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材微生物数的检查方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27 10:39

  一、目前检测产品上微生物总数时,洗脱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洗法:让浸提液通过试验部分的内腔。可以靠重力或加泵来使液体流动。另外也可将洗脱液冲入产品中并夹住和抖动。
  2.搅拌法:将试验部分浸入装有已知容积洗提液的适当容积内,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搅拌或搓摇试验部分。
  3.擦拭法:准备一个无菌的棉拭子占浸提液将产品里外擦拭一遍,将拭子放入准备好的浸提液中作为检验液检验。
  4.袋蠕动法:将试验部分和一已知容量的洗提液装在一个无菌胃型袋中,在袋中开动往复式搅动棒,使洗脱液贯串试验部分内外。该方法适用于软质、纤维类材料。
  5.超声法:将实验部分浸入装有已知容量洗提液的适当容器中,在超生波清洗中处理容器及其内装物或将超声波探头浸入到容器内洗脱液中进行处理。超声波也能使微生物失去活性,尤其当大能量传输时,使用探头会比在超声波清洗中更有可能使其失去活性。
  6.振动法(机械或手工方式):将实验部分浸入装有已知容量的洗提液的适当容器中,并在机械振动(如往复式、轨道式或机械腕摇床)里进行振动。也可用手工振动,但其效力会因操作人员而异。
  7.涡旋混合法:将实验部分浸入装有已知容积浸提液的密闭容器内,该密闭容器放置在形成涡旋的漩涡混合器的旋转托盘上。涡旋的形成取决于手动施加的压力,涡旋中的变化会引起微生物去除的变化。
  以上七种方法均有优缺点,虽然方法很全面,但结合一次性使用血液管路和麻醉针的特点,本文介绍一种综合提取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的验证。该方法有较好的洗脱效果,能基本反映这几种产品的微生物负载情况。
  二、具体方案如下所述
  1.所用设备及要求
  1.1环境要求
  检测此项目需在万级净化室,同时满足在百级操作台中进行。
  1.2所用设备及器皿工具
  高压蒸汽灭菌机、干热灭菌机、恒温培养箱、移液管、培养皿、显微镜、试管、三角瓶、无菌袋、灭菌盒、接种环、酒精灯、剪刀、镊子、无菌手套、无菌工作服、真空泵、滤膜、滤瓶。
  1.3培养基、菌种、浸提液(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2.方法验证和产品试验的全过程
  2.1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2.1.1 所用菌种
  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2.1.2. 菌液制备
  2.1.2.1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将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5 ℃培养24小时,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液。
  2.1.2.2将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24℃培养48小时,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毫升含50-100cfu的菌液。
  2.1.2.3将黑曲霉菌的孢子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4℃培养5天,加入5毫升含0.05%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一支管口包有无菌棉花且能过滤菌丝的10毫升吸管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毫升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
  2.1.3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各50--100cfu,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笔耕论文,混匀,凝固,置30-35℃培养48h,计数;取生孢梭菌50--100cfu加入到25-30毫升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含琼脂,每15g培养基加入0.4g琼脂)的试管中,振荡混匀,平行制备两支试管。置30--35℃厌氧条件下培养24h,计数。
  取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50--100cfu,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玫瑰红钠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23-28℃培养72h计数。
  取白色念珠菌50--100cfu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23-28℃培养72h计数。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2.1.4 结果判定若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一致,判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本文编号:7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7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