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发表 >

1980-2000年国内西夏学的研究进程

发布时间:2017-06-24 10:04

  本文关键词:1980-2000年国内西夏学的研究进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版)、《固原师专学报》(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是国内西夏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三刊于1980-2000年间,共发表西夏学研究论文402篇。总结三刊20年间发表的西夏研究论文的特点和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因素,既有益于窥见该时段国内的西夏学研究状况,又对新时期西夏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共包括五章。 绪论部分为第一章。首先,对1980年至今,国内西夏学界产出的,以宁夏三刊20年发表的西夏学研究论文为对象的学术史研究概况进行述评。其次,说明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即以三刊发表的文章为例,梳理20年间西夏学研究在研究角度、方法、成果、研究学者、研究机构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因素。最后,对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的行文方式、资料引用以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进行说明。 第二章,介绍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简况。 本章第一节从宏观角度,用数据形式,对三刊所发表的文章进行汇总分类和分刊分类。 本章第二节,分西夏文献与语言文字研究、政治研究等十类,对20年间三刊西夏学研究状况做了介绍。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三刊20年间西夏学研究,在研究角度、方法、成果、研究学者、研究机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本章第一节为研究角度特点。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涵盖广泛;其次,冷热不均;第三,对西夏的研究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为主,自然科学类较少;第四,汉译本《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简称《天盛律令》)成为研究选题的主要来源;最后,采用现代视角审视历史的研究文章较多。 本章第二节为研究方法特点。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传统历史考据学方法占据主流;其次,学科内方法使用单一,缺乏资料互证;最后,跨学科方法的运用未受重视。 本章第三节为研究成果特点。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填补空白型”学术成果较多;其次,区域性研究明显;第三,基础型研究较多,应用型研究较少;第四,部分成果重复发表;最后,富含学术信息的非论文研究成果未受重视。 本章第四节为研究学者特点。本文选取20年间在三刊上表现活跃的十七位学者,以形成的学术成果为基础,分为十组,对其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介绍。认为在研究学者方面,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表现出代表性学者发表文章数量较多,其他学者(含青年学者)发文数量较少的特点。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部分年轻学者陆续加入西夏学研究领域,才改变了此种态势。 本章第五节为研究机构特点,介绍宁夏地区主要的西夏学研究机构,认为20年西夏学研究表现出从学者零散研究向机构整合研究发展的趋势,各机构间既存在资料与观点的互补,又存在人员与成果的竞争,但这些机构根本上共同促进了此时段西夏学研究的发展。 第四章为影响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特点形成的因素。 本章第一节讨论了国内形势与主流思潮对20年西夏学研究的影响。 本章第二节从西夏学学科发展特点的角度出发,认为“先天不足,后天受制”的学科特点对20年西夏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章第三节从宁夏三刊的栏目设置、地域特点、编校手段等方面讨论了其对20年西夏学研究的影响。 本章第四节从部分学者的学术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对20年西夏学研究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余论为第五章,共三节。 第一节讨论了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在国内西夏学研究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认为此时段的研究经历了从重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可谓“承前启后”。 第二节选取1980-2000年的时段,对宁夏三刊为代表的西夏学研究和敦煌学研究进行了简单比较,由于两门学科在历史发展脉络、研究方法上有诸多相似,极富比较的空间。通过比较认为,此时段的西夏学研究相对于敦煌学研究,从整体进程讲,尚有一定地差距。 第三节以前文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进程的总结,对21世纪国内西夏学研究做出展望,并认为,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地回顾学术史,总结经验教训,对西夏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1980-2000年 宁夏三刊 西夏学研究 特点 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6.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20
  • 一、1980-2010年国内西夏学术史研究概说13-15
  • 二、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方法15-16
  • (一) 研究意义15-16
  • (二) 研究目的16
  • (三) 研究方法16
  • 三、关于本文的说明16-20
  • 第二章 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简况20-34
  • 一、宁夏三刊20年发文宏观分类及数据统计20-25
  • (一) 发文汇总分类及数据统计20-23
  • (二) 分刊分类及数据统计23-25
  • 二、宁夏三刊20年西夏研究分类简况25-34
  • (一) 语言文字与相关文献研究25-27
  • (二) 政治研究27-28
  • (三) 经济研究28
  • (四) 地理研究28-29
  • (五) 有关西夏的汉文文献研究29
  • (六) 考古与文物研究29-30
  • (七) 科技史研究30-31
  • (八) 文化与教育研究31-32
  • (九) 遗民与人物研究32
  • (十) 学术史研究32-34
  • 第三章 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的特点34-68
  • 一、研究角度特点34-37
  • (一) 涵盖广泛34
  • (二) 冷热不均34-35
  • (三) 人文社科类研究为主,,自然科学类研究较少35-36
  • (四) 汉译本《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成为研究选题的主要来源36-37
  • (五) 采用现代视角审视历史37
  • 二、研究方法特点37-41
  • (一) 传统历史学考据法占据主流37-39
  • (二) 学科内方法使用单一,缺乏资料互证39-40
  • (三) 跨学科研究未受重视40-41
  • 三、研究成果特点41-46
  • (一) “填补空白型”学术成果较多41-42
  • (二) 区域性研究明显42
  • (三) 基础研究成果较多,应用性研究较少42-43
  • (四) 部分学术成果重复发表43-44
  • (五) 富含学术信息的非论文成果未受重视44-46
  • 四、研究学者特点46-65
  • (一) 杜建录48-51
  • (二) 李范文51-53
  • (三) 聂鸿音53-56
  • (四) 牛达生56-57
  • (五) 罗矛昆、王天顺57-58
  • (六) 韩荫晟、李蔚、汤开建58-60
  • (七) 苏冠文60-61
  • (八) 马忠建、胡若飞、韩小忙61-62
  • (九) 刘菊湘、鲁人勇62-63
  • (十) 顾吉辰、李华瑞63-65
  • 五、研究机构特点65-68
  • 第四章 影响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特点形成的因素68-76
  • 一、国内形势与主流思潮对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的影响68-70
  • (一) 国内形势的影响68-69
  • (二) 主流思潮的影响69-70
  • 二、西夏学学科发展特点对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的影响70-71
  • 三、宁夏三刊栏目设置与编校特点对20年西夏学研究的影响71-72
  • 四、学者学缘与兴趣爱好对宁夏三刊20年西夏学研究的影响72-76
  • 余论76-80
  • 参考文献80-82
  • 致谢82-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欢迎赐稿 欢迎订阅[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2 马淑萍;;2002—2009年西夏学专著资料统计分析[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3 张进海;;西夏历史文化研究的新平台——在《西夏研究》创刊首发仪式上的讲话[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4 俞召武;;浅谈西夏文化的溯源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5 贾常业;;夏译本《论语全解》、《孝经传》中的避讳字[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李晓明;;英藏黑水城西夏文《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残页考释[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7 黄延军;;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补[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8 段玉泉;惠宏;;西夏文《佛顶无垢经》考论[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9 李范文;;继往开来 共创辉煌[J];西夏研究;2010年01期

