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18 03:10

  本文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DO I : 10 . 15946 / j. cnki . 1001 7178 . 2009 . 04 . 023 2009 年第 4 期   第 20 卷 民族教育研究 总第 93 期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No . 4 , 2009 Vol . 20 General

No . 93

·民族双语教育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
张  梅
( 新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和现行双语教育模式及目标设计 , 指出了新疆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模式泛化和语言使用问题 , 认为双语教 育的模式 应体现双语 教育目标 , 而双 语教 育的目标设计应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为依据 , 才能满足不同民族对双语教育的需求 。 双语教学中 民汉语言的使用应以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能力为依据 , 以实现双语教 育目标为 目的 , 实事求是地 实现教学 语言 的逐渐过渡 。 [ 关键词]  新疆 ;  少数民族 ;  双语教育模式 ;  语言使用 [ 中图分类号] G75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7178( 2009) 04 -0096 -06

  教学语言 , 是教育过程 中知识传递的载体 。 所以 , 学校里的教师在讲课时使用什么语言 , 课本 教材用什么语言编写 , 在任何一个多民族 、 多种语 言的国家 , 都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基础和核心的问 题 。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过程中 , 汉语和 各少数民族母语的使用也是影响和决定双语教育 成败的一个核心问题 , 关系到新疆少数民族教育 发展的大局 。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汉语和少 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分配受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 和双语教育类型的影响和制约 , 不同的双语教育 目标伴随着不同的双语教育类型 , 决定着双语教 育中第二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选择与使用 , 而 不同的双语教育类型及其目标设计与教育对象的 语言使用和发展状况又是密切相关的 。
[ 1]

计资料 显示 : 总 人 口 18 761 900 人 , 民族 成分 47 个) , 文化多元 , 言语异声 , 文字异形 , 走进新疆的 人戏称进入“ 语文博览会” 。 新疆 13 个世居民族 ( 按人口数量序列是 : 维吾尔族 、汉族 、哈萨克族 、 回族 、柯尔克孜族 、 蒙古族 、锡伯族 、塔吉克族 、满 族、 乌兹别克族 、俄罗斯族 、达斡尔族 、 塔塔尔族) 所使用的语言分属阿尔泰语系 、汉藏语系和印欧 语系下的六大语族 , 即突厥语族( 维吾尔语 、 哈萨 克语 、 柯尔克孜语 、 乌兹别克语 、塔塔尔语) 、 汉语 族( 汉语) 、 蒙古语族( 蒙古语 、达斡尔语) 、 满 —通 古斯语族( 满语 、 锡伯语) 、伊朗语族 ( 塔吉克语 ) 、 斯拉夫语族( 俄罗斯语) 。 徐思益先生按语言的应 用场所和环境将语言分为三个层次 : 工作语言 、 生 活语言和家庭语言 。 工作语言是某一社会族群工 作、 学习的重要交际工具 , 是这个族群文化载体的 一定表现方式 ; 生活语言是一个族群日常交际的 工具 , 在这个族群内部具有活力 , 却难于在社会广 大人群中行使交际职能 ; 家庭语言只限于家庭成
[ 2]

一、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 与发展概况
   新疆民族众多( 据《新疆年鉴》 2001 年人口统
[ 收稿日期]  2009 -04 -06

[ 作者简介]  张梅( 1967 ), 女 , 河南西峡人 ,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 院副教授 , 硕士生 导师 。 主要从事双 语教育和 少 数民族教育研究 。 [ 基金项目]  本文 系国 家社 会科 学基 金项 目“ 多 元文 化背 景下 的新 疆少 数民 族双 语教 育理 论研 究”( 项 目 编号 : 07XYY006) 阶段性成果 。

— 96 —

员之间的交际 , 已丧失了社会实用价值 。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 员会编《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 的调 查纪实 , 新疆各民族语言在使用总体上呈现了“ 求 大同 , 存小异”的发展趋势 。 所谓 “ 求大 同” 就 是应用大多数 人都懂的语 言 , 即选用国家通用汉语普通话或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通用的维吾尔语 ; “ 存小异 ” 就是保存使用范 [ 2] 围较小的本民 族母语 。 如哈萨克 族 、柯 尔克孜 族、 蒙古族在各自的自治州 、 自治县将本民族的语 言文字和汉语一同作为通用的语言文字使用 , 还 有一些民族由于人口少 , 居住分散 , 本民族语言已 经退居 为生活语言或 家庭语言 。 随 着社会的发 展 , 为适应工作 、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 双语双文成 为新疆民族语言生活的一大特色 , 也代表着民族 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 。

