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网络气象服务分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5-02-16 09:00

摘 要:

摘 要:网络气象服务是现代化气象服务的主要途径。本文根据山东省气象网络服务状态,对气象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网络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关键词:

关键词:网络服务 分析 展望

气象服务方式种类繁多,常见服务通道有电视、电话、报纸、电子显示屏、网络和气象预警系统等多种,其中网络气象服务是近几年较为兴起应用普遍的一种气象服务方式。网络气象服务主要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综合利用Java、Delph等多种编程语言、最新网页动态技术及网站开发技术等建立可以独立运行的气象信息综合查询发布服务性网站。利用计算机较强的兼容性和外部接口与多种外部网络服务平台设备相连,实现多途径网络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让气象决策部门在第一时间获取科学、精确的具有价值的气象信息,最终让群众可以更快速地掌握最新气象情况,及时做出争取应急措施。

  1 山东省气象网络服务发展

  山东省气象部在2009年建设风能观测网、环渤海一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及海洋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等项目,并打造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平台海洋气象服务作为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特色气象服务品牌之一,山东省气象局紧密结合中国气象局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和环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山东省移动通讯服务在2013年实现了100%行政村通电话,自然村网络覆盖率达99.7%。同时,利用无线宽带WLAN接入方便、灵活等优势,山东移动大力推进WLAN下乡进村力度,使相关气象信息通过全网覆盖及时传送。并针对农村气象信息需求,推出了“农信通”“村务通”“12121”“农资通”等多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天气预报、减灾防灾信息、道路交通等服务。同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远程监控和信息化管理,使网络气象服务成为促进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大大减少了劳动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气象服务保障,促进效益生产,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网络气象服务系统

  2.1 GPS气象应用网站建设

  GPS地面气象网络基准站的建设,使探测大气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时空分辨率。GPS气象应用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地面的GPS接收机测量整个大气层中水汽含量和电离层电子数密度;二是利用低轨道上卫星上的GPS接收机,用来探测大气折射率廓线,从而反演电离层电子数密度、大气湿度、气压或湿度垂直分布;三是利用GPS的定位功能,进而对探空气球的位置的定位及高空风的测量,成为探空设备的一个重要支撑。我国GPS网业务的运行是在2004年通过上海16个观测站组网试运后开始,为全国建设GPS水汽探测网积累经验,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资历处理方法。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分布较均匀的GPS水汽探测网站,在通讯信息和资料处理等方面受技术和有关建设方面问题的影响,网站运行还不够健全。在GPS资料应用上可以通过天气分析预报上的应用、水汽气候值、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数值预报这三方面的应用,通过最优差值及4DVAR等多种方式把GPS探测的水汽同化到数值预报模式中去,通过模式初值的改进和高频次水汽探测信息的输入,最终提高数值预报结果。

  2.2 专业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发展

  气象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建立基于B/S结构气象信息服务网站,呈现图片文字一体化多样性信息,目前国内气象部门大多都提供这种专业的气象网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随着GIS地理信息及其他多功能的投入使用,使网络气象服务朝多样性、多功能方面发展,并针对各个行业领域不同需求推出专业化、个性化的气象信息。较常见的是手机信息和第三方无线平台气象网络提醒服务,手机短信气象服务较为灵活便捷,一般为用户提供单一的天气预报、中长期气象预报等预报预警等服务,受网络通讯运营商的限制,信息量有限。而第三平台网络气象服务则是通过手机WAP气象网站客户端或计算机网络各气象信息网站等,手机端的WAP网站方便与所有公众访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某项服务去查找的气象信息,通过第三代数字通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图像、语言、视屏等多种媒体形式,信息量较大,且传输速率有所提高。快速高效的网络服务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气象服务结构,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升级、进步,新的信息网络产业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崛起,基于GIS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的网络气象服务分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信息化、数字化、移动化等多领域、多元化结合发展。

  2.3 气象服务热线网络建设

  气象服务热线网络设备由CTI、IVR和SIP等多种集成设备架构。计算机信息集成服务器,处理包括传统的电话语音和传真、电子邮件等其它形式的信息媒体。CTI的主要功能有:对IVR流程设定,语音控制,提示音的制作及管理,IVR流程规划管理,数据查询及统计等功能的设置和应用。气象服务热线CTI服务器上安装有CTI控制程序,对模块发出工作指令,并由IVR服务器中的交互模块来负责执行,且对IVR工作模块进行管理。语音转换接口由CTI控制程序管理实现对用户拨打流程的控制管理。IVR服务器是交互式语音应答服务器,可与通讯运营商连接,并提供对外连接功能,,生成多种自动应答声讯节目,实现呼叫自动化、减轻席座负担。具有自动应答功能,气象服务来电查询时,可自动接听电话并播放预录的提示语,引导用户按顺序输入号码以及选择要查询的项目;IVR系统能播放预先录制的提示文字及查询数据库后的相关数字,自动组合播放,且数字部分能依照数字类别播放;自动回拨电话。解决因人工接听占线而无法咨询和投诉的用户。SIP是气象热线网体系中起到“管理中心”的作用,可以对两方呼叫加以控制,内部集成了SIP代理、注册、媒体中继服务等。在热线网络架构中负责把标准SIP客户端在拥有用户账号的前提下注册到SIP-SERVER,使他们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3 网络气象服务展望

  3.1 我国气象网络发展

  我国网民率逐年不断攀升,且发展速度较快,其中18~24岁之间网民的普及率较高,年轻网民是我国网民中的活跃人群。根据调查发展,我国网民获取气象服务的途径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和广播等主要途径,其中网络选择比例占82.6%。因此,网络是气象服务获取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提升,各方面教育和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互联网气象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3.2 气象网络未来发展方向

  网络气象服务必将与电信、广电荷互联网三方面融合发展,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介质,拓展气象业务交互范围,与各媒体的发展平台互融汇通,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发展,同时发展各终端互联网设备,把气象信息发展为广大公众关注的信息内容之一。通过信息服务渠道影响,网络气象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需求和机遇,并以实现各种网络、电视终端的客户应用及内容量为目的,使所有人可以更快速、便捷的掌握气象信息,协助完成所有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为目标。

  [作者简介] 叶文(1965-),女,汉族,福建泉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服务编辑审核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07)



本文编号:14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