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公民身份视角下的我国国家认同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4 09:01

  本文关键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大学》 2013年

公民身份视角下的我国国家认同建设研究

骆春梅  

【摘要】:构建公民的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选择。政治权力是一个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正常运行的核心要素。人们对这种权力的的认可或支持的程度,即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决定了国家政权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状况。政治权力的这种合法性,体现在国家的公民对现有政权体系的认可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民政治认同。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一种存在形式,公民的政治认同最终又落在国家认同上。因此,对国家认同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是国家建设的必要和关键的环节,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我们思考如何构建国家的认同时,发现其构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作为国家构成的最基础单元——国家公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每一个具体的公民,其思想和行为都会对其存在的组织或群体产生着这样或那样影响。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公民与国家的联结方式,以及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都影响着国家的认同建设,这些因素构成了公民身份的基本内容。基于对公民身份的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对公民权利与义务进行调适的过程中来实现国家的认同建设,这是本篇论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对我国的国家认同建设进行思考的结果。 从公民身份的视角来分析和建构我国的国家认同,既是对多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多民族国家公民认同多元化的整合。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成分构成的多元和复杂性,使我国国家认同建设更加艰难和复杂。因此,我国的国家认同建设就是要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将公民身份作为国家认同的前提,从而协调公民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使二者达到高度的统一,并将公民的民族认同导向国家认同,以此来促进我国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公民身份实现程度以及国家认同现状的基础上,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动态平衡关系中,寻求公民身份的确立与实现,来促进我国国家认同的建设,并对国家认同建设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以此来为我国的国家认同建设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指导,并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从而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郭忠华;;当代公民身份的理论轮廓——新范式的探索[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6期

3 张文安;政治心理的内涵、构成及作用探微[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张宝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5 赵秋生;贾鼎;;统一战线视域中的国家认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许纪霖;;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祁进玉;;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实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1期

8 张雪琴;;当代中国公民身份构建的原则与路径选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李瑞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认同”研究概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10 莫红梅;;多民族国家视域下的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J];教学与研究;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晓龙;当代中国国际意识的变迁与国家认同的重构[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颖;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9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科;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费孝通;边区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马戎;;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陈联俊;李萍;;公民意识教育中文化传统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郭艳;徐博东;;回归前后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变迁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王义桅;;中国人如何避免误读世界[J];重庆与世界;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甄言;[N];北京日报;2008年

2 肖勤;[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义桅;[N];东方早报;2008年

5 傅华;[N];光明日报;2006年

6 王义桅;[N];解放日报;2003年

7 顾骏;[N];解放日报;2003年

8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7年

9 熊培云;[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2 苏晓龙;当代中国国际意识的变迁与国家认同的重构[D];山东大学;2009年

3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红光;政治权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强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乔文华;新加坡国家认同的构建及其与现代化关系[D];西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霞;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2 李攀;;对公民身份双重维度的演变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张海夫;;公民社会的生成与公民身份的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4 赵光锐;;欧洲公民与国家公民:欧盟双重公民身份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明明;;从移民安全问题看欧盟的公民身份制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郭忠华;;公民身份的研究范式——理论把握与本土化解释[J];学海;2009年03期

7 郭忠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从崭新的社会政策角度全面考察公民身份[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1期

9 岳立涛;;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对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以山东农村X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蒋红军;;公民身份导向的城市化发展及其影响[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孟山;[N];华夏时报;2010年

2 迈克尔·J.桑德尔 王佳祺 编译整理;[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冯玉军;[N];检察日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绿 编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岳明珠;[N];中国商报;2013年

8 英国开放大学教授 恩靳·F·艾辛 郭忠华 译;[N];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陈小方;[N];法制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胡光耀;[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书文;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的平等[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和雪;公民身份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吴晓;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公民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君静;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于淼淼;T·H·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评析[D];吉林大学;2015年

7 李佳雯;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严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欢欢;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人身份的讨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少飞;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公民身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7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