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TJSJ公司项目管理系统分析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13 17:30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建设需求的日益增加,工程建设行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竞争却越发激烈,使得建筑企业面临着众多机遇和国内外企业相互残酷竞争的的双重市场环境。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国际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对国内的建筑施工行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机遇与冲击,也给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施工企业核心进行有效管理也就决定了企业兴衰的关键。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命脉,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项目地域分布越来越广,建设项目设计日趋复杂化,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管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等项目特点,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难于及时的、动态的掌握工程项目的运营信息,无法实时监控整个项目乃至公司的运营状况。而且,建筑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需要交互的信息量就不断扩大,信息传递交流也逐步加快,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在传统管理方式中,更多的是依靠手工作业来处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通过纸介质作为载体,在整个传递过程中从始至终都以缓慢的速度在流动,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信息的及时性、精确度都难以得到保证,其结果必然会对有效决策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会限制了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功能,提高信息质量对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要。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1-2-1 国外的发展状况 
信息化建设率先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目前在包括工程建筑在内的众多行业中被普遍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以英国为例,其建筑行业在 5 年内,已经利用信息技术为建筑项目节约了 30%的成本,工期缩短 15%。 目前,美国的建筑业已经走在了信息化管理的世界前沿,业内所熟知的 Buzzsaw 平台、My  Construction 平台、P3 软件和 Microsoft 开发的小型项目管理软件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益。欧洲一些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上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例如COMMIT、COMBINE 及 ATLAS 等研究项目,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亚洲,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开展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大力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竞争力。全球两大软件商 SAP 和 Oracle 近几年也着手于设计建筑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管理建设在我国企业中起步较晚,尤其是建筑行业。建设部把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十五”期间重点的研究项目,近些年,我国的信息系统管理从无到有,在建设和应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软件方面,我国的软件公司也提供出很多针对建筑业的专业软件,如工程项目管理类软件就有广联达项目预算和成本管理、梦龙智能项目管理动态控制等,满足了企业技术单项应用要求。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方法综述   

§2-1 项目管理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  
2-1-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是由业主方的委托来承揽的工程建设任务,其项目管理既要服务于施工方的利益,又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概括为“三控、三管、一协调”,即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与施工相关的组织与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了如下的解释:“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其内涵也就是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得以实现[2]。一个工程项目是由许多参建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的工程管理,即包括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工程施工方、物资供应方、工程监理方、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方等,这些参与建设的单位都承担着不同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也代表着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作为项目建设形成实物的关键,也就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最为重要的参与方。 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从项目准备阶段到项目保修阶段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展开,必须要符合工程项目管理国家规范所规定的相关要求。
............

§2-2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施现状  
2-2-1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外部环境 
近十几年来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在专业技术软件的应用上还是逐步向信息化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的调查来看,从 2003 年起,大部分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已经购置了大量的硬件基础设施,实现了以计算机为主的工作方式,逐步应用了一些专业技术软件如广联达、鲁班、CAD、Project 等进行的预算和进度的管理。互联网也逐步的接通,各建筑施工企业逐步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管理网站,实现了网上招投标管理、资质管理等。 建设部在《2003—2008 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了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实现整体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力争到 2008 年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当时国际上一流施工企业的应用和管理水平,一级和二级资质企业实现部分管理过程信息化[5]。建市[2007]72 号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特级资质企业必须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的要求[6]。
............

第三章  TJSJ 公司信息管理总体现状及系统建设目标内容 .......... 14 
§3-1 TJSJ 公司概况 .......... 14 
§3-2 TJSJ 公司项目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 ............ 18 
§3-3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内容 .......... 20 
第四章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模型的构建与设计 .......... 23 
§4-1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指导思想 .......... 23 

 §4-2 构建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模型 ........... 24 
§4-3 改进的 ASAP 模型在 TJSJ 公司的项目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应用 ............ 26 
第五章 结 论 ......... 50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0 
§5-2 本文研究局限性 ........... 50

第四章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模型的构建与设计   

§4-1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指导思想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立足现实,着眼长远 立足现实,充分考虑 TJSJ 公司当前业务多样性、所属分子公司情况、项目地域分布等特点,充分结合本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推广实施。 着眼长远,TJSJ 公司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预想,结合现代趋势预测的未来发展变化,构建未来信息化规划蓝图。 2、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集中平台、统一管理 一个企业系统实施成功与否,三分靠软件,七分靠实施。TJSJ 公司根据众多其他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在具体项目建设上按照规划的指导,根据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有计划的分布推进、分布实施,先围绕企业核心的项目管理系统建设为实施中心,逐步带动整体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采取集中平台、统一管理,采用大集中的管理方式,避免人为产生信息孤岛。这样为实施成功提供了保障,又能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提升企业应用水平和员工信心,达到进一步规范管理的作用。 
............
 

第五章  结  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是以 TJSJ 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为研究对象,分析行业应用系统状况,总结过往成功企业实施经验,从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实施步骤和实施关键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TJSJ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为今后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分析了企业运用系统管理的高效作用以及目前同行业企业实施系统的状况、存在的普遍问题。 2、提出了基于成熟实施方法论的、包含项目实施步骤和实施关键因素的实施模型。从项目准备、业务蓝图、系统实现、系统上线准备、系统上线及上线支持几个阶段分析了每个实施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分析了项目组织和人员、企业环境、推行因素、控制因素等实施过程中企业要着重关注的因素。 3、分析了 TJSJ 公司的现状,制定了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实施方案,阐述了 TJSJ 公司本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步骤、管控点。 由于本文的案例企业是我国典型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投标、合同、进度、质量、安全、成本、设备、物资、竣工、风险等核心工作内容具有普遍性,所以总结本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实施过程和实施关键点能对国内其他同行业企业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8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