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6-09-23 10:08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1卷第4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31No.42011年7月 JournalofSouth 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Ju.l2011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

马惠兰,陈茂荣

(北方民族大学社科部,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不能通过民族的 同质化 来强化国家认同,也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建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是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强化各级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整合民族意识,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逐渐形成一体化的结果,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民族意识;民族发展;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1)04 0007 04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很多国家 由民族问题而产生和引发的民族冲突、民族战争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影响了国家间正常关系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安宁。 所以, 近年来,民族问题已成为世

[2]

界范围内的热点。 学术界也迅速做出反应,对民族问题以及相关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但是,在思考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惑。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多民族国家都面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因为强化民族认同的同时,有可能弱化国家认同,反之亦然。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3种。一是普遍主义,即主张将各个民族整合成一个 同质性 的 国族 ,经由消解后的民族身份转化成公民身份,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质化。二是文化多元主义,即从保护各个民族的特有文化的目的出发,以文化的 多样性 和 差异性 为宗旨,追求民族文化的平等性,既承认同质性的合理性,又强调异质性的重要性,最后让民族身份从属于公民身份,从而达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一。三是只承认异质性,把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看作是民族群体的两个面,期望 通过多元政治的存在势必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包容多元的制度架构和法律规范。

收稿日期:2011-03-20

[3]

[1]

从如上三种思路来看,前两种都有 同质化 的

趋势,因为都是要通过对民族的同化过程,让民族认同转向国家认同。普遍主义毫不隐瞒同化的积极作用和有效性,其提倡美国 熔炉 理念就是明证;而文化多元主义在对 同化 批判的同时,力主寻求文化的 多样性 和 差异性 的合理性,所表达的思想实质还是走向同一,并未脱离 同质化 的趋势,并且在强调 差异性 的同时,禁不住会滑向文化保守

[4]

主义、 新种族主义 ,甚至导致地方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后果。后者则意欲避免 同质化 ,但又不能确保民族要求自治(自决)时而提出重建国家的诉求,显然违背国家的统一原则,更不是我们所期盼的结果。那么, 异质化 不可取, 同质化 也不是理性的选择,由此形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困境。

导致这种困惑的原因是人们认为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寻求不到一种一致性,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表面上看,又的确有着各自的认同标准。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特征1.民族认同特征。民族(nation)源自拉丁文,意思是 种类、种族、人群

[5]

。从词源学来看,它包

括血统、地域、语言和道德等要素。至于近代以来出现的 民族 共同体,学界则有各种不同定义。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针对我国具体的民族实际,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思想界和理论界所共同接受的定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伊斯兰教的网络传播研究 (09XZJ008)。 作者简介:马惠兰(1970

E-mai:lmhlan@

),女(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北方民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学。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20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