[ 2]

模式二 : 民族语文及音体美等课程中 , 涉及民 族传统文化的内容用民语授课 , 其他课程使用汉 语授课 。 这种模式在部分民汉杂居程度较高的县市 、 乡镇民族中小学或民汉合校中较为多见 。 其特点 是课程体系设置为民语系学校 , 但使用汉语授课 的学科从理科扩展到了文科类部分课程 , 在艺术 类等课程设置上 , 突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 主要目标是通过理科课程及文科部分课程汉语授 课加大强化汉语学习的力度 , 同时提高少数民族 学生文 、 理科的学习成绩 。 模式三 : 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 , 加授民族语 文课程 , 课程体系设置与汉语系学校相同 。 民族 语文课程从小学一年级或三年级起开设 。 这种模式 是自治区推进 双语教育的 最终模 式 。 其特点是除加授一门母语文课程外 , 其他课 程设置与汉语系学校一致 。 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在 师资力量较为充足 、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市以 上部分民族中小学及民汉合校中采用 。 此外 , 自 治区规定 , 所有民考汉学生也要教授母语文 , 也可 以归纳到这一模式中 。 主要目标是通过采用和汉 语系学校一致的教学体系及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 课 , 最大限度地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 , 缩 小新疆民汉教育差距 , 最终实现民汉教育的和谐 发展 。 模式四 : “ 母语授课为主 、加授汉语” 的传统双 语教育模式 。 目前 , 自治区民族中小学持续多年的“ 母语授 课为主 、 加授汉语”的传统双语教育模式正在受到 冲击 。 这种采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滴注式教学 模式 , 很难达到理想的汉语学习效果 , 理科教学质 量差 , 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汉语能力及学科 知识非常贫乏 , 严重影响着升学 、 就业等方面的机 会均等 , 因此 , 已出现生源逐年减少的趋势 。 随着 全疆双语教育的迅猛发展 , 这一模式将很快被新 的模式所替代 。 主要目标是通过开设汉语课程提 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

二、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模式及目标设计
   以下四种双语教育模式的归类 , 由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双语教育专 家库成员之一 刘军老师提 供 。 前三种被学界称为“ 新模式” , 第四种被称为 “ 传统模式” 。 模式一 : 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 , 其他课程使 用民语授课 。 这种模式多见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完全民语 环境的民族中小学 。 导致这种模式出现的直接原 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 自治区民族中学高考数理 化成绩偏低 , 试图通过改变理科授课语言的方式 来实现转变 , 最初的双语授课实验班就采用了这 种模式 。 2004 年 9 月以来 , 这种模式已较快地推 进到了各地 、 州 、市的部分民族中小学 , 成为初期 阶段易于进入的双语教学模式 。 这种模式的特点 是文 、 理科授课语言分别为母语和汉语 , 有条件的 学校从初一年级起加授英语课程 。 一些学校还自 主采取了小学起始阶段不开设母语文课 , 完全采 用汉语授课 , 三年级以上加开母语文和数门文科 类课程的模式 , 目的是为了打好汉语口语基础 , 但 由于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而很难实现 。 如果师资 条件具备 , 这种模式可以很快转为全部课程汉语 授课 , 加授母语文的模式 , 具有较为典型的过渡 性 。 主要目标是通过理科课程汉语授课强化汉语 学习 , 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理科学习成绩 。

三、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 及语言使用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行的四种模 式来看 , 课程设置中都涉及了母语文 , 教学语言均 为汉语和母语两种语言 , 符合双语教育中“ 使用两 — 97 —

