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6-07-29 15:13

  本文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针对机械电子工程办学模式及特点,结合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及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在借鉴德国高职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确定了机械电子工程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

1 . 9 3 j i n 17— 0 X 2 1 . 1 0 5 0 3 6/ s . 6 1 6 6 . 0 0 0 . 1 s

21 00年 2月第 2 9卷

第 1期

理工高教研究 J un l f i e d c t ni S i c&T c n l y o r a o g r uai c n e H h E o n e eh o g o

Vo . 9 No Fe r a y 201 12 .1 b u r 0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术 赵俊生,张保成,源源史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 0 5 ) 3 0 1

摘要:针对机械电子工程办学模式及特点, 结合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及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 析,借鉴德国高职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职业岗位以 ( )力需求为依据,定了机械电子工程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力、质结构,成了群能确能素形 “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建了“互平行、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心技术一体构相融,核

化”学模式,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教对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 17— 0X 2 1)1 05— 3 61 66 (00 0— 0 3 0

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算机和自动控制计

我国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设置始于 2 0世纪

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常被称为机电一体 8 0年代。最初机电工程专业是依据各校归口行业应化技术,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作急的需要,原有相关专业进行调整而设置的,教它对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应面向行业需求,建设机学计划的制定明显带有“机靠电”或“电靠机”的倾电模具人才培养基地,养应用性技术人才,图以向。而课程设置,尤其是体现机电一体化新技术的培力 强大的应用潜力培养出一大批高技术人才。 而专业课程设置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尽管如此,¨然

它所要求的人才及人才知识结构

、技术素养等明显不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率先渗透,这一时期 同于传统的机械工程人员,培养模式及课程群优化系统性教育结合进修性教育培养出的机电一体化人其 设置与建设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械电才,在生产实践中,改造企业的老产品、 机 对旧设备和

子工程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生产线,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经济效益还是起到了一 业方向之一,究其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定的推动作用。研 革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

进入 2 O世纪 9 0年代以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经济体制逐步转轨以及学科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多高校对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结许

机械电子工程办学模式及特点

国外的高等工科教育,十分重视微电技术与机械构、课程设置、学内容均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械教机工程的结合,高等院校中正式建立机械电子专业电子工程最终形成了具有以下特点办学模式:在¨一 的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以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是基于机械电子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化为方向,如日本的丰桥技术科技大学的生产系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宽工程系和英国勃莱德福的制造系统工程系,另一种以口径、 广适应”原则,专业方向以机械产品机电一的

产品机电一体化为方向,如日本的静岗大学的光电体化和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化两个大方向来划分; 机械学科。

二是站在市场经济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体高度上来

中北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0 7 0 0 ). 20 A 22

作者:俊生系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士赵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8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8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