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硅磷形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3-06 05:21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中排名第二。为提高水稻产量而盲目过多施用磷肥会导致环境污染;水稻亦是喜硅作物,为提高水稻土的硅肥和磷肥利用率,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硅肥和磷肥三个水平,共九个处理,分别为:低硅低磷(Si0P0)、低硅中磷(Si0Pm)、低硅高磷(Si0Ph)、中硅低磷(SimP0)、中硅中磷(SimPm)、中硅高磷(SimPh)、高硅低磷(SihP0)、高硅中磷(SihPm)、高硅高磷(SihPh),研究不同硅磷配施比例对水稻土中硅磷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中硅和高硅水平下,水稻土中有效硅含量随着磷肥水平提高而增加;在高硅高磷水平下达到最大值,说明硅磷配施可以提高水稻土中硅元素的有效性;水稻土中的无定形硅含量较多,在可提取态硅总量中占较大比例;磷肥的施加对水稻土中的有机结合态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硅、无定形硅无显著影响。 (2)硅磷配施可增强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促进水稻植株从土壤中吸收磷素,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与对照相比,中硅中磷水平下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最高,生物有效性最强,并且有机结合态磷、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磷及无定形磷也有显著变化;但在高磷高硅水平...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硅营养及其在水稻土中存在形态研究现状
        1.2.1 水稻土中的硅形态
        1.2.2 水稻植株中的硅形态及其分布
        1.2.3 水稻的硅营养
            1.2.3.1 硅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2 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3 磷营养及其在水稻土中存在形态研究现状
        1.3.1 水稻土中的磷形态
        1.3.2 水稻的磷营养
            1.3.2.1 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2 磷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4 硅磷之间的相互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地点与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实验分析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数据处理
3 硅磷配施对土壤中硅磷形态的影响
    3.1 水稻土的基本理化性状
    3.2 硅磷配施对土壤硅形态的影响
        3.2.1 结果与分析
        3.2.2 讨论
    3.3 硅磷配施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3.3.1 结果与分析
        3.3.2 讨论
    3.4 硅磷肥对水稻土中硅磷的交互作用
4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中硅磷有效性的影响
    4.1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中硅有效性的影响
        4.1.1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硅含量的影响
        4.1.2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硅素积累量的影响
        4.1.3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中硅素分布比例的影响
        4.1.4 植株中硅含量与水稻土中硅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1.5 讨论
            4.1.5.1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硅含量的影响
            4.1.5.2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硅素积累量的影响
            4.1.5.3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中硅素分布比例的影响
            4.1.5.4 植株中硅含量与水稻土硅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4.2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中磷有效性的影响
        4.2.1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磷含量的影响
        4.2.2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磷素积累量的影响
        4.2.3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中磷素分布比例的影响
        4.2.4 植株中磷含量与水稻土中磷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2.5 讨论
            4.2.5.1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磷含量的影响
            4.2.5.2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磷积累量的影响
            4.2.5.3 硅磷配施对水稻植株磷素分布比例的影响
            4.2.5.4 植株中磷含量与土壤磷组分之间的相关性
5 硅磷配施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5.1 不同处理对水稻硅磷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5.2 硅磷配施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试验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920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920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