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阿拉善蒙古民歌中的马匹毛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0:09

  本文关键词:阿拉善蒙古民歌中的马匹毛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阿拉善民歌作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典型代表,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反映着蒙古民族文化的本质。自从远古时期的马崇拜意识的形成,马成为通天之神后,马便同蒙古先民结下了不解的良缘。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马从神变为人们依托的挚友,从而又成为文化的象征,不知跨越了多少个历史阶段。在阿拉善民歌中,近百分之八十是赞马的民歌,既有赞颂马的功绩、赞美马的毛色、形容马的速度,也有描写马的活动和感谢马的恩德等。本文通过对阿拉善蒙古民歌中马匹毛色研究,来分析其在生成延续、嬗变融汇、扬弃拢聚中形成最优秀、最具活力的元素,体现了蒙古民族整体意识和地方特色,同时又浸透和贯穿着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人文理念与时代精神,更进一步地为研究阿拉善民歌、卫拉特蒙古民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部分,在搜集、整理和研究阿拉善蒙古民歌现状的基础上,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概括,马匹毛色文化特色,描述马文化在民歌中占据的独特而重要的位置。阿拉善蒙古民歌中的马匹毛色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即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无论是数量多上,还是在曲调上都超过了其他蒙古地区的长调民歌。 第二部分,由于地理环境各异,历史、风俗习惯不同,语言音调复杂便构成了阿拉善民歌中马匹毛色文化研究具有一些与与众不同的特色,如:宗教民歌、历史民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等。简要说明其受到的阿拉善蒙古人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愿望等方面的影响,重点探讨阿拉善蒙古民歌与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从宗教与文化的紧密性关系来揭示阿拉善蒙古民歌中马崇拜思维模式和祭祀形式,体现文化现象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隐喻性。事实上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一些古老而陈旧的马崇拜习俗和文化现象,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革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异,许多具象的文化事象已被象征的文化形态所代替。 第四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马己从古老的图腾崇拜转变为一种文化的象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前人搜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类型研究方一法,对阿拉善蒙古民歌中的马匹毛色象征进行分类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同时更进一步分析匹毛色在阿拉善蒙古人日常生活中所涵盖的深层文化底蕴,以便真正揭示马背民族的精神实质,为阿拉善蒙古民歌的研究,提供较为科学的数据和资料。 第五部分,阿拉善蒙古人在民歌传承发展中创造的观匹毛色文化,是灿烂的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阿拉善文化大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马的勇猛、坚毅、奔腾向前精神,却始终伴随着这个民族,影响着这个民族,融汇于这个民族,成为其民族精神的本质所在,伴随着他们从历史走向今天。阿拉善蒙古人创造的诸多马匹毛色为代表的马文化,将使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从而促进阿拉善在和谐发展中实现又好又快,达到人们期盼的美丽与发展双赢。 结语,阿拉善蒙古民歌的马匹毛色研究属民俗文化学的范畴,但是所涉猎的学科却远远不限于此,因此对其进行跨学科、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阿拉善蒙古人马匹毛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传承的过程,是与蒙古族的历史同步进行和发展的,但是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通过研究阿拉善蒙古民歌的马匹毛色文化,弘扬马的精神,对提高民族凝聚力,发扬勇猛、坚毅、奔腾向前的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阿拉善 蒙古民歌 马匹毛色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J60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正文10-85
  • 参考文献85-88
  • 附录88-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勇;;阿拉善左旗胡杨林风光[J];中国作家;2013年03期

2 乌云巴图;解读阿拉善[J];森林与人类;2004年11期

3 何华保;;瀚海绿洲—阿拉善左旗[J];华北民兵;2005年03期

4 ;“苍天般的阿拉善——呼和浩特阿拉善”文化艺术周在首府隆重举行[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2年01期

5 田智勇;;阿拉善的石头会唱歌[J];商品与质量;2012年15期

6 吉瑞钦;;阿拉善左旗严肃处理毁林案件[J];内蒙古林业;1981年01期

7 吉瑞钦;;为沙漠添绿的人们——阿拉善左旗腰坝绿化队[J];内蒙古林业;1981年08期

8 乌兰少布;从宁夏与阿拉善纠纷看近代内蒙古的省旗矛盾[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9 ;内蒙阿拉善盟发现兴贩库印[J];中国钱币;1995年04期

10 马玉蕻;;歌唱中的行走——阿拉善纪游[J];丝绸之路;2013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优平;;在阿拉善[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2 胡日查;;清代汉族移民在阿拉善和硕特旗的开发活动——以阿拉善左旗蒙古文档案为中心[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3 多福学;多海伟;刘志宁;马文超;;阿拉善盟2010年夏季干旱成因探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4 那木吉勒策林;乌尼孟和;达尔加;于长青;;阿拉善传统游牧的变迁及其生态影响[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5 包文胜;;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综述[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6 王旭东;侯琼;刘克利;王晓丽;孙红斌;冯震;;基于灰色关联法的阿拉善盟棉花气候适宜度细分[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7 李秀丽;双全;乌云;乌尼孟和;陈泽明;;阿拉善双峰骆驼肉品质分析[A];2012中国驼业进展[C];2012年

8 杨丽桃;;内蒙古地区2009年气候对牧业的影响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刘珍;;浅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生态建设问题——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连年发生沙尘暴所想到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周志宇;邹丽娜;颜淑云;秦_g;;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灌木资源特征及其保护对策[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嘉;阿拉善,来了一群企业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刘少华;苍天般的阿拉善[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清代阿拉善霍硕特旗档案[N];中国档案报;2009年

4 记者 呼跃军;阿拉善开发区着力推进化工项目[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内蒙古记者站 张德华 连东先;阿拉善打出“神秘牌”[N];中国旅游报;2000年

6 孙一帆 陆建忠 赵晓丹;阿拉善:从边缘走进主流[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7 记者 丁铭;万种风情阿拉善[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包秀文 牛甜;阿拉善:4万人搂发菜,1.2万平方公里植被遭破坏[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本报记者 龚国军;沙尘暴源头的启示[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李云;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即将落户内蒙古阿拉善盟[N];中国工业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德义;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自然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阿拉腾苏OH德;阿拉善地区蒙古穆斯林信仰文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罗冬梅;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产业类型选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乌能其;阿拉善和硕特蒙古八首经典礼歌历史文化传承[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5 巴德玛;阿拉善报(蒙文版)史探[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孟根其其格;清与民国时期阿拉善地区喀尔喀移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宝勒格;阿拉善蒙古民歌中的马匹毛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8 娜布其;阿拉善额济纳土语的特殊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彩虹;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藏传佛教历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道日娜;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财政相关问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阿拉善蒙古民歌中的马匹毛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1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3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