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集安堂—一个南音曲馆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0:10

  本文关键词:集安堂—一个南音曲馆的人类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人类学的深度田野调查,从组织人类学视角针对一个典型的闽南南音曲馆——集安堂的结构模式展开细致研究。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南音曲馆,集安堂在福建南音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论文将集安堂视为共同利益社团,探讨南音与个人及社团内部的复杂关系,并通过个人生命史的访谈,进而揭示一个普通社团组织内部成员的复杂脉络,探寻不同的人是如何通过南音这个纽带而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群体,并且能够持续百年而不散地进行活动,形成一种推动南音发展的“组织”文化动力,从而为考察南音曲馆在地域文化网络中的组织意义提供一个集中的个案与解释框架。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分别陈述了选题意义、集安堂田野点状况、集安堂的组织构成、集安堂的内外活动、集安堂的人际关系与权力网络、集安堂与文化存续等主要内容。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纽带,南音促成人们组成上述集安堂之类的共同利益社团,而反过来,正是这种共同利益社团的存在,也使得南音这种地方性文化传统得以能够被保存下来,不至于被都市化与现代化的浪潮所湮灭,这种社团的力量正是我们在研究南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现象。
【关键词】:集安堂 共同利益社团 组织民族志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第一节 选题缘起——我与南音8-9
  • 第二节 研究综述9-14
  • 第三节 田野方法与资料14-16
  • 第四节 结构与框架16-17
  • 第二章 集安堂:田野点描述17-33
  • 第一节 南音与一座城17-19
  • 第二节 社区环境及集安堂布局19-24
  • 第三节 集安堂的历史24-33
  • 第三章 集安堂的组织构成33-58
  • 第一节 组织结构33-34
  • 第二节 成员构成34-52
  • 第三节 社团维持模式及财务状况52-58
  • 第四章 集安堂的社团活动58-88
  • 第一节 日常活动58-62
  • 第二节 周期性活动62-73
  • 第三节 临时性活动73-88
  • 第五章 集安堂的人际关系88-101
  • 第一节 集安堂的基本关系88-97
  • 第二节 集安堂的权力话语97-99
  • 第三节 共同利益与社团凝聚99-101
  • 第六章 结语101-105
  • 参考文献105-109
  • 后记109-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颖;南音唱腔社会审美的时代性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曾宪林;陈敏红;;泉州南音乐社运作的内部机制[J];福建艺术;2007年02期

3 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5期

4 孙星群;;福建南音文化区布局及形成原因述略[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5 王珊;;泉州南音的衍生、传承及其乐事活动[J];艺术百家;2006年03期

6 何昌林;南音十题(节稿)[J];中国音乐;1984年02期

7 陈敏红;;都市化泉州南音乐社初探——以泉州百源清池畔三家南音乐社为案例[J];科技资讯;2008年27期

8 乔建中;南音与“南音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杨红;乡俗礼仪中的民间戏班研究——对两个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J];中国音乐学;2005年03期

10 周显宝;;弦管表演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上)——闽南民间祭祖仪式与弦管表演的实地考查与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集安堂—一个南音曲馆的人类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61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