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尖扎嘛呢康及其相关的民俗文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2 22:11

  本文关键词:尖扎嘛呢康及其相关的民俗文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为指导思想,在查阅大量藏汉文献资料和总结及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应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以及本人在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尖扎嘛呢康的创建及其历史沿革,建筑结构特征,壁画艺术风格。其次以嘛呢康相关的当地一些民俗文化现象,置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此论述了尖扎嘛呢康的现实意义。从而我们在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振兴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本篇论文共有七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作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及论文预期目标。 第二部分主要简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嘛呢经轮概述;尖扎十二部族族源及形成和现状;尖扎嘛呢康的创建及其历史沿革,并简要介绍了嘛呢康下属三寺的历史沿革和分布状况。 第三部分论述了嘛呢大经堂和释迦大殿的建筑结构特征,并通过对嘛呢康壁画艺术进行分析,勾勒出嘛呢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规模和嬗变状况。本章内容还缜密地阐述了嘛呢康现存佛像、佛经、壁画的分布状况和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第四部分运用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查阅有关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形态方面的文献资料,对过去和现在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来源和消费结构特征作比较,从而较深刻地分析了嘛呢康的经济来源和支配状况。 第五部分通过对嘛呢康密切相关的并具有地方特色较浓厚的一些民俗文化现象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从而对这些民俗事象在文化层面上作了深层的剖析,试图探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六部分为尖扎嘛呢康的现实意义。主要从嘛呢康的宗教活动以及民俗节庆的开展,对该地区的社会生活所起到的作用入手,深入探讨了嘛呢康的社会功能和积极意义。 最后为全文总结部分。通过对尖扎嘛呢康及其相关的民俗文化研究,得出了嘛呢康不仅在继承和弘扬藏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当地民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财富方面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尖扎嘛呢康 十二部族 民俗文化 继承 弘扬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892.2
【目录】:
  • 摘要4-12
  • 绪论12-17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4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5
  •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及论文预期目标15-17
  • 第二章 尖扎嘛呢康的创建及其历史沿革17-63
  • 第一节 嘛呢经轮概论18-26
  • 一 嘛呢经轮的来源19-21
  • 二 嘛呢经轮的分类21-24
  • 三 嘛呢经轮制作及运转特征24-26
  • 第二节 尖扎十二部族溯源及形成26-32
  • 一 十二部族族源考述26-29
  • 二 十二部族形成29-31
  • 三 十二部族现状31-32
  • 第三节 尖扎嘛呢康的历史沿革32-46
  • 一 地理位置33-34
  • 二 嘛呢康的始建年代考证34-35
  • 三 "尖扎嘛呢"其名之由来35-36
  • 四 东珠仁钦与嘛呢康36-40
  • 五 嘛呢康初建及规模探析40-44
  • 六 1958年至文革时期的嘛呢康44-46
  • 第四节 益西尖措与嘛呢康的因缘46-55
  • 一 益西尖措其人及佛学造诣47-51
  • 二 益西尖措重建嘛呢康历史背景及规模51-54
  • 三 嘛呢康现状54-55
  • 第五节 嘛呢康下属寺院及分布状况55-63
  • 一 德加寺56-58
  • 二 知乎隆寺58-60
  • 三 尕吾寺60-63
  • 第二章 建筑特征及其壁画艺术风格63-73
  • 第一节 建筑结构与嘛呢水转经轮的制作特征63-68
  • 一 嘛呢大经堂建筑结构特征64-66
  • 二 嘛呢水转经轮的制作技术及其运转特征66-68
  • 第二节 嘛呢康现存佛像、佛经、壁画的分布状况及艺术特色68-73
  • 一 嘛呢大经堂中现存佛像、佛经、壁画的分布状况及艺术特色69-71
  • 二 释迦大殿中现存佛像、佛经、壁画的分布状况及艺术特色71-73
  • 第三章 经济来源与支配状况73-77
  • 第一节 经济来源74-75
  • 第二节 支配状况75-77
  • 第四章 嘛呢康相关的当地民俗文化77-93
  • 第一节 "灹乃"习俗及其文化内涵78-83
  • 一 "灹乃"习俗历史渊源79-80
  • 二 "灹乃"习俗文化内涵80-83
  • 第二节 "嘛呢会"习俗及其文化内涵83-87
  • 一 "嘛呢会"习俗历史渊源83-85
  • 二 "嘛呢会"习俗文化内涵85-87
  • 第三节 "背经"习俗及其文化内涵87-93
  • 一 "背经"习俗历史渊源88-90
  • 二 "背经"习俗文化内涵90-93
  • 第五章 嘛呢康的现实意义93-105
  • 第一节 嘛呢康对继承与弘扬藏族传统文化的意义94-98
  • 一 继承与弘扬藏族传统节日文化94-96
  • 二 继承与弘扬藏族传统服饰及歌舞文化96-98
  • 第二节 嘛呢康对当地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意义98-105
  • 一 商业经济的活跃与发展99-100
  • 二 旅游业的活跃与发展100-102
  • 三 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102-105
  • 总结105-108
  • 参考文献108-11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12-113
  • 后记113-1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传力;魏琴;蒙乃庆;;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2 石硕;;藏地山崖式建筑的起源及苯教文化内涵[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3 罗桑开珠;;论建筑的民族文化属性——以藏式建筑为例[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4 泥江坤;;藏族民居传统窗饰的特色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20期

5 郝占鹏;徐淑娟;张崇清;;略谈西藏宫堡——雍布拉康[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6 付志刚;何一民;;略论清代以来西藏城市的历史地位[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7 陈yN;;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论藏族建筑室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6期

8 达娃扎西;黄凌江;;西藏传统平顶民居建筑气候适应策略及其文化转意[J];华中建筑;2012年04期

9 焦自云;汪永平;欧雷;;关于吐蕃时期城市的几点思考[J];华中建筑;2012年06期

10 李兴华;;西宁伊斯兰教研究[J];回族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柏景;;川西地区藏羌高碉建筑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马珂;;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中木板瓦屋面的传承与发展[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姚准;景观空间演变的文化解释[D];东南大学;2006年

3 张雪梅;诸神的居所—西部中国的信仰社区[D];四川大学;2007年

4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仇银豪;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丁昶;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yN;“边玛墙”考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洁;藏族传统家具装饰艺术及风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闫会春;藏式古建木构梁柱连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阙龙开;宗教影响下之古城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建;现代藏语佛学院建筑创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晓阳;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沈欣;对藏式宗教建筑细部艺术的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爱文;甘南藏族社区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友利;西藏林芝地区传统居民气候响应技术研究及其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尖扎嘛呢康及其相关的民俗文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41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