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他人商标用于关键词广告侵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07:06

  本文关键词:他人商标用于关键词广告侵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兴的商业推广方式,关键词广告时常引发侵权纠纷,个中利益牵涉各方,亦引发较多讨论分析。侵权纠纷所涉主体可分为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及关键词广告服务购买者。现有文献多围绕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是否构成商标帮助侵权、如何界定其注意义务等问题展开讨论。依侵权法基本原理,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帮助侵权责任的成立,需以关键词广告服务购买者的行为构成商标直接侵权为前提。因此,本文主要对关键词广告服务购买者使用他人商标仅作为关键词侵权与否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鉴于关键词广告所涉行为的复杂性,为明晰本文讨论的问题,以如下图例加以释明。如上所述,本文讨论的争议行为是:关键词广告服务购买者使用他人商标仅作为关键词,且未将之置于广告标题及描述中的行为。所讨论的法律问题是上述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本文分析了商标性使用的客观要件,并结合网络环境中的特点,认为使用他人商标仅作为关键词的行为构成商标性使用,但由于没有产生消费者混淆,因此不构成商标侵权。综合考虑《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本文认为,因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仅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是一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本文的篇章结构大致如下:首先,为较全面的讨论关键词广告中使用他人商标的侵权问题,结合现有文献,本文对关键词广告商业模式进行了较为清晰的阐述。梳理现有相关判决争议焦点,分析关键词广告中使用他人商标行为的法律规制现状亦为重要的立论基础。其次,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是分析相关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前提。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判断中的地位、判断标准及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等问题引发了较多的讨论。应还原商标性使用的原貌,并将之与混淆可能性判断加以区分。商标性使用是以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方式将涉案商标用于商业活动中。应以相对客观的标准对之加以评判。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将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加以使用的行为构成商标性使用。再者,相关使用行为是否导致消费者混淆是随之需要考虑的问题。结合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初始兴趣混淆可以在完善认定标准的情况下适用于网络环境中,但鉴于仅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的行为不会导致消费者混淆,没有损害消费者的权利,反而促进了竞争,因此并不能得出商标侵权的结论。最后,本文在结合相关案例梳理出较为合理的不正当竞争分析路径的基础上,认为仅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的行为属于一种符合商业伦理的正当市场竞争行为。
【关键词】:广告 商标性使用 初始兴趣混淆 商标侵权 不正当竞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94;D923.43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7
  • 一、问题的提出10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0-11
  • 三、文献综述11-15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15
  • 五、创新点及不足15-17
  • 第一章 涉他人商标关键词广告及规制现状17-20
  • 第一节 关键词广告推广模式17-19
  • 一、关键词广告的含义17
  • 二、关键词广告的运作模式17-18
  • 三、关键词广告的缘起及影响18-19
  • 第二节 关键词广告使用他人商标是否侵权认定不一19-20
  • 第二章 关键词广告中商标性使用的法律判断20-36
  • 第一节 商标性使用在侵权判断中的地位20-22
  • 一、“商标性使用”内生于商标概念中20-21
  • 二、商标性使用应具备独立性及客观性21-22
  • 第二节 商标性使用的内涵与判断标准22-31
  • 一、侵权中的“商标性使用”不同于确权中的“商标使用”22-23
  • 二、商标性使用的判断标准与路径23-31
  • 第三节 商标性使用判断的域外实践及借鉴31-36
  • 一、美国司法实践的变迁31-33
  • 二、欧盟亦坚持认定构成商标性使用33
  • 三、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构成商标性使用33-36
  • 第三章 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的商标法规制36-44
  • 第一节 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及其在美国的适用36-38
  • 一、初始兴趣混淆理论的缘起36-37
  • 二、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37
  • 三、初始兴趣混淆理论在关键词广告纠纷中的适用及变迁37-38
  • 第二节 我国的选择:初始兴趣混淆可为商标侵权的依据38-44
  • 一、初始兴趣混淆规则研析39-42
  • 二、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未产生初始兴趣混淆42-44
  • 第四章 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的竞争法规制44-52
  • 第一节 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的正当性判断44-47
  •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标准44-46
  • 二、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不构成不正当竞争46-47
  • 第二节 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的竞争法规制建议47-52
  • 一、按照特定市场区分对待“商业道德”48-49
  • 二、立足于立法目的加以分析49-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6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1-62
  • 后记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传柏,李曙明;北方十省市商标办案协作会在郑召开[J];中华商标;2000年01期

2 李琛 ,孙维国;商标固有的显著性对其扩大保护的影响——关于两“醒目”商标异议案裁定结果不同的一种解释[J];知识产权;2003年05期

3 左旭初;我国第一部商标法规诞生始末[J];中华商标;2004年04期

4 王翔;赵泓任;;从商标功能的演变看商标保护理论的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5 安青虎;;品牌与商标[J];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6 邱平荣;张晓云;;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商标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谷昕;;浅议中药商标保护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22期

8 周新艳;;试看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1期

9 唐永春;国际商标保护简述[J];国际贸易问题;1986年02期

10 谢元元;著名商标保护的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凯;;药品商标保护的最新进展[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2 瞿东亮;;如何运用商标保护战略防范商标侵权的风险和提高维权的力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孔德丽;;关于闲置商标的几点看法[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4 蔡叶菁;;商标共存问题研究——原理、比较与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5 刘佳婕;;论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路洋;;试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刘远山;夏余杨;;论我国商标侵权及其民事和行政法律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立春;;巧选商品项目,合理保护商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李静冰;;缺乏内在显著性的著名商标是否受反淡化法的保护——2002年国际商标协会第124届年会模拟法庭辩论综述[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霞;论商标价值的构成[N];中国工商报;2002年

2 于梦;中部六省商标保护协作网将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记者 王英;我市新增知名商标57件[N];苏州日报;2009年

4 李南玲 李 萍;“商标短视病”缠身中国企业[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记者 姜龙;我市去年查办商标案件109起[N];大庆日报;2010年

6 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苗青;17个商标和企业将被重点保护[N];徐州日报;2010年

7 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周新艳;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特点[N];国际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 实习生 许梦迪;构筑起企业商标保护“防火墙”[N];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陈希荣 牟文秋;包装图案及商标的定位与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陈奇伟 刘晓军;商标与知识经济时代[N];中国工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金YТ

本文编号:454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454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