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余额宝发展现状及风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27 05:11

  本文关键词:余额宝发展现状及风险调研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余额宝是支付宝为实名认证客户提供的账户理财服务,其合作方是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2013年因此被称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元年。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近一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和支付宝海量的实名认证用户促成了余额宝的快速发展。在余额宝的带动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必将迎来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余额宝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的金融改革。 论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余额宝的起步、盈利模式进行了调研,阐述了余额宝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的风险。借鉴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我国应该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监管框架,并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提出了余额宝风险控制的监管政策建议。
【关键词】:余额宝 互联网金融 风险管理 调研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24.6;F8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调研背景及意义8-12
  • 1.1 选题背景8-10
  • 1.2 调研对象和目的10-11
  • 1.3 调研方法11-12
  • 第二章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2-18
  • 2.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2-15
  • 2.1.1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2-13
  • 2.1.2 日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3-14
  • 2.1.3 英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4
  • 2.1.4 法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4
  • 2.1.5 德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4-15
  • 2.2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5
  • 2.3 比较及启示15-18
  • 第三章 余额宝的发展及现状18-31
  • 3.1 余额宝的诞生与起步18-20
  • 3.2 余额宝盈利模式20-23
  • 3.2.1 用户收益21
  • 3.2.2 天弘基金收益21-22
  • 3.2.3 余额宝的投资收益结构22-23
  • 3.3 余额宝运行的现状分析23-31
  • 3.3.1 余额宝运行纵向比较23-26
  • 3.3.2 余额宝与其它货币基金的横向对比26-29
  • 3.3.3 余额宝用户的组成结构及分析29-31
  • 第四章 余额宝发展存在的风险及评价31-40
  • 4.1 余额宝发展存在的主要风险32-36
  • 4.1.1 政策风险32-33
  • 4.1.2 信用风险33-34
  • 4.1.3 流动性风险34-35
  • 4.1.4 管理风险35-36
  • 4.1.5 其他风险36
  • 4.2 余额宝的风险评价36-40
  • 4.2.1 余额宝纵向偏离度评价37
  • 4.2.2 余额宝横向偏离度评价37-40
  •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借鉴与政策建议40-45
  • 5.1 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借鉴40-41
  • 5.2 政策建议41-45
  • 5.2.1 控制政策风险的建议42-43
  • 5.2.2 控制信用风险的建议43
  • 5.2.3 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建议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辉龙;试论外债风险管理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经济师;2002年10期

2 高军;刘先涛;;企业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8期

3 陈四清;;加强风险管理 促进银团贷款业务发展[J];国际金融;2003年01期

4 关颖;搞好风险管理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修课[J];改革与理论;2003年08期

5 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7期

6 晖;公众的风险管理[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金铭;ERP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年03期

8 李向京,肖卫军;论企业如何直面风险管理[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高立;风险管理——现在比以往更需要[J];国外核新闻;2003年10期

10 李燕;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探析[J];黑龙江金融;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敏;;技术风险管理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2005年度“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专题获一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3 ;2005年度“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专题获二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4 孙占廷;;浅谈航运企业风险管理[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张红梅;;导管室的风险管理[A];“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论坛、全国介入护理发展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大会资料[C];2011年

6 胡灿明;吴忠平;肖平;;从高温催生“懒人经济”看天气风险管理[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7 李国华;;开发中国天气风险管理市场的基本思路[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晓灵;;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9 任军霞;;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探析[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10 王聪;姜广旭;;航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祁祥 作者为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保险学系主任;保险企业的“自我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5年

2 黄宪;风险管理不是奢侈品[N];经济日报;2005年

3 陈忠阳;现代金融 风险管理出现新变化[N];金融时报;2000年

4 陈四清;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N];金融时报;2003年

5 井晓东;防患未然,,推进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N];金融时报;2004年

6 张新潭;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N];金融时报;2005年

7 李文玲;风险管理需要人才[N];金融时报;2005年

8 天津财经大学 姜波厚 马庆强;防范风险是财务公司永恒的主题[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9 ;推行保险资金全面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6年

10 谢柳;保险有望深度参与企业风险管理[N];中国保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嵩;全面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容量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赵雪飞;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曾忠东;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曾小艳;农业天气风险管理的金融创新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王农跃;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6 焦清平;中国商业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周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与机制设计[D];西南大学;2011年

8 侯金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视角下的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运怀立;现代钢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朱险峰;风险管理在工艺设备安装项目中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杨轲;中国企业特征与风险管理程度的实证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4 张丽;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设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虞红霞;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杨维东;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金小英;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D];厦门大学;2006年

8 郭景阳;建立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李孟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刘彬;基于ERM框架的TJ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余额宝发展现状及风险调研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69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