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的原则 , 也符合国家及自 治区的语言教育政策 。 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 现有双语教育模式及其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使 用还存在许多有悖于双语教育原则 , 有悖于客观 事实和规律的现象 。 ( 一) 在从传统的双语教育模式向新的双语教 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 没有依据少数民族教育的 师资条件 、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所处语言环境的客 观事实实行逐渐过渡的战略思想 , 而是试图一步 到位 , 从“ 母语授课为主 、加授汉语” 的传统模式直 接转变为“ 加授母语课 , 其他部分或全部课程使用 汉语授课” 的新模式 。 导致的结果是 : 不具备汉语 授课能力的少数民族教师无法胜任汉语授课 , 教 学中汉语表达不完整 、 不准确 , 教学效果还不及母 语授课 ; 不具备汉语听课能力的少数民族学生 , 无 论教师的汉语授课水平能否达到要求 , 学生都不 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 因此 , 实现双语教育中 部分或全部课程汉语授课 , 既要有合格的双语师 资 , 又要有具备双语能力的学生 , 才能实现教与学 的完美结合 , 实现汉语和学科学习质量的双丰收 。 双语教育在全疆全面铺开以前 , 大多数民族中小 学实行的还是传统的双语教育模式 , 即汉语只是 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课程来学习 , 县镇及以下行政 区域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基本都无法 达到直接用汉语听课 、学习的程度 。 目前少数民 族中小学的双语师资大多是近两年参加“ 自治区 双语教师培训” 后返回教学岗位的少数民族教师 , 虽然经过了一至两年的汉语及专业知识培训 , 但 大多数教师的汉语能力距离汉语授课的要求还有 一定的差距 。 一位在新疆师范大学进行“ 双语教 师培训” 的哈萨克族中学历史老师在接受笔者的 访谈时说 : “ 通过双语培训 , 我的汉语水平从 HSK 五级 达到了七级 , 历史知识 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 如果认真地去准备一次公开课或参加汉语授课比 赛 , 我可以用汉语讲下那堂课 , 但在日常的教学 中 , 全部用汉语授课我还是做不到 。 因为课上要 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事先在脑子里翻译一遍 , 基本 上要全部背下来 , 上课时才能说出来 , 不像自己的 母语 , 想到什么就能马上说出来 。 再说 , 完全用汉 语授课我们的学生听不懂 , 也不愿意 。 ” 可见 , 能否 实现各门课程的汉语授课不是人们主观意愿所能 决定的 , 而是客观事实决定的 , 传统教育模式向新 模式的过渡必须是渐进的 。 — 98 —

( 二) 由于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片面理解 , 一些 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严禁老师在课堂 上使用学生母语 , 认为双语教学就是要强化汉语 , 必须采用强制手段让教师完全使用汉语授课 , 才 能达到双语教育的目标 。 在 2008 年 4 月 27 日沙 湾县召开的自治区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我区 维、 哈学前双语与小学双语教育衔接研究” 课题开 题及研讨会上 , 来自全疆各地的 400 多名学前双 语教师互相交流了当地双语教育的办学现状 。 一 位来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某乡的维吾尔族学前 双语教师用流利的汉语对我们说 : “ 我不是不能用 汉语教孩子们 , 是这些孩子们刚进幼儿园 , 一句汉 语也听不懂 , 幼儿园既不让开母语课 , 也不让老师 说一句母语 , 孩子们什么也听不懂 。 我真担心这 些孩子汉语学不好 , 母语也没学好 。 ” 她说 : “ 当地 教育局一位维吾尔族领导在会上严厉指出 : 学前 双语教育就是教汉语 , 一节母语课也不能开 , 上课 时一句母语也不能说 ! ”一位伊宁市第七中学的维 吾尔族双语教师告诉我们 : “对双语教育我们完全 同意 , 我们知道不学汉语会害了这些孩子 。 但现 在的双语教育变成了完全的汉语教育 , 上课一句 母语也不让说 , 这不是双语教育 , 这是汉语教育 , 我们心里还有点不满意 。 但我们知道 , 双语教育 的政策是好的 , 只是各地方在执行的时候把它改 变了 。 ” 可见 , 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对双语 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 , 所导致的偏激行为甚至会 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 。 ( 三) 新疆有 13 个世居民族 , 各少数民族的语 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状况不同 , 目前新疆大力推行 的三种模式均为 “ 汉语强化型” 的弱势双语教育 。 塔城县一位教师说 : “ 现在的双语教育没有考虑到 我们这 些人口极少数 的民族 。 我本 人是塔塔尔 族 , 但我们生活在汉 、 哈 、维这样的语言环境中 , 由 于自己本民族人口稀少 , 民族语言及很多文化正 在丢弃 。 当前 , 国家已经关注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 做了大量的工作 , 投入大量的资金 , 出台了`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 等政策 , 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挖 掘和保护 。 我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 我们 有自己的语言 , 也有自己的文化 。 如果塔塔尔族 既不懂语言 , 也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习俗 , 那还有什 么资格说是个民族呢 ? 我也有两个孩子 , 现在也 面临着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空白 。 所以 , 我认为母 语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要保护 , 不要等过了若

