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第二群染色体代换聚合体鉴定和遗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8 19:00
  中间偃麦草和大麦作为小麦的2个近缘物种,含有很多优良基因,对改良小麦抗病性、抗逆性和品质等性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将这些基因转入小麦是丰富小麦遗传多样性、扩大遗传变异范围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利用小麦-大麦第二群染色体异代换系和小麦-中间偃麦草第二群染色体异代换系相互杂交,辅佐分子标记、分子细胞学、农艺性状调查等方法进行筛选和鉴定,培育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异源三属间第二群染色体代换聚合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聚合体材料减数分裂起始前、后同源染色体及部分同源染色体的动力学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诱导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第二群染色体间的易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小麦-大麦第二群染色体异代换系和小麦-中间偃麦草第二群染色体异代换系相互杂交和连续自交,利用第二群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不同世代的材料,初步获得了2类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三属间第二群染色体聚合体材料2D2Ai-2(2B)2H(2A)和2A2Ai-2(2B)2H(2D)。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聚合体材料在株高、开花期、穗长、穗粒数等性状方面与双亲存在明显差异。2.以标有不同荧光素的大...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小麦远缘杂交的应用
        1.1.1 小麦远缘杂交
        1.1.2 小麦-大麦远缘杂交和异染色体系培育
        1.1.3 小麦-中间偃麦草远缘杂交和异染色体系培育及育种利用
    1.2 小麦异源易位系的诱导
        1.2.1 电离辐照
        1.2.2 组织培养
        1.2.3 Ph基因突变体
        1.2.4 杀配子染色体
    1.3 外源染色体片段的检测
        1.3.1 分子标记检测
        1.3.2 原位杂交
    1.4 外源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研究
        1.4.1 外源染色体的传递
        1.4.2 减数分裂期的动力学变化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异源三属第二同源群染色体代换聚合体筛选与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引物序列
        2.1.4 农艺性状调查
    2.2 试验方法
        2.2.1 杂交组合配制
        2.2.2 基因组DNA提取
        2.2.3 基因组DNA提取效果检测
        2.2.4 特异分子标记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杂交世代聚合体材料的分子标记筛选和鉴定
        2.3.2 异源三属代换聚合体农艺性状表现
    2.4 讨论
        2.4.1 分子标记在筛选异源三属代换聚合体中的作用
        2.4.2 异源三属代换聚合体农艺性状表现及改良措施
第三章 异源三属代换聚合体中外源染色体原位杂交鉴定和减数分裂期动力学观察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基因组DNA提取
        3.2.2 细胞学鉴定
        3.2.3 染色体原位杂交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异源三属代换聚合体染色体组成鉴定
        3.3.2 异源三属代换聚合体减数分裂期外源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3.4 讨论
        3.4.1 滴片法在染色体制片中的应用
        3.4.2 异源三属代换聚合体减数分裂行为分析
        3.4.3 减数分裂期间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行为异常的可能原因
第四章 不同外源染色体同时在小麦遗传背景下的遗传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引物序列
    4.2 试验方法
        4.2.1 基因组DNA提取
        4.2.2 PCR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遗传背景中不同外源染色体通过雌配子向后代的传递率分析
        4.3.2 不同遗传背景中不同外源染色体通过雄配子向后代的传递率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第二群染色体间易位系的诱导与鉴定
    5.1 试验材料
        5.1.1 小麦材料
        5.1.2 培养基
        5.1.3 主要试剂
        5.1.4 引物序列
    5.2 试验方法
        5.2.1 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无性系变异群体构建
        5.2.2 无性系变异群体DNA提取
        5.2.3 PCR检测
        5.2.4 原位杂交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无性系变异群体创建
        5.3.2 小麦-大麦-中间偃麦草第二群染色体易位系的筛选和鉴定
    5.4 讨论
        5.4.1 小麦异源易位系的诱导
        5.4.2 小麦异源易位系的检测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804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804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