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6-08-23 12:19

  本文关键词: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年

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

陈庆霞  

【摘要】: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人工智能诞生的动因、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成就和问题,并探讨了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出路。人工智能诞生的动因中有来自社会的需求、技术的支持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众多学科的理论支持。正是基于这些动因,人工智能的研究在短短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因其研究纲领自身的缺陷而裹足不前,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都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符号主义主要体现在机器翻译不完善、人的基本常识问题表现的不足等;联结主义主要体现在知识获取在技术上的困难等;行为主义主要体现在模拟人类心智方面的局限、对人类心智的隐形认知把握能力不足等。为了克服传统研究纲领的缺陷,人工智能研究纲领必须要有所突破。 本论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研究纲领所经历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系统的论述,对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研究纲领在内容、特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人工智能研究纲领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本体论语义学方面进行试解,主要目的是引出了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语境出路,提出了语境分析是人工智能研究纲领发展的新趋势。语境分析方法是语形、语义、语用分析方法的集合,它是语境论最核心的研究方法。语境分析方法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集合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优点;有利于解决传统研究纲领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有利于消解不必要的争端。同时,本文论证了把语境分析作为人工智能新的研究纲领,在理论上得到了历史学派的支持,其中库恩的范式理论和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法论在理论上给与了有力的支持,最后,本文简要介绍了语境分析在其他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P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的框架12
  • 1.4 研究方法12
  • 1.5 本文的创新点12-13
  • 第二章 人工智研究纲领的发展历程13-21
  • 2.1 人工智能概念阐述13-15
  • 2.1.1 人工智能的定义13
  • 2.1.2 科学界关于人工智能存在的多种看法13-14
  • 2.1.3 人工智能发展史简述14-15
  • 2.2 人工智能诞生的背景15-21
  • 2.2.1 人工智能诞生的思想渊源15-17
  • 2.2.2 人工智能诞生的科学理论支持17-19
  • 2.2.3 人工智能诞生的社会动因19-21
  • 第三章 人工智能三大研究纲领的成就和问题21-34
  • 3.1 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历史回顾21-23
  • 3.1.1 符号主义的历史回顾21-22
  • 3.1.2 联结主义的历史回顾22
  • 3.1.3 行为主义的历史回顾22-23
  • 3.2 符号主义的成就和问题23-26
  • 3.2.1 符号主义简述23
  • 3.2.2 符号主义研究纲领的突出贡献23-24
  • 3.2.3 符号主义研究纲领的主要问题24-26
  • 3.2.4 小结26
  • 3.3 联结主义的成就和问题26-28
  • 3.3.1 联结主义简述26
  • 3.3.2 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突出贡献26-27
  • 3.3.3 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主要问题27-28
  • 3.4 行为主义的成就和问题28-30
  • 3.4.1 行为主义简述28-29
  • 3.4.2 行为主义研究纲领的突出贡献29
  • 3.4.3 行为主义研究纲领的主要问题29-30
  • 3.5 三大纲领比较分析30-32
  • 3.5.1 三大纲领的共性30
  • 3.5.2 三大纲领的差异性30-32
  • 3.6 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纲领问题的反思32
  • 3.7 本体论语义学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启示32-33
  • 3.8 小结33-34
  • 第四章 人工智能新的研究方法――语境分析34-46
  • 4.1 语境分析的概念和意义34-35
  • 4.1.1 语境的定义34
  • 4.1.2 语境分析的来源34-35
  • 4.1.3 语境的意义35
  • 4.2 传统分析方法及整体观方法的不足35-37
  • 4.2.1 传统分析方法的缺陷35-36
  • 4.2.2 整体观的缺陷36-37
  • 4.3 语境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意义37-39
  • 4.3.1 集合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优点37
  • 4.3.2 有利于解决传统研究方法中遇到的一些难题37-38
  • 4.3.3 有利于消解不必要的争端38-39
  • 4.4 从历史主义解释学语境论来看人工智能39
  • 4.5 从人工智能学科的特点来看人工智能39-40
  • 4.6 语境分析方法的需求和运用40-43
  • 4.6.1 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的语境需求40-42
  • 4.6.2 语境方法在其他学科的运用成果42-43
  • 4.7 语境分析是人工智能研究方法的新趋势43-44
  • 4.8 小结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华;试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逻辑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李西林;霍涌泉;;当前意识研究的自然科学取向及其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贾林祥;试析联结主义早期研究者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黄伟,聂东,陈英俊;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学派及特点[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郦全民;人工智能研究途径的多样化趋势[J];科技导报;2001年01期

    6 郑祥福;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7 杨渝玲;经济理论的语境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王黔玲;论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转变[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9 宫向东;《第三次浪潮》与信息技术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年05期