干年我们再掉过头来研究`如何保护 、 挽救民族语 言文化' 等问题 , 这将是一大损失 。 所以 , `双语' 就必须根据地方特色 、语言状况和办学条件来逐 步实施 , 要关注现实 。 在农牧区 , 在南疆要强化汉 语口语教学 , 我完全赞同 , 因为他们受语言环境制 约 , 汉语水平很差 。 而北疆双语教育是具有一定 语言环境的 , 所以应根据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采 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 ” 民族语言 和文化是一个民 族割舍不 下的情 结 , 即使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一个民族做出 了另外的选择 , 这个选择的过程也是痛苦和漫长 的 , 在这个过程中 , 语言 、 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斗 争及努力从来就不会停止 。 ( 四) 传统的双语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 会及教育日益发展的需求 , 但三种新的双语教育 模式在实施 “ 部分或全部课程汉语授课” 的过程 中 , 没有充分体现出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城乡发展 不平衡 、 南北疆发展不平衡 、 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 客观事实 。 不平衡的现象客观存在着 , 而由“ 不平 衡” 向“ 平衡” 的逐步过渡中所采取的教育手段理 应建立在不平衡事实的基础上 , 采取多种有针对 性的教育模式 , 避免出现“ 一刀切” 的现象 。

重要内容和标志 。 在民族语言的使用方面也作了 具体规定 : ( 1)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把本民 族的语言作为主要工作语言之一 ; ( 2) 各自治地方 在人大选举时 , 使用当地民族语言 ; ( 3) 在少数民 族地区用当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审判或发布布告 和文件 , 各民族成员有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 的权利 ; ( 4) 有本民族通用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 , 在学校里主要使用当 地民族的语言 文字进行教 学; ( 5) 在有条件的自治地方 , 建立使用本民族语 言文字的新闻 、广播 、 出版事业 。 根据“ 新疆少数 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概况” , 新疆的语言使用大致 分为三类 : ( 1) 通用汉语 , 如汉族 、 回族 ; ( 2) 有本民 族语言和文字 , 在生活和工作中基本上使用本民 族语言 , 部分成员兼通汉语 。 如维吾尔族 、 哈萨克 族等人口规模较大的民族 ; ( 3) 有本民族语言或文 字 , 但广泛应用汉语或维 、 哈语 。 如蒙古 、 锡伯 、 塔 吉克 、 塔塔尔 、乌兹别克等人口规模较小的民族 。 这种语言使用状况是在各民族语言法律地位和政 治地位平等的基础上 , 各族群众根据语言使用的 需要进行自愿选择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 成的 ,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 这种变化今天依 然持续着 , 如塔吉克族学校教育一直使用维语 , 但 近年来正在转向使用汉语 。 第二 , 从 实用性来看 , 汉语 作为中华 民族的 “ 族际共同语” , 就全国而言是应用性最强 , 使用最 普遍的语言 。 就新疆而言 , 随着经济 、文化 、科学 技术的发展 , 汉语也已成为新疆使用人口最多 , 使 用范围最广 , 使用功能最强的语言 。 据 1995 年人 口普查统计 , 在新疆以汉语为母语的两个民族 , 汉 族和回族的人口占全疆总人 口的 47 . 09 %( 汉族 占 42 . 58 %, 回族占 4 . 51 % ) 。 各少数民族中兼通 汉语和 转用汉语的人 数近年来迅速 增加 。 可以 说 , 汉语不仅在中国其他地方 , 也在新疆 , 客观上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通用语言” 、 “ 公共语 言” 或“ 族际共同语” , 所以不能从名称和历史上的 情况简单地把今天的 “ 汉语” 顾名思 义地看作是 “ 汉族的语言” 。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 , 少数民族 学生学习掌握汉语 , 可以从汉语承载的巨大信息 量中获得立足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 无论对其个人的发展 , 还是对新疆各项事业的发 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 包括方言区的汉族人 , 如果 不学好规范的汉语普通话 , 也会给其个人的发展 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 与汉语相比 , 新疆各少数 — 99 —
[ 1] [ 3]

