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日本动漫中的“言灵信仰”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4 18:09

  本文关键词:对30年间日本动画中日本人的民族潜意识变化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0年

日本动漫中的“言灵信仰”现象研究

王安丽  

【摘要】: “言灵信仰”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动漫则是现代日本社会重要的大众文化形式,动漫的非现实性可以使其与“言灵信仰”这种带着传统魔幻色彩的文化内容完美结合。本文对日本动漫中的“言灵信仰”进行研究分析,先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梳理“言灵信仰”的主要内容,继而整理分析其出现在日本动漫中的原因,从奇幻场景、灵异角色和姓名崇拜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把握住日本动漫与“言灵信仰”之间的深层联系。在此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作品为例,挖掘日本动漫的深层文化内涵,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魅”,其突出表现为自然情怀与本真回归,另者为“美”,主要是“物哀美”、情感美与生命美的真切表达。通过对具体动漫及其文化内容的深层剖析,最后经过详细的受众分析和动漫强烈视觉、听觉冲击下受众的情感认同,以及“言灵信仰”通过动漫在全球化语境中表现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得出全球化语境中日本动漫超越本土的全球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前言6-8
  • 第1章 "言灵信仰"现象在日本动漫中的表现8-16
  • 1.1 "言灵信仰"的内容8-10
  • 1.2 "言灵信仰"现象在日本动漫中的表现10-16
  • 第2章 "魅"与"美",日本动漫中"言灵信仰"现象的深层意蕴16-29
  • 2.1 日本动漫中"言灵信仰"现象的"魅"16-20
  • 2.2 日本动漫中"言灵信仰"现象的"美"20-29
  • 第3章 日本动漫中"言灵信仰"现象超越本土的全球性29-41
  • 3.1 日本动漫接受群体的类型分析29-32
  • 3.2 日本动漫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下受众的情感认同32-34
  • 3.3 "言灵信仰"是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34-40
  • 3.4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红波;表现与变异—原始神道与日本动漫[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2 郑怡明;对30年间日本动画中日本人的民族潜意识变化的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琼;美国、日本动漫产品全球渗透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及文化安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宏;;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6年04期

    2 陈会颖;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日本外交关系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曾赓;杨远婴;;生命的哀诗——20世纪40-70年代日本电影中的自杀之“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岳川;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3 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4 李然;李艳艳;;从“文化输出”的视域高瞻中国武术的输出立场与方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5 常金仓;论现象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邓若伊;于优娟;;动漫产业研究的新开拓——评谭玲、殷俊近著《动漫产业》[J];今传媒;2007年12期

    7 龙洋;;浅谈动画的跨文化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J];今传媒;2010年12期

    8 臧晓梅;梁爱华;;日本传统美——和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9 姜莉;;由《One Piece》看国产动漫业的发展[J];包装工程;2010年S1期

    10 叶蓉芳;;细节决定成败——浅谈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中的设计细节[J];包装世界;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夏雪;;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卫星;赵玉明;;展望新世纪的传播学研究和教育[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4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李莲;;全球化背景下佤族社会文化的变迁——魔巴与佤族传统文化[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单江;;加强原创性,完善产业链——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我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唐艺;周伟;;3G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手机动漫产业发展初探[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延;以铁路传媒网络为例研究地市级媒体的集团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冬娟;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体育动画片的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彩英;基于MAXScript的海洋动漫制作插件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倪若拙;我国动漫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师洁;;探寻日本动漫背后的文化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2 王玉莲;;从《菊与刀》看日本民族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3 赵岳;;浅谈日本动漫对80后文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黎丽;;从《菊与刀》中看日本人性格的特殊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成凌云;;动画地图——论日本动画片中自然地理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朱定秀;日本文化的特征与日本民族活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7 李红梅;浅谈日本文化在漫画发展中的作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熊涛;;寻找梦幻岛 日本动画电影的文化特质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张秀艳;;从《功夫熊猫》看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转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10 陈小法,陈克林;日本神道对茶道的影响[J];中国茶叶加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长领;[N];光明日报;2005年

    2 美国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 查尔斯·德伯;[N];人民日报;2013年

    3 陈颐;[N];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常青;日本动漫产业国际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辉;边缘·森林·神话[D];湘潭大学;2003年

    3 冯硕;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朱俊莹;中日动画片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5 李倩;试论国家神道及其特点[D];山东大学;2007年

    6 何玲玲;“物感”说与“物哀”说[D];扬州大学;2007年

    7 姚婷;日本动漫语言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杨晟;中国动漫产业前景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林玉娴;日本动漫的全球扩散与日本文化输出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陈胜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睿;;青少年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动漫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7期

    2 田小凤;;日本动漫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的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徐洁雯;;浅谈御宅文化映射的社会心理需要[J];大众文艺;2011年17期

    4 杜玲莉;杨小川;;日本动漫《蜡笔小新》折射出的成人心态分析[J];作家;2010年02期

    5 杜亚林;凌桂连;;从日本文化意味谈日本动漫发展[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6 杨集梅;郑涌;;日本动漫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1期

    7 徐建明;;从中日动漫发展看两国思想道德教育差异[J];沧桑;2010年04期

    8 成凌云;;动画地图——论日本动画片中自然地理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苏中红;;浅谈日本动漫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10 王素娟;;从写实的角度分析日本动漫文化特征[J];文教资料;2010年2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楠;西游记在日本动漫中的变异[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2 苏威;耽美文化在我国大陆流行的原因及其网络传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贺丹;日本动漫全球传播对中国动漫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何婧;中国动漫迷对日本动漫的接受与再创造[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铨;关于日本动漫文本模式化的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6 张雪;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及其对中国动漫的发展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7 曾毅;日本动漫对我国中学生吸引力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马芸;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9 林玉娴;日本动漫的全球扩散与日本文化输出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尚妤婵;日本动漫中的“三国热”[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对30年间日本动画中日本人的民族潜意识变化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5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