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浅析经典水墨动画《龙子太郎》中人格魅力与民俗元素运用

发布时间:2016-10-18 19:00

  本文关键词:对30年间日本动画中日本人的民族潜意识变化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浅析经典水墨动画《龙子太郎》中人格魅力与民俗元素运用

浅析经典水墨动画《龙子太郎》中人格魅力与民俗元素运用

发布日期: 2014-06-11 发布:  

  2013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3年12期

  摘 要:《龙子太郎》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日本动画电影,在水墨色彩映衬下,展现出浓浓的日本民俗特征。这部电影以母爱亲情为线索,通过龙子太郎千里寻母,一路走过一路坎坷过程中,人性得到修复,正义得到张扬。最终靠坚强意志和努力与母亲团聚,母子携手最终为百姓解决生存危机,体现了人间真情和正义的力量。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龙子太郎;动画电影;人格魅力;民俗元素运用
  《龙子太郎》是日本东宝株式会社1979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在八十年代初来到中国上映,引起社会轰动。在当时宫崎骏等动画艺术大师作品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了日本动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龙子太郎》是一部描写励志成长与找寻母爱的电影,在片中,男主人公小太郎和妈妈形象塑造十分成功,当小太郎历经磨难,勇闯天涯找到母亲,在与母亲相见相认,扑到母亲怀里的那一刻,电影所展现的艺术魅力在此达到高峰,此时唯有纷飞的泪雨才能表达此刻观者内心感受。[1]
  1 电影《龙子太郎》中人格魅力的促成
  《龙子太郎》这部动画电影所表现的是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无论是小太郎还是他的母亲,都以自身救赎行动改变自身过去用以昭示未来。小太郎从小没有母亲的照顾,好吃懒做,不学无术。在得知自己母亲仍在人间之时,他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旅。在克服一个个困难的同时,他学会了友善、帮助乡亲、除暴,其懒散的性格被磨炼出坚韧的意志所代替。而他母亲,一位受到上天惩罚变成双眼失明的龙,本已心死,对周围一切变得冷漠,在儿子的鼓励下,舍身撞击山岩,以自己的牺牲为百姓引来山泉,她的勇气和至诚之心,感动上天,被变回人形,母子相认,相拥而泣,善行终有善报。
  在这部电影中,小太郎和母亲形象无疑是塑造成功的,这也充分证明人性与人格展现的魅力。同事也诠释了无论一个人曾经有过什么过失,如果他能真正悔过,为人民出力,他都会受到人们的赞叹和尊敬。在人物塑造上,小女孩阿雅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起到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正是由于有她的鼓励,对小太郎危难之时的警示,龙子太郎才能逐渐找回勇气和斗志,战胜诸多困难,向着找寻母亲的目标迈进。这部动画电影采用中国水墨书画元素,其浓郁的东方风韵,在水墨画风的场景表现下,倍感亲切。这也正切合这部电影亲情主题,对电影煽情的刻画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龙子太郎》的故事情节中虽然各种危机不断,神仙妖魔众多,但其主题思想仍然是以爱来贯穿全剧。这种伟大的母爱在电影结尾达到高潮,也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上苍,将本已双目失明,无力回天的苍龙再次转变成人,让这对患难母子相认。这种爱的力量极具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这也成就了这部动画电影精神的至高境界,让观众感受爱的教育,体会这种极其强烈的正能量所带来的身心触动。
  2 电影中民俗元素的运用
  《龙子太郎》这部动画电影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在对故事编排和人物塑造上,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民俗文化元素的植入塑造。在电影中,除了日式音乐的时时响起,其人物衣着传统和服,日常饮食中的饭团、酱汤,特有的建筑造型无数不在体现日本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传统民俗元素并非电影主要成分,但正是这些民俗元素的加入,使得这部动画电影在美学和视觉感受上,使人获得不一样的情感触动。这些民俗元素,如同润物无声般进入观众感官世界,使这部动画电影的日本民族风格更加具体形象化。民俗是根植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的一种文化特征,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生活习俗特点的物质文化精华。在这部动画电影中,民俗文化的无处不在,即体现了故事发生发展的位置世界,同时,也对电影中重要人物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在电影开始,以神的传说介绍了日本历史起源的独特性。日本是一个信奉神鬼的国家,在他们的历史上,各种神鬼传说不胜枚举,很多都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有些已经成为日本百姓经常举行拜祭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些神话历史元素,也展现在这部动画中,从小太郎家乡深山中的诸神,到大湖中的蛇神,天空中的雷神雨神,最后表现被惩罚变成龙的妈妈。这些传说般存在的民俗元素,正是架构这部经典动画电影曲折桥段的最好梁柱。这部电影作品也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神话传说而更加夺人眼球。[3]
  除了文化因素的植入,环境的描绘也为这部电影情感的展开做好了铺垫。整部电影从始至终,画面呈现出阴暗特色,概况性的点明了日本当时阶级的分化和底层百姓赤贫的生活。在小太郎的家乡,远观可见险峻的高山、阡陌的田野、辛苦劳碌的百姓、低矮的草房,这些体现社会环境生活的场景,预示着太郎家乡的落后和生活的艰辛。从近处可看到百姓衣衫褴褛,房舍内赤贫如洗,在人们枯槁的面容,无助的眼神中,反映出当地人生活在困苦挣扎之中。这样的环境和封闭落后的生活,也为小太郎懵懂的惰性性格埋下伏笔。这部动画电影,,很好的运用水墨效果,将日本民俗元素表现得尤为细腻和突出。也给这个古老传说找到了一个完美表现的空间。日本的饭团文化、传统农耕时代劳动的场景、龙子太郎相扑时健硕夸张形象表情,爱打鼓的红鬼,无不体现出民俗的独特魅力所在。如同一幅水墨山水画般流淌在观众面前。在表现小太郎面寻母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通过日本民族信仰的渲染,其一幕幕精彩紧张的过程,使观众内心随着小太郎探寻过程而激情涌动。小太郎也在经过一系列坎坷挫折后心智逐渐成熟,走向胜利,这种心态的变化在水墨画面的渲染下将电影主题彻底升华。影片在结尾部分母子相认相拥,那一刹那,所有观者仿佛找到了原始的自我回归。让《龙子太郎》“寻母”这一主题渲染得淋漓尽致,更加体现了极具浓郁的日本文化元素特色。
  3 结语
  《龙子太郎》是一部以亲情励志的电影,唯美的画面加之感人至深的情节,成为这部动画电影成功所在。在电影中,民俗生活元素的加入,使这部电影充满日式独有的艺术风格,使人物形象在贴近生活的同时,更加突出这部电影作品的思想主题。
  参考文献:
  [1] 郑怡明.对30年间日本动画中日本人的民族潜意识变化的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 范长坡.日本动画魅力初探[J].艺海,2011(04).
  [3] 王师洁.探寻日本动漫背后的文化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2).
  作者简介:熊琨(1979―),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漫。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对30年间日本动画中日本人的民族潜意识变化的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5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