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7 01:17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及社交网络的发展,深刻改变甚至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金融行业也不例外。继零售行业、传媒业之后,现代的金融行业成为受互联网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领域。近年来,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营运而生,这些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一种具备互联网“开放、平等、协助、共享”精神的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注重用户体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能够充分满足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长尾市场”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以及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整合、利用零散的时间、信息、资金等碎片资源,积少成多,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日常生活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互联网金融正快速发展,其规模的日益壮大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日渐突出。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提高金融市场运行的有效性,推动金融市场改革。 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从理论上对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研究。本文还研究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货币需求的结构,使其变得更加不稳定;对流通中的现金起到了明显的替代作用;提高了现金的流通速度;使货币供给的可测性和可控性降低;扩大了货币乘数。互联网金融将影响对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但可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告示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发展模式 货币供求 货币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0;F724.6;F832.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8
  • 1.2 文献综述8-10
  • 1.2.1 国外研究综述8
  • 1.2.2 国内研究综述8-10
  • 1.3 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10-11
  • 1.3.1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11-12
  • 2 互联网金融概述12-18
  •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12-13
  • 2.2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的特点13-15
  • 2.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分析15-18
  • 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监管探讨18-37
  • 3.1 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模式19-24
  • 3.1.1 互联网银行19-21
  • 3.1.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21-23
  • 3.1.3 虚拟货币23-24
  • 3.2 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24-32
  • 3.2.1 网络微贷24-26
  • 3.2.2 P2P贷款26-30
  • 3.2.3 众筹融资30-32
  • 3.3 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服务模式32-34
  • 3.3.1 互联网理财32-34
  • 3.3.2 互联网保险34
  • 3.4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探讨34-37
  • 3.4.1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35
  • 3.4.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路径分析35-37
  • 4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供求的影响37-49
  • 4.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7-44
  • 4.1.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影响37-38
  • 4.1.2 互联网金融对现金需求的影响38-41
  • 4.1.3 互联网金融对现金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41-44
  • 4.2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44-49
  • 4.2.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可测性与可控性的影响44-45
  • 4.2.2 互联网金融扩大了货币乘数45-49
  • 5 互联网金融我国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9-58
  • 5.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49-55
  • 5.1.1 互联网金融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49-53
  • 5.1.2 互联网金融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53-55
  • 5.2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影响55-56
  • 5.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56-58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58-62
  • 6.1 研究结论58-59
  • 6.2 研究建议59-62
  • 参考文献62-64
  • 后记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哲;周均旭;;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2 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年11期

3 肖大勇;胡晓鹏;;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与货币政策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周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11期

5 李炳;赵阳;;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4年08期

6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7 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49期

8 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1期

9 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10 卜华白;“长尾理论”及其对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的构筑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5年23期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12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