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苏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3 03:27

  本文关键词: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3年

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苏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朱媛  

【摘要】:从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在内地发达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对于新疆班学生来说,要在内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文化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以苏州市新区第一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内地新疆班学生在苏州的文化适应问题。论文以文化适应理论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对结果的分析,从学生群体层面分析探讨影响新疆班学生在苏文化适应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新疆班学生对苏州的教育环境较为满意,在文化适应的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其适应状况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生的适应状况差异并不明显,不同年级学生面临不同的适应问题有明显差异。根据影响学生文化适应的因素,为更好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促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出以文化适应和多元文化为理论依据的教育策略,希望能为新疆班学生在内地更好地进行文化适应提供教育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4 冒国安;论文化适应[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罗吉华;;多元文化教育与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文化适应[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江琴;;认同与建构:内地新疆班学生的文化适应[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严庆;宋遂周;;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中的学生跨文化学习困难及其应对——以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严庆;;浅析内地民族班(校)师生的文化适应[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10 张敦福;朝鲜族学生选汉校:急剧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适应——安图县民族教育的社会人类学实地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成伟;;第二语言习得中文化休克现象的文学阐释及其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王媛;;中国留美学生留学准备情况与文化适应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3 付永钢;儒家中道思想与跨文化交际[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4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5 王静爱;史培军;郝璐;高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教育移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胡兆晖;;文化冲突和融合与体育文化发展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张轲;;论疆内初中班的创办对新疆民族基础教育的影响[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任瑜;;第二语言教学文化习得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何晓菲;;尼泊尔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卷调查分析[J];才智;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璐;郑涌;;回族农民工文化适应的投射测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李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许涛;;广州地区非洲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及其行动逻辑[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崔延虎;;双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教育人类学审视[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马川;李晓文;;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赵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9 肖乐明;胡大立;曲绍民;;航海职业教育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探讨[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凌玢;;浅论汉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张宝生;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晶;辽宁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巧玲;一所合并中学学校文化冲突的个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莉;传统到现代:南京流动回族族际通婚观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曲晓伟;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引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淑玲;跨文化胜任力和工作伙伴支持对外派人员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舒瑶;“台太”的社会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红兵;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解读以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本土“成长向导”社会工作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3 李泮池;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李勇;;“太湖时代”的吴文化特质及社会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6 罗吉华;;多元文化教育与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文化适应[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周思源;“交际文化”质疑[J];汉语学习;1992年04期

8 陈国柱;吴文化的核心精神[J];江南论坛;2003年11期

9 陆异;北京市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1993年03期

10 曹廷礼;刘崇;;吴文化校园传承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内涵研究——解析吴文化校园传承中的德育价值[J];学理论;2011年3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新梅;维吾尔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剑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适应[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3 赵润彬;;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适应——基于剑川白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4 金风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研究——沪、杭、婺三市9名农村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2期

5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6 席嘉;文化适应与风俗变迁——云南喜洲白族上门婚改姓习俗浅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高发元,刘峰;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长江;如何适应你在美国的留学生活[J];出国与就业;2003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刘明;[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林芳;从人际圈的角度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龚晓梅;来华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车笠;美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琳;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兰;试论西安市美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新意;多元化视角下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慧珠;移民,,文化适应与文化价值: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他们移民父母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灵华;中国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探索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7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7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