四、 思考和建议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或地区 , 少数民族双语教 育中主体民族语言或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使 用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 。 对此 , 马戎教授总结 出以下三个观点 : ( 1) 语言是各民族的一种基本的 平等权利 , 强制推行一种语言 , 将会导致民族矛盾 与政治冲突 ; ( 2) 在政治上的语言平等问题解决之 后 , 人们会根据实际生活和社会 、经济 、文化事业 发展与交流的需要 , 特别是经济的发展 , 从实用性 的角度来学习和使用一种最通用的语言作为公共 性交流语言 , 这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和没有政治考 虑的发展过程 ; ( 3) 在以上过程中 , 会出现语言之 间的融合和某些实用性不强的语言自然消失的趋 势 。 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 , 这种融合与消失并存 [ 1] 的过程也进行得越快 。 根据上述观点 , 我们可以 从政治层面 、 实用性层面和发展趋势三个角度探 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语言使用问题 。 第一 , 从政治的层面来看 , 我国的宪法和其他 法令明确规定 , 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 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 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

民族的母语无论在区域范围内的使用功能多么强 大 , 都无法掩盖其在各方面使用的局限性 。 第三 , 从语言的发展趋势来看 , 世界语言的种 类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逆势 减少 。 据国际语言学界报道 , 地球上活着的语言 由 1 万年前的大约 1. 5 万种减少到现在的6 700多 种 , 语言学家们 预计今 后 100 年内 , 还会有 2300 种语言消失 。 我国语言发展趋势是世界语言发展 趋势的一个缩影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为体现各民 族政治平等 , 把使用民族语言看做是少数民族的 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 在使用中给予平等的合法地 位 , 政府组织语言专家为 10 多个少数民族创设了 文字 。 但 60 年来 ,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社 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语言的使用情况随之 变迁 , “ 实用性” 因素成为主导语言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 , 一些人口规模较小民族的语言文字因实用 性的减弱正在走向衰退和消亡 , 而汉语则正在以 其日益增长的实用性和国际地位逐渐成为各少数 民族选择和使用的对象 。 如新疆的锡伯语 、 塔吉 克语 、 乌兹别克语 、 达斡尔语 、塔塔尔语等小语种 因使用功能的萎缩正在退居为 “ 家庭语言” , 甚至 被年青一代所放弃 , 面临着严峻的 “ 生存” 危机 。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 “ 实用主义” 成为人们必 然的价值取向 。 然而 , 民族语言毕竟是民族文化 的载体 , 蕴藏着该群体历史和现实一切知识和经 验的总和 , 包含着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体系 , 寄托着民族感情 ,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对自 己的语言轻言放弃 , 而是千方百计地在 “ 实用” 的 基础上努力保护自己的民族语言不至消失 , 这是 完全可以理解的 。 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角度 出发 , 每个民族的语言 、 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和合理性 , 应该受到保护和传承 。 根据上述分析 ,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在 各民族语言平等的基础上 , 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从 实际需要出发做出的自愿选择 , 其发展趋势是不 可逆转的 。 上述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过程中的问 题 ,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 希望能够为新 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 一)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使用汉语授课 是在各民族语言平等的基础上 , 少数民族群众根 据实际生活和社会 、经济 、 文化事业发展与交流的 需要 , 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自然选择的结果 , 也是 顺应语言发展趋势的 。 但在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 — 100 —

转变的过程中 , 合格的双语师资和双语生源的齐 备 , 还需要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 , 二者缺一不可 。 因此 , 从“ 加授汉语课 , 其他课程母语授课” 转变为 “ 加授母语课 , 其他部分或全部课程汉语授课” , 也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是一个从城市向乡村逐 渐过渡 , 从局部向整体逐渐过渡 , 从部分少数民族 向各少数民族逐渐过渡的过程 。 ( 二) 少数民族母语辅助教学及开设少数民族 母语文课程 , 体现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两 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基本原则 , 以及对少数民 族语言文化的积极保护和传承 。 从理论上讲 , 双 语教育就是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 , 其中两 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可根据教学时段的要求 、 学生 的语言状况及双语教育的目标而酌情处理 。 新疆 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强化汉语” 和“ 提高学科 教育质量” 。 就第一个目标而言 , 教学中汉语使用 得越多 , 强化效果越明显 。 但强化汉语的最终目 标还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质 量 , 将汉语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 暂且不论教 师的双语水平如何 , 就学生而言 , 听一种生疏的语 言 , 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 容易使人产生厌倦 , 他们既要琢磨这种语言的形式 , 又要在相对较短 的时间内去理解课程的内容 , 会使学生感到缺乏 自信 , 产生不满和疏远的情绪 ,
[ 4]

