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指导 >

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发布时间:2014-09-14 13:27
【摘要】有教育学者曾这样说过:"数学学科是一根线,语文学科则是一张网。"的确如此,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量大的学科,而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
 
【关键词】 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水平; 语文成绩; 语文素质; 积累材料; 语文课本; 于漪老师; 观察生活; 整理归类; 生活素材;

    张志公先生说:“要提高写的能力,必须多读,精读,熟读,。写,需要指导,需要练习,但没有读作为基础是不行的。讲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好好地理解,好好地读,也正是在指导他学习写。不要把读和写看成不相干的两码事。”张志公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的读书的要诀,教师要指导学生这样去读书:
  1、读书要多。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写作的“薄发”或“多发”,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早在唐代始就有深刻的认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充分地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调查证明,那些能文善言的学生无不得益于日常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那些文坛宿将无不是广涉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章轶事。阅读如水,写作如鱼。只有当阅读之水像海一样广阔时,写作之鱼才能自由地跳跃、遨游。
  要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多方本文由笔耕文化传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习惯渐渐养成,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一直减到没有。所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只有多方面的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我所用,才不至于在真实写作时为没有写作素材而犯愁,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室,可有些学校的图书室只是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图书室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师应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去借书,每周安排一节课到阅览室去让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开辟了一个图书角,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捐献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样,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阅读资源优势和学生积极性,把读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2、读书要精。读书多固然重要,但如果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阅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书要带着思维去读,要深入的理解才行。如高中课本必修三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品质》,如果只是草草读一遍,很多学生连题目的意思都不能明了,更不能准确说出文章的明暗线及主人翁的性格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文章,让学生摘抄,写读书笔记,谈读书体会,积累写作素材。创设机会让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评论、辩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收集和整理一些经典警句、励志格言,经典的诗词,经典的词语,引导学生摘抄一些美妙片段,把读书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在收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3、读书要熟。读书要熟,目的是达到“耳熟能详”、“熟能生巧”、“信手拈来”的地步。古往今来,背诵是人们读书的一种传统方法,也是最古老的积累方法,如果对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片断进行精读、背诵,日后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也会终身受益。对文章多看精思,熟读成诵,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沟通与作者的感情,引发大量的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精读、背诵,还能增强记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就像蜜蜂采集千万朵花的花粉,虽一时一点一滴,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会成为大学问。通过精读背诵,会不断消化吸收到大量的词汇聚于脑中,会得到许多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一些经典警句、励志格言,经典的诗词,经典的词语,引导学生摘抄一些美妙片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背诵这些摘记的内容。如果光记载而不背诵,到写作文想引用一名言警句时,似乎有那么一印象,但就是绞尽脑汁想不起来,只能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所以,读书一定要熟才行。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多读、精读、熟读。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8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unwenzhidao/8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