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WebGIS旱情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4-02-18 01:40
  对土壤旱情进行监测和预报研究,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旱情监测的技术也在逐步改进与完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改进和GIS技术的成熟,为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本文是在分析国内与国外旱情监测数据、方法和现状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设计了西安市旱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根据西安市地理与气候的特点以及旱情检测的实际情况,逐步明确了系统开发的思路和技术路线,设计并开发了西安市旱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为以后二期工程和其他地区的旱情监测系统开发提供了经验和技术支持。2对西安市旱情监测信息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逐步分析,系统从逻辑结构上分为三层:Web服务层,系统应用服务层和系统数据支持层。从物理结构上分为三块:Web管理子系统,实时监测子系统和伺服子系统。数据系统釆用SQL Server 2008作为数据库,对旱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了设计。3利用GIS技术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IDW插值方法,得出土壤含水率在整个研究区域的分布规律。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作...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安市旱情概况
        1.1.2 旱情监测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Web GIS理论简介
        2.1.1 Web GIS的特点
        2.1.2 Web GIS构建技术
    2.2 Geoserver和Open Layers介绍
        2.2.1 Geo Server简介
        2.2.2 Open Layers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现有软件分析
    3.2 系统功能要求
    3.3 用例分析
        3.3.1 西安市旱情监测中心功能用例
        3.3.2 区县旱情固定站监测系统功能用例
        3.3.3 旱情移动监测站系统功能用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理念
    4.2 系统架构设计
        4.2.1 系统组织架构
        4.2.2 系统组织结构
        4.2.3 系统组成及功能
    4.3 旱情监测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测站基本属性表(STSTBPRPB)
        4.3.2 降水量统计表(STPSTATR)
        4.3.3 土壤墒情表(STSOILR)
        4.3.4 报警信息短信通知表(STSTNotificationB)
        4.3.5 系统用户表(STUserB)
        4.3.6 气温水温表(STTMPR)
        4.3.7 巡测数据表(STIMSDataR)
        4.3.8 ER图
    4.4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4.4.1 操作系统
        4.4.2 GIS支持平台环境
        4.4.3 数据库系统
        4.4.4 应用软件开发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子模块功能实现
        5.1.1 Web管理子系统
        5.1.2 实时监测子系统
        5.1.3 伺服子系统
    5.2 土壤含水量分析功能实现
        5.2.1 土壤含水量分析
        5.2.2 Geoserver图层动态添加切图
    5.3 土壤墒情预测功能实现
        5.3.1 BP网络模型原理及设计原则
        5.3.2 BP土壤墒情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模型应用
        5.3.3 土壤墒情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运行
    6.1 系统测试
        6.1.1 测试目的
        6.1.2 测试方法
        6.1.3 测试范围
    6.2 测试过程及结果
        6.2.1 功能测试结果
        6.2.2 性能测试设计
        6.2.3 性能测试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01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01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