这样的学习显然

不可能达到上述双语教育的目标 。 因此 , 在双语 教育的初期 ,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 , 在 教学中适当地以母语辅助教学 , 对老师的表达和 学生 的理解都是非常必要的 , 也是合情合理的 。 那种强调“ 汉语授课一句母语也不能讲” 的观点是 一种极端 的做法 , 违 背了双 语教育 原则 和哲学 原理 。 ( 三) 根据新疆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及发展的 状况 , 新疆的双语教育就语言目标而言应该有三 种对应的模式 , 才能满足各少数民族对双语教育 的需求 。 一是“ 汉语加强型 ” , 即双语教育的主要 语言目标是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 , 迅速 提高汉语水平 。 如针对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 母语 为本民族强势语言 , 汉语能力的普遍薄弱已成为 制约本民族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 , 必须强化汉语 教学 。 二是“ 双语平衡型” , 即汉语和少数民族母 语同时加强 , 以达到“ 民汉兼通” 的目标 。 如新疆 蒙汉杂居程度较高 , 蒙古语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 接 受汉语教育的范围逐渐增加 , 汉语环境较维 、 哈民

族具有一定的优势 , 应同时注意加强汉语教学和 母语教学 , 以保持二者平衡发展 。 三是“ 母语保护 型” , 即由于民族状况导致母语使用的局限性 , 目 前已逐步接受汉语教育 , 母语的存在面临着严峻 的威胁 , 急需加强保护 。 如塔吉克 、锡伯 、塔塔尔 等民族 , 母语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 功能逐渐退居家 庭语言 , 甚至已经逐渐兼用或转用汉语 、 维语 、 哈 语 。 双语教育在采用汉语系学校教育体制 , 提高 学科教育质量的同时 , 注意母语保护和民族文化 传承的教育 , 以维护新疆语言生态的多样性 , 也为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 对处境 危险的弱势少数民族语言采取记录 、整理和抢救 的“ 保存” 措施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做法 , 积极的做 法应该是“ 保护” 。 在境外 , 通常采用扩大母语的 使用范围 , 大力提倡双语和多语教育 。 总之 , 对不

会使用通用语言的民族和地区 , 加强通用语言的 推广力度 ; 对母语缺少活力的语言 , 则加强母语在 各个领域的使用和推广 。 建立一个和谐的语言社 会 , 应该是社会的所有成员既精通自己的母语 , 使 自己的母语能够代代相传 , 又能够通过通用语言 甚至外语掌握各种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
[ 5]

( 四) 新疆民族教 育发展的不平 衡是客观现 实 , 双语教育中的“汉语授课” 应该正视这种城乡 、 地区和 民族间的不平 衡 。 现行双语 教育模式中 “ 汉语授课” 不能一概而论 , 应根据不同的师资条 件、 教育对象及其汉语能力的实际情况 , 课堂教学 语言由“ 民汉双语授课 ” 逐步过渡到 “ 汉语授课 ” , 以确保双语教育“ 汉语学习及学科知识学习” 的双 项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

[ 参考文献]
[ 1 ]  马戎 . 民族与社会发展[ M] . 北京 : 民族出版社 , 2008 . [ 2 ]  徐思 益 . 徐思益语言学论文选[ M] . 乌鲁木齐 : 新疆大学出版社 , 2006 . [ 3 ]  马寅 . 中国少数民族[ M]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81 . [ 4 ]  科林·贝克 . 双 语与双语教育概论( 翁燕珩等译) [ M] .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8 . [ 5 ]  李红 杰 , 马丽雅 .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 M]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2008 . [ 6 ]  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新疆 民族语言 分布状况与 发展趋势[ M] .北京 : 北京语言 大学出 版 社 , 2002 .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Language Usag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ZHANG Mei
( School of Philology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 Urumqi , Xinjiang , 830054)

[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use and its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as well as the current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goal design . It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monopolized model and language use in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 The writer holds that the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should reflect the go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 and the goal design of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 In bilingual teaching , the use of ethnic and Chinese languages should be based on Chinese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ly achieve a gradual trans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 [ Key words]   Xinjiang ; ethnic minorities ; mode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 language use 〔责任编辑   赵黎娜〕 — 101 —



  本文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8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