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基于消费者需求的网络效应与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5 12:04

  本文关键词:基于消费者需求的网络效应与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很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在各自的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例如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即时通讯产品QQ占据了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百度公司的搜索引擎产品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上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的淘宝网占据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取得优势地位后依然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其市场势力,以至于有些企业被贴上了垄断的标签,但是这些具有相当市场势力的互联网企业较传统主导企业有一些新特征的出现,例如有利于技术创新、优势地位不稳定等,这对于反垄断执法者如何对互联网垄断企业进行监管是一个挑战。本文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对网络效应以及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形成及维持进行分析,具体的本文将基于消费者需求对网络效应的形成及维持的根本性作用进行分析,并将基于消费者需求对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形成及维持的作用以及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脆弱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本文将讨论互联网主导企业的绩效以及反垄断执法者对其的监管问题。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提出问题,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其次,基于消费者需求对网络效应的形成及维持的根本性作用进行分析,并将基于消费者需求以及网络效应对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形成及维持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还将针对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脆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关于互联网垄断的政策含义,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具体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引言部分通过对QQ所在的即时通讯市场的市场结构的研究引出了文章的研究主题,除此之外,还分别介绍了研究的内容、框架以及创新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根据与研究主题相关度高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具体为对网络效应的研究、对互联网领域网络效应的研究、关于消费者需求对企业优势地位影响的研究以及对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不稳定性的研究。 第三章为互联网产品的消费者需求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加快,但是依然有些互联网企业能够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保持优势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重视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将其作为根本,无论是企业开发新产品还是更新旧产品,企业的出发点都是分析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分析了企业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原因以及消费者需求分析对用户网络形成的根本作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研究消费者行为来推测消费者需求的方法,同时本章还以QQ为例分析了消费者选择QQ的路径。 第四章为基于消费者需求的网络效应分析。互联网企业能够迅速取得较大市场份额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互联网产品具有网络效应的特性,而网络效应能够形成并维持的根本原因却是源于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企业研究与分析消费者需求的目的除了有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互联网产品外,还是为了维持并增强产品网络效应的强度,从而增强用户对产品的黏性,维持并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在这一章中具体分析了消费者需求分析对网络效应形成及维持的作用以及网路效应所引发的一些竞争效应等问题,并将此应用到QQ上,分析QQ优势地位的获得。同时,这一章中还研究了网络效应强度的维持等问题。 第五章为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稳定性分析。互联网企业能够取得并维持优势地位的根本原因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与满足,如果互联网主导企业没有能够一直引领消费者的需求,或者竞争对手对消费者当前和未来需求研究得更加透彻,并提供了相应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需求,这些主导企业的优势地位就会被打破。在这一章中,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的获得及维持的原因,并对其绩效进行了分析,此外还重点分析了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不稳定的原因,本文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具体从主导企业、竞争企业以及政府的角度分别讨论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不稳定性的原因。 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本章总结归纳了全文的结论及其政策含义。随着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互联网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争端,人们开始将目光集中到互联网企业反垄断的问题上,但由于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获得的特殊性以及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的不稳定性,针对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反垄断执法者除了应该明确互联网反垄断的目标外,还应关注消费者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除此之外,这部分还提到了论文的不足之处。 本文的主要贡献之处在于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效应形成及维持,并基于消费者需求及网络效应分析了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形成及维持,同时在其中以QQ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本文认为分析、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互联网企业获得和维持优势地位的根本原因,而网络效应只是其直接原因。由于互联网产品具有网络效应的特性,企业能够通过产品迅速扩张而获取大量的市场份额,但如果企业在获得市场份额后没有进一步引领消费者需求,互联网产品网络效应的强度就会迅速下降,用户规模会迅速萎缩,相应的其优势地位就会迅速消失。本文还研究了互联网主导企业绩效以及其优势地位脆弱性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对互联网垄断企业的监管问题,认为反垄断执法者除了应将维护互联网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技术创新以及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互联网反垄断的目标外,还应在执法过程中关注消费者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者需求 互联网 网络效应 主导地位的脆弱性 垄断与反垄断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F126.1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1
  • 1 引言11-20
  • 1.1 问题的提出11-14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14-18
  • 1.3 创新之处18-20
  • 2 文献综述20-25
  • 2.1 关于网络效应的研究20-22
  • 2.2 关于互联网领域的网络效应的研究22-23
  • 2.3 关于消费者需求对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形成及维持的研究23
  • 2.4 关于互联网企业反垄断监管的研究23-25
  • 3 互联网产品的消费者需求分析25-33
  • 3.1 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原因26-27
  • 3.1.1 需求型经济到来的要求26
  • 3.1.2 互联网时代的要求26-27
  • 3.2 消费者需求与用户网络的形成27-28
  • 3.3 研究消费者需求的方法28-30
  • 3.3.1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28-29
  • 3.3.2 由消费者行为到消费者需求29-30
  • 3.4 消费者选择QQ的路径30-33
  • 4 基于消费者需求的网络效应分析33-40
  • 4.1 消费者需求分析与网络效应的形成33
  • 4.2 网络效应引发的竞争效应33-35
  • 4.2.1 标准化效应33-34
  • 4.2.2 正反馈效应34-35
  • 4.3 网络效应的维持与增强35-37
  • 4.3.1 挖掘并满足消费者需求35-36
  • 4.3.2 适当采取竞争策略36-37
  • 4.4 网络效应对QQ优势地位的影响37-40
  • 4.4.1 直接网络效应对QQ的影响37-38
  • 4.4.2 间接网络效应对QQ的影响38-40
  • 5 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稳定性分析40-48
  • 5.1 互联网主导企业优势地位的获得及维持40-41
  • 5.2 互联网主导企业的绩效41-42
  • 5.3 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的脆弱性42-48
  • 5.3.1 主导企业失去对消费者需求的引导43-44
  • 5.3.2 竞争企业取得对消费者需求的引导44-47
  • 5.3.3 政府进入互联网市场的影响47-48
  • 6 结论与政策含义48-51
  • 6.1 结论48
  • 6.2 政策含义48-50
  • 6.2.1 明确互联网反垄断监管的目标48-49
  • 6.2.2 反垄断执法中关注消费者势力49-50
  • 6.3 研究不足之处50-51
  • 参考文献51-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朱芸,金镝;产品异质性与消费者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2 李太勇;网络效应与进入壁垒:以微软反垄断诉讼案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08期

3 张丽芳;张清辨;;网络经济与市场结构变迁——新经济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关系的检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4 杜云;;网络经济中的垄断与公共政策分析[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5 程贵孙;李银秀;;平台型产业反垄断规制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7期

6 闻中,陈剑;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概念的探讨与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6期

7 盛郁e

本文编号:287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87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