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互联网舆论场域博弈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5:29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舆论场域博弈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舆论场域 博弈 惯习 资本 策略


【摘要】: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正在颠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让原本处于传者位置的政府或媒体与原本处于受者位置的公众角色互换频繁,让原本几乎完全掌控话语资源的政府和媒体与不断争取话语权的公众博弈外显,舆论格局正在改变。本文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研究基础,博弈学为分析视角,探索互联网舆论场域内多元主体的博弈现象。全文由七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互联网舆论场博弈现象产生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就互联网舆论场域多元舆论博弈格局进行现状分析,分别对舆论、场域、舆论场域、博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就这一格局存在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引入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博弈外显的导火索,并梳理网群事件在线演化过程和博弈演变的机制;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就心理层面、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对博弈演变过程进行探索,心理层面是以公众为博弈核心主体,事件方、媒体、公众、官方机构共同参与的心理演变,公众从隐匿避责到围观共情到群体极化到民意挟持,媒体对应消息发布到跟踪调查到话语引导到舆论引导,官方在第一阶段是失语的,紧接着调研回应和引导,最后形成预警机制对下一次事件的发生预警,事件方从消息爆出全程参与其中,或公众立场或官方立场或第四方责任立场。技术层面以搜索引擎、信息屏蔽、话题发现与追踪、倾向性技术为惯习,网民惯用人肉搜索、翻墙、爬虫等技术对抗媒体或官方的信息屏蔽,以技术为支撑的话语权博弈是争夺话语资源,网民善用隐喻、象征、造词等话语表达方式形成流行语、热词、段子等躲避来自媒体和官方网络审查。媒体信息的权威报道,政府机构亲民的话语态度有助于缓解对抗性博弈状态。第五章阐释政治场、经济场和文化场对于舆论场域博弈演变的影响。第四章第六章是论文的思考和结论章节,博弈的不断重复导致博弈困境的出现,并就动态博弈的结果提出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策略,最后认为资源、技术和制度的有效整合是未来博弈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舆论场域 博弈 惯习 资本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文献综述9-12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2-13
  • 1.5 本文章节结构13-14
  • 2 互联网舆论场域多元舆论博弈格局14-19
  • 2.1 互联网舆论场域的基本属性14
  • 2.2 多个舆论场的并存呈现多元舆论博弈格局14-16
  • 2.2.1 互联网场域与其他舆论场域融合互动14-15
  • 2.2.2 互联网舆论场域内多元舆论主体15
  • 2.2.3 舆论场域内外影响因素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与差异化15-16
  • 2.3 以网络群体性事件为突破点的舆论博弈16-19
  • 2.3.1 网络群体性事件在线演化过程17
  • 2.3.2 博弈演变机制17-19
  • 3 心理层面的博弈演变19-25
  • 3.1 舆论心理场域博弈的基本原理19
  • 3.2 舆论惯性19-20
  • 3.2.1 个体的孤独与集体的狂欢19-20
  • 3.2.2 多元舆论主体之间的刻板印象20
  • 3.3 博弈现象及策略20-25
  • 3.3.1 隐匿避责和实名认证20-21
  • 3.3.2 围观共情与即时回应21-23
  • 3.3.3 群体极化与话语引导23
  • 3.3.4 民意对抗与舆论引导23-25
  • 4 技术层面的博弈演变25-34
  • 4.1 舆论技术场域博弈的基本原理25
  • 4.2 技术惯习25-28
  • 4.2.1 搜索引擎技术25-26
  • 4.2.2 信息屏蔽技术26-27
  • 4.2.3 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27-28
  • 4.2.4 倾向性分析技术28
  • 4.3 博弈策略: 话语表达抢夺话语权28-30
  • 4.3.1 公众28-29
  • 4.3.2 媒体29-30
  • 4.3.3 政府30
  • 4.4 案例分析30-34
  • 5 社会层面的博弈演变34-42
  • 5.1 舆论社会场域博弈的基本原理34-35
  • 5.2 政治场35-37
  • 5.3 经济场37-40
  • 5.4 文化场40-42
  • 6 互联网舆论场域博弈现象的思考42-49
  • 6.1 研究结论42-45
  • 6.1.1 动态博弈中信息不对称、技术实力不对等42-43
  • 6.1.2 政府的态度和行动战略具有重要影响力43-44
  • 6.1.3 作为工具也作为参与者的媒体左右博弈力量44-45
  • 6.2 博弈策略: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45-47
  • 6.2.1 官方适应新的角色转变45-46
  • 6.2.2 全民提高媒介素养46-47
  • 6.2.3 媒体重塑社会责任感47
  • 6.3 博弈探索:资源、技术到制度的有效整合47-49
  • 7 结语与研究不足49-50
  • 7.1 结语49
  • 7.2 研究不足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小红;;论微博客在网络舆论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1期

2 官建文;;积极推进政务微博 打通“两个舆论场”[J];新闻与写作;2012年02期

3 刘海龙;;对微博舆论场的四个误读[J];人民论坛;2012年06期

4 段二平;;政务微博,架起两个“舆论场”沟通的桥梁[J];中国地市报人;2012年04期

5 童兵;;官方民间舆论场异同剖析[J];人民论坛;2012年13期

6 褚亚玲;李国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新媒体舆论场的独特效应[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林牧;顾萱;;微博舆论场中的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J];青年记者;2012年17期

8 王国华;肖林;汪娟;周海灯;;论舆论场及其分化问题[J];情报杂志;2012年08期

9 毛慧敏;;打通“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必要性[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16期

10 周培源;姜洁冰;;官民舆论场的特点及其互动[J];青年记者;201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微博舆论场要素——基于“小悦悦事件”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2 赵伟;;悲喜交加的微博舆论场——一种综述的视角[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梦寒;打通两大舆论场的思考[N];甘肃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赵新乐;两大舆论场:融合中推进社会进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3 记者 赵新乐 晋雅芬;媒体微博促两个舆论场良性互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4 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瀚林;话说两个舆论场[N];兵团日报(汉);2013年

5 记者 冯诚 刘兆权 杨绍功;政务客户端来袭,谁将主导4G舆论场[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毕舸;官员复出,,警惕“两个舆论场”对立[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蔡晓辉;“郭美美”之后,舆论场该有怎样的理性[N];河北日报;2014年

8 山西日报政法部 赵向南;政府媒体合力打通两个舆论场[N];山西日报;2014年

9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舆情分析师 熊剪梅;反腐舆论场里的四中全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10 刘桂茂 赵一兵;舆论引导能力: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乙;网络舆论场模型应用及路径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樊瑾瑜;“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错位发展及传播互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瀚榆;打通两个舆论场—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实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熹;互联网舆论场域博弈现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贾华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民间舆论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春芳;基于沟通两个舆论场的政府官方微博运作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平亦凡;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形成和传播模式分析[D];山西大学;2013年

8 姜艺萍;简析当下社会的两个舆论场[D];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

9 贺淼;互联网舆论场的细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悦;传统媒体介入微博后对中国舆论场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9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649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