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二)

发布时间:2016-09-06 12:36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

奂平清

  二、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影响
   

  民族和国家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已存在,但民族、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在近代以来成为建立现代国家的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互为基础、相互强化。民族主义甚至成为“导致经济活动一再趋向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巨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民族国家既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现象,同时,民族国家认同也深受全球化的影响。

    (一)全球化趋势及其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
   

  全球化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是指各个国家、地区和社会之间形成各种复杂和多样性的联系。全球化以民族国家体系为基础,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民族国家的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全球化深刻影响了社会变化模式、各种民族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能力或实力与不平等的全球分布态热”第一,从时空环境看,随着资本、商品、服务、技术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使得民族国家的边界及其封闭性管理体系日趋开放。就如哈贝马斯分析的,民族国家着眼于一定的地域,而全球化表达的是一种变动的图景,因此它会不断挑战民族边界,直到最终摧毁民族大厦。第二,从经济上看,相互依赖的跨国生产和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使得民族国家经济自给程度降低,国家对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在减弱。第三,从政治上看,环境、能源、经济危机、核扩散、恐怖主义等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需要各国合作行动,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主权和界限受到置疑和挑战。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非国家组织的涌现,淡化了民族国家的中心地位。国际关系中多边干预和单边主义行动也使得民族国家主权受到冲击。最后,从文化层面看,全球化使得人类在尊重人权、保护生态环境等价值方面趋向共识,但全球化带来的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和工具主义等方面,对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带来了冲击。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认同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全球化推动的一体化和更为广泛的联系,使得民族国家认同弱化。在过去,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唯一合法成员,民族国家认同统领着其他认同。但全球化使得民族国家的主权弱化,民族国家变得矛盾重重,国家认同的建构变得日益困难。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使“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危机成了一个全球的现象”。全球化催生的跨国公司、大国集团等超国家行为体、覆盖全球的大众传播系统以及强大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文化,把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国家吸引到跨国领域,使得“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处于次要位置,并被相对化”。伴随着劳动力的全球化流动,人们的身份变得富于流动性,传统的公民身份观念也受到挑战。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社会日益流动化、复杂化、科层化、理性化和异化,使得“同一性”和“认同”问题在现在“面临失败的条件”,无论个人、组织,还是国家,都面临认同危机。这“反映了在不断碎片化世界中许多人的焦虑与异化”。现代性的时空分离、许多成分与其背景相“背离”的特征,创造了一种新的期望,“面对异化的世界,要求建立一种信任与合作的地方性单元。民族代表了一种解决这些由现代性引起的辩证紧张的方式”。全球化使得个体对相对稳定的民族和地方认同有内在需求和寻求的动力,认同向地方、民族回归并且形成民族或族群分离主义的倾向。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面临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民族差距等困境,往往成为民族冲突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民族分离主义者和国际分裂势力利用的条件。冷战后,世界范围内高涨的分离主义运动,与全球化的这种影响有密切关系。
   

  (二)全球化冲击下民族国家认同的重塑
   

  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影响力减弱,关于民族国家终结、国家主权过时的论调也开始流行。但这些论调并不符合当代国际社会的实际。
   

  首先,民族国家在全球体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国家仍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实施社会动员和组织社会有效运转的主体;在国际上,国家也是组织本国经济活动、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协调贸易关税的主要力量。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也必须依靠各主权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全球化在削弱民族国家认同,,同时也在强化着民族国家认同和民族主义。实际上,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民族国家或者渴望成为民族国家。另外,由于对全球化的不安、不满和反抗,使得民族国家认同和民族主义高涨,形成国家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危机。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主导着全球市场,发达国家利用政治、军事优势和立法手段保护本国的竞争优势,“世界主要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成为西方利益的表达机构”。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收益的不平等性,成为当代民族主义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人口的全球流动,也诱发了一些国家排外的民族主义情绪。新自由主义作为全球化话语体系,以“世界主义”、“自由贸易”和“人权”的名义,在削弱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国家认同,但美国等强势国家却通过各种方式强化自己的民族认同、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再次,全球化尚未促成一种全球认同。全球化造成文化的混杂和矛盾,以普遍性、技术性和无时间性为特征的全球化文化,是一种历史根底浅薄、记忆力弱的文化,它不可能像过去的文化那样提供共享的记忆、神话和象征、价值观和认同性,“一种无始无终的全球化文化适应不了现实的要求,唤不起任何记忆”,也就“看不出有正在形成的全球化认同,也看不出有这样的要求”。
   

  因此,“作为一种稳定性的力量,作为对不断碎片化的过程的抗衡,重申民族一国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民族认同在全球化时代仍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面临转型和重构的问题。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平等、合作的环境和机制,将是良性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基础。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编辑:程红

[字号:]



  • 前一则: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一)
  • 后一则: 毛泽东同志关于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名言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0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0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