轮残余压应力的若干因素,研究了弹丸速度、弹丸直径和覆盖率与喷丸后残余应力间的关系,,提出提高齿轮齿根压应力的若干思路。 ⑤基于成组法和阶梯法分别对经喷丸处理及未喷丸处理的两组齿轮进行疲劳强度试验。在电磁谐振疲劳试验机上进行4个应力级的测试处理,并拟合不同齿轮组的P-S-N曲线。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结合残余应力检测结果,论证了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关键词】:残余应力 盲孔法 X射线应力测定 齿轮弯曲疲劳试验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32.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10
  • 1.2 残余应力检测技术概述10-14
  • 1.3 齿轮弯曲疲劳可靠性研究概述14-16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7
  • 2 20CrMnMo 齿轮残余应力研究17-38
  • 2.1 检测方法分析17-22
  • 2.1.1 盲孔法应力测定原理分析17-18
  • 2.1.2 X 射线应力测定原理分析18-22
  • 2.2 X 射线应力仪及其检测方法研究22-29
  • 2.2.1 X 射线应力仪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22-24
  • 2.2.2 X 射线应力仪检测方法选择24-29
  • 2.3 20CrMnMo 齿轮喷丸强化残余应力研究29-36
  • 2.3.1 试验方案29-31
  • 2.3.2 20CrMnMo 齿轮残余应力检测结果31-33
  • 2.3.3 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分析33-36
  • 2.3.4 不同齿轮组试验结果分析36
  • 2.4 本章小结36-38
  • 3 20CrMnMo 喷丸残余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分析38-47
  • 3.1 喷丸模型的建立38-41
  • 3.2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41-44
  • 3.3 改进喷丸参数模拟分析44-46
  • 3.3.1 不同弹丸速度对应力场分布的影响44-45
  • 3.3.2 不同弹丸直径对应力场分布的影响45-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4 20CrMnMo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研究47-61
  • 4.1 试验仪器设备与装夹47-48
  • 4.2 试验方案48-49
  • 4.3 齿轮齿根应力计算49-51
  • 4.4 20CrMnMo 未强力喷丸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测试51-55
  • 4.4.1 成组法试验及数据处理51-53
  • 4.4.2 阶梯法试验及数据处理53-55
  • 4.5 20CrMnMo 强力喷丸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测试55-60
  • 4.5.1 成组法试验及数据处理55-57
  • 4.5.2 阶梯法试验及数据处理57-60
  • 4.6 本章小结60-61
  • 5 结论与展望61-63
  • 5.1 结论61
  • 5.2 展望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67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目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传贝;;柴油机齿轮失效形式及修复方法[J];山东农机化;2010年06期

2 张旭,陈金朋,刘任先;均质塑料直齿圆柱齿轮齿内动态温度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3 亚力坤阿不力孜;滚齿轮齿表面粗糙度分析[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9年09期

4 岳奎;;基于VC环境下对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实验的数据处理[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08期

5 李顺才;;圆弧齿顶齿轮滚刀的设计[J];汽车科技;1978年04期

6 杨有亮;大修缘角齿轮滚刀的设计[J];工具技术;1991年05期

7 徐承俊;黄微;范迅;耿风秋;;复合形齿轮的耐磨性研究[J];重型机械;1991年01期

8 沈永鹤;;齿轮的等弯曲强度计算[J];机械制造;1993年02期

9 潘海鹏;陈涛;韩文;罗贤海;;由离散点云数据建立齿轮三维模型的方法研究[J];机械传动;2008年04期

10 Ing.J銉rg;Dipl.Ing Klemens Humm;Ing.Franz Joachim;蒋辰媚;;车辆变速器锥形(圆锥形)渐开线齿轮的研发[J];汽车齿轮;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南;雷玉成;任闻杰;;CLAM钢激光焊T型接头残余应力及硬度分析[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覃明;陈瑞;马素媛;贺笑春;李家宝;;残余应力静载弛豫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峰会;;燃料电池双层材料残余应力的电阻应变测试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宋占永;周新远;赵可可;汪勇;;残余应力对再制造熔覆层服役寿命的影响与模拟仿真[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江五贵;冯西桥;南策文;;介电层厚度和层数对微型多层陶瓷电容器残余应力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陈玉振;魏忠良;;基于联合仿真的齿轮疲劳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胡晓东;;振动时效技术的突破——频谱谐波振动时效技术[A];2008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征文论文集[C];2008年

9 刘一华;王炯华;;轿车后桥横梁中的残余应力研究[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10 高元安;;残余应力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A];晋冀鲁豫鄂蒙云贵川沪甘湘渝十三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机电工程类技术应用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修复柴油机损坏的齿轮[N];山东科技报;2007年

2 温光;如何修复柴油机损坏的齿龄[N];山东科技报;2008年

3 陈金如;压力辊和下瓦楞辊磨损的原因在哪里[N];中国包装报;2006年

4 王庆;振动时效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2年

5 杨红岩;分析探讨超厚浮法玻璃的退火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6 记者 白茂槐;第二代高强度稀土钢轨出口巴西[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肖英龙;日本功能性船板开发使用现状[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8 北京碧斯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张跃峰;现代温室开窗机构的选择[N];中国花卉报;2006年

9 迟明;对待液化石油气钢瓶大意不得[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10 陈光烁;浅析幕墙横梁的局部稳定性[N];中华建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运建;P92钢焊接残余应力场及对高温寿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杨刚;多层铁电压电器件在力电载荷下的介电响应和疲劳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汪舟;马氏体不锈钢激光淬硬和喷丸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覃孟扬;基于预应力切削的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6 周广涛;双向预置应力控制铝合金薄板焊接变形与热裂纹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超前;薄膜织构和残余应力表征及取向铁电薄膜的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刘莉莉;梯度陶瓷喷嘴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龚海;铝合金厚板内应力演变规律及残余应力场评估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毅;20CrMnMo齿轮齿根残余应力理论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董春锋;基于热流耦合的齿轮对流换热及温度场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3 宋晓光;齿轮滚动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多故障耦合机理及辨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熊江;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残余应力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董瑞强;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引起构件变形的数值模拟[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6 王宏;曲轴感应加热淬火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杨武;现场环境对厚钢板焊接应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8 孙建海;电子封装残余应力及器件热失效的光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健;激光快速成形金属零件力学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须庆;各向异性材料喷丸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20CrMnMo齿轮齿根残余应力理论及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6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