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文化传承、社会建设与家园维护:青海少数民族草根NGO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9-18 13:22

  本文关键词:文化传承、社会建设与家园维护:青海少数民族草根NGO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民族大学》 2013年

文化传承、社会建设与家园维护:青海少数民族草根NGO的启示

郭卫东  

【摘要】: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在建党百年之际,率领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还做出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或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位一体”当中的经济和政治,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关注。相比之下,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30年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命题。 笔者感到,对于要跟整个中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而言,这三个问题更加重要和紧迫。如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能在10年之内同步建成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中国梦和中华民族复兴就会受到影响。笔者2011年暑期有幸参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资助的少数民族地区NGO创新发展实证研究项目,对青海的两个少数民族NGO(非政府组织)做过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调研:一个是“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一个是“金三川文化中心”。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金三川文化中心作为少数民族民间草根组织,把自己定位为“中间人”,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来运行生态环保项目,是一种值得总结推广的模式。这个中心的项目活动主要在土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社区里展开,内容是基于当地居民对生态家园和民族文化的理解,体现他们作为能动主体的生活意义诉求。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在高海拔牧区的实践,与“金三川”模式异曲同工。它从当地藏族干部保护藏羚羊的实践开始,首先引起全体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的文化自觉,然后薪火相传,形成了以生态环保话语为旗帜,以维护当地居民家园权益为行动目标,把官方资源、民族认同和民间社会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的NGO,从而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还建构起一种独特的环保话语和行动能力。 本文揭示这两个案例的运行机制并阐述其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草根社会组织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维护生态家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无论对具有生态家园和民族文化特殊性的少数民族,还有对于现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来说,都要求一种发展方式变革和认知范式转换。其核心就是“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金三川的项目运行方式对于维持文化多样性,体现少数民族的主体性和根本诉求不仅对当地人很重要,而且对于主流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也有启示意义。 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家园文化自觉意识,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的话语权以及权益维护,更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生态家园并提升中国主流社会的伦理道德意识,因而兼有学术和现实意义。本文同时探讨了草根NGO模式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的可行机制:即在新中国建国《共同纲领》和国家宪法的框架内,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在共和宪政协商民主的理念下,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和政治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互动博弈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和谐关系、和谐社会暨和谐世界。本文采用的是民族学、人类学、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参与观察、焦点访谈和比较研究方法。 中国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不到10%,但民族自治地区占到全国领土64%,而且多在毗连着20多个邻国的边疆地区。他们拥有的社会文化资源和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能力潜力,不仅远远高于他们的人口比例,更远远高于主流社会对他们的认知。笔者希望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草根社会组织的学习理解、分析阐释和意义呈现,找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弱势群体表达意见的方式和途径,使他们能够在维护家园权益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参与推动中国主流社会的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方式变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3;D63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陈玮;鲁顺元;;玉树灾后重建与藏族传统文化保护[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3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4 李沛;;文化再生产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对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比较研究[J];理论界;2010年10期

5 王俊敏;破解民族地区的“政府干预情结”[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何雅静;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党志坚;;发挥藏传佛教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J];绿叶;2002年04期

8 王昱;论青海历史上区域文化的多元性[J];青海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9 李晶,鄂崇荣;浅论土族“纳顿节”[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马达学;青海土族“纳顿”文化现象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菊;;NGO与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成静;[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记者 罗藏 寇俊山 杰拉;[N];青海日报;2010年

3 记者 师杰翔;[N];青海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爱萍;公共服务视域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斛建军;农民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冯营丽;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开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2003年03期

2 金家厚;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视域[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杨国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化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5 郑本法,郑宇新;旅游产业的十大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6 戚攻;对"和谐"命题研究的十二方面拓展[J];河北学刊;2005年02期

7 迟福林;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与非政府组织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夏义坤;论第三部门与我国政府行政关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张立荣;金红磊;;非政府组织的勃兴动因——基于三维视角的一种探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梁莹;浅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的角色[J];理论探索;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主观意识、社会互动与村民的参与行为——NGO项目运作的质性社会学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杨瑞芝;参加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95北京NGO妇女论坛纪略[J];贵州文史天地;1996年01期

3 文宇;盛大的聚会──记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5年12期

4 刘开明;;我在NGO的日子[J];南风窗;2007年03期

5 孙雷;陈欢;;NGO在灾区行动[J];学会;2008年05期

6 刘敏;;NGO与贫困治理:以香港为例[J];兰州学刊;2008年08期

7 杨龙;;论金融危机下NGO之于农民工的重要意义——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新视角[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刘莹;;浅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NGO与政府的博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国际NGO奋战在灾区[J];世界知识;2008年11期

10 肖芬芬;;非政府组织(NGO)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J];沈阳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菊;;NGO与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梁艳菊;;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一个本土化的NGO[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3 郭卫东;;社会建设与生态家园维护和民族文化传承——青海少数民族草根NGO的启示[A];共识(2013春刊09)——民族关系中国梦 讲信修睦行宪政[C];2013年

4 郑保卫;王彬彬;;中国政府、媒体、NGO气候传播策略技巧评析[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5 朱建邦;;线形文化遗产保护中的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6 郑保卫;王彬彬;李玉洁;;在气候传播互动中实现合作共赢——论气候传播中中国政府、媒体、NGO的角色及影响力[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7 何乃柱;;试论NGO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政府应对NGO的策略[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8 林旭飞;;专业化关乎环境NGO品牌创建[A];创建品牌社团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蔡凌平;;NGO的透明与公信力[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10 孙莉莉;;政府与NGO互动中的合作生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俊锋 通讯员 马小芳;[N];学习时报;2000年

2 唐被南;[N];中国电力报;2004年

3 杨卓如;[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陈小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刘辰;[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鹏;[N];北京科技报;2010年

7 刘婧;[N];中国企业报;2010年

8 姚炎中;[N];中国改革报;2012年

9 微型金融资深专家 王灵俊;[N];南方周末;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宇男;[N];四川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车峰;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NGO合作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敏惠;新闻NGO在解决新闻纠纷中的功用及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宋斐然;我国NGO志愿者激励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姚栋桧;论NGO对韩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朱丹;组织文化视角下的NGO志愿者管理体制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季晨雪;我国海洋软实力提升中政府与海洋NGO合作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刘新月;学习型组织视域内成都NGO志愿者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高成;我国NGO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作用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林林;NGO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9 孙昊江;中国政府与NGO在扶贫领域的合作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袁媛;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公信力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传承、社会建设与家园维护:青海少数民族草根NGO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17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