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纪末抬升剥蚀事件及热年代学记录

发布时间:2024-04-21 20:05
  三叠纪末期大型鄂尔多斯盆地遭受了中生代成盆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显著改造了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面貌,并控制了侏罗纪早期沉积格局和油藏分布,对盆地演化及矿产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地质及大量钻井资料揭示了该期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剥蚀改造特征,盆地及周邻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记录并约束了此次构造抬升的时限与过程;综合周邻区域构造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末期的剥蚀具西南强、东北弱的特点,西南部大范围内延长组地层残缺不全,剥蚀量最大可达1000余米;前侏罗纪沉积古地貌总体呈西南高、北东低的特点;其抬升时间始于205~190Ma,西南部稍早于盆地腹部,抬升速率大于1℃/Myr,可持续至中侏罗世(约160Ma)。该期抬升剥蚀事件范围可涉及至盆地西南缘更广阔的区域,与同期秦岭造山带内出现的快速抬升冷却事件具有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是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响应和纪录。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三叠纪末期构造事件在华北克拉通的影响,对该区油气、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图1研究区区域构造图(a)和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质略图及样品分布位置(b)

图1研究区区域构造图(a)和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质略图及样品分布位置(b)

延长期为盆地发育的最鼎盛时期,延长组也是目前石油勘探的主力层段,研究程度高,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0个层段(长10段~长1段),总体经历了大型坳陷湖盆形成、扩张、鼎盛、萎缩和消亡的全过程(喻建等,2010;付金华等,2012),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沉积厚度普遍大于130....


图2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残留地层分布图

图2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残留地层分布图

围绕这一界面,前人重点对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及其对侏罗系下部油藏控制作用等开展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黄第藩和石国世,1980;黄第藩等,1981;孙国凡,1981;杨俊杰等,1984;张抗,1989;郭正权等,2001,2008;赵俊兴等,2001;杨俊杰,2002;赵俊....


图3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西南-北东向地层连井剖面(以延长组顶为界拉平,剖面位置见图2)

图3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西南-北东向地层连井剖面(以延长组顶为界拉平,剖面位置见图2)

盆地演化特征表明延长期湖盆范围广阔,地层层序发育齐全且分布广泛。本次研究依据300余口探井的分层资料编绘了盆地上三叠统残留地层分布图(图2),该图代表了延长组沉积之后所遭受改造的综合结果,而延长组之上仍被早-中侏罗世地层所覆盖的区域(即侏罗系残存边界线以内),则保存了侏罗系沉积之....


图4鄂尔多斯盆地后三叠纪沉积地质图

图4鄂尔多斯盆地后三叠纪沉积地质图

钻探已证实,盆地内部侏罗纪富县组-延安组与延长组之间总体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杨俊杰,2002);盆地西南部露头及钻井资料,则揭示出侏罗系与下伏不同时代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汤锡元等,1992;高春云和周立发,2019)(图1)。如西南麟游水川沟、华亭安口地区延安组与下覆三叠....



本文编号:3961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961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