    10 黄华新,项后军;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兼评《无心的机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邬双;;人格与幸福的审美内涵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陈秀;;高校女职工和谐发展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4 潘平;桂放;闫万珺;;量子信息的实在语境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王华叶,林岭;学校体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剖析——北师大附中学校体育案例的启示与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6 李科;;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悖论合理性消解的“第三条道路”——兼论当代科学伦理观[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李醒民;;知识、常识和科学知识[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8 王洪波;;唯物史观中“个人”概念的三维递进生成路径[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9 易杰雄;创新,加速现代化的最佳选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何元国;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保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赵玉鹏;;当代“心灵与机器”研究进展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王伟萍;;科学的意义、划界与进化[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田馨;;人工智能技术与模糊推理[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凡;;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赵晓聃;;规则遵循中的意义归因[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张炼;李永建;陈德富;;囚徒困境博弈过程的表征方法探讨[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修志;曹剑波;;日常语言分析下的新常识哲学——论新摩尔主义[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作为;具有认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行为学习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4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6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丽;量子测量中的多世界解释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卢加磊;半监督学习中协同训练与多视图方法的比较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曾艳;论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男权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彦君;论我国成品油价格监管的正当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晓锦;从技术理性到理性技术的嬗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培培;保罗·M·丘奇兰德的神经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晴蕊;苹果病害智能诊断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林;潘云鹤;;从智能模拟到智能工程——论人工智能研究范式的转变[J];计算机科学;1999年07期

    2 周登勇;戴汝为;;人工生命[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8年04期

    3 邹诗鹏;意识哲学的终结[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4 李建会;走向计算主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3期

    5 陈波;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2期

    6 刘晓力;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殷杰;;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8 郝宁湘;计算:一个新的哲学范畴[J];哲学动态;2000年11期

    9 郭贵春;欧洲大陆和英美哲学传统之间的区别、关联与融合——记与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诺义萨教授的谈话[J];哲学动态;2005年01期

    10 成素梅;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宣言——与哈里·柯林斯的访谈录[J];哲学动态;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锦华,张巧;人工智能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肖斌;薛丽敏;李照顺;;对人工智能发展新方向的思考[J];信息技术;2009年12期

    3 马明;;从自组织理论看人工智能的发展[J];科学之友(B版);2010年01期

    4 战德臣;陈景春;李仲荣;;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一种分布式专家系统模型[J];航天控制;1989年02期

    5 王耀生;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在气象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气象;1994年06期

    6 左力,熊有伦;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J];中国机械工程;1995年S1期

    7 周涛;;软计算与人工智能[J];福建电脑;2006年01期

    8 马刚;;智力、人工智能和语言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21期

    9 刘刚利;吴非;;浅析视频图像监控系统[J];现代显示;2010年Z1期

    10 易新春;;新兴的学科——人工智能[J];机械与电子;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真;竺乐庆;王鸿斌;孔祥波;张培毅;;人工智能技术在森林保护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于洁;孙庚山;;仿人智能控制在型煤压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仿真研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3 高华;;人工智能中知识获取面临的哲学困境及其未来走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强;;以校园网为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作为知识载体的作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葛新峰;徐广文;周叶;唐澍;;水电机组故障智能诊断研究综述[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永清;刘泉宝;;关于知识表示的思考[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7 袁正午;汤井田;;智能自动电法观测系统研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8 丁德路;姜云飞;;智能规划及其应用研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9 谢立强;王雪;谢志江;;组态式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孙安;;机器的智能与智能的机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巍巍;[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颍;[N];华夏时报;2011年

    3 叶柳青;[N];江苏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韩霁;[N];经济日报;2007年

    5 杨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记者 张宪;[N];工人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何鑫 通讯员 张燕霖;[N];深圳商报;2009年

    8 吴成良;[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驻多伦多记者王心见;[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赵南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利民;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2 潘文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烤烟重金属积累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王刚;混合智能系统及其在商务智能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孟祥;三效催化转化器高效长寿低排放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潘登;建筑结构人工智能实验分析环境[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仝秋红;基于智能技术的内燃机油添加剂优选及配伍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朱名日;地球物理场对磁敏式传感器影响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赵野军;橡胶挤出机智能CAD的技术和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9 傅少君;岩土结构仿真反馈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孙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智能决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鑫;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2 江昕;哲学视域中人工智能发展的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旺强;论人工智能具有意向性的可能[D];兰州大学;2012年

    4 史新颖;认知计算主义的源起与当代发展[D];东华大学;2007年

    5 路阳;信息Agent适应性实现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6 段国强;智能水下机器人(AUV)自救模糊专家系统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党兰学;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总体设计与部分实现[D];河南大学;2006年

    8 马会;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9 霍再林;基于人工智能的参考作物腾发量与作物水盐响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10 张前哨;基于A*算法的地图寻径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10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