10 于光建;黎大祥;;武威市博物馆藏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上集残叶考释[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俊川;;西夏文识读过程中的几个细节[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2 ;《中国藏西夏文献》征订启事[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3 许伟伟;;《中国藏西夏文献》受到媒体广泛关注[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4 史金波;;《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内容特点[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5 蔡美彪;;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祝贺《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6 胡玉冰;;汉文西夏文献之特点及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7 束锡红;;伯希和与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白滨;;开创我国西夏研究的新局面[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9 史金波;;西夏文概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10 陈育宁;;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里程碑(代序)[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凤华;《中国藏西夏文献》填补西夏学研究众多空白[N];科技日报;2007年

2 冯舒玲;《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N];宁夏日报;2007年

3 记者 余传诗;世界三大藏家西夏文献公诸于世西夏学研究告别伤心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冯舒玲;《中国藏西夏文献》——复活消失的历史[N];宁夏日报;2007年

5 记者 余传诗 庄建;西夏学研究出版连呈硕果[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杜娟;西夏学研究独具中国特色[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雪梅;西夏文明,在破解古文献中“复活”[N];人民日报;2011年

8 薛正昌;百年西夏学研究硕果累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记者 庄电一;西夏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庄电一;西夏学:国际显学 仍有隐忧[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娅;西夏文藏传《守护大千国土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汉昭;1980-2000年国内西夏学的研究进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西夏文诸本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张瑞敏;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译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任菲菲;西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韩潇锐;西夏文《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杨树娜;黑城出土西夏蒙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守权;西夏饮食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振超;西夏文《经律异相》(卷十五)考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1980-2000年国内西夏学的研究进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unwenfabiao/477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