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敖鲁古雅驯鹿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9:31

  本文关键词:敖鲁古雅驯鹿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迁移的过程中,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形成和完整地保留了最具民族特色与最富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驯鹿文化;运用SWOT分析法,从敖鲁古雅驯鹿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对策,以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并实现敖鲁古雅驯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学院旅游管理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敖鲁古雅 驯鹿文化 旅游开发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TDIS战略的呼伦贝尔旅游形象塑造与营销研究”(NJSY12235)
【分类号】:C95;F592.7
【正文快照】: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居住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过着独具特色的放牧驯鹿和狩猎生活。敖鲁古雅鄂温克人视驯鹿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把野生驯鹿叫“索格召”,驯化后半家养的驯鹿叫“奥苒”[1]。由于一直从事游猎与饲养驯鹿,有着悠久历史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被称为“使鹿部落”。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向晖;敖鲁古雅:一个狩猎部落的最后背影[J];民族论坛;2004年01期

2 陈天禾;;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敖鲁古雅[J];华人时刊;2011年12期

3 梁雪萍;崔永军;;少数民族村落的生态移民困境研究——以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21期

4 卫西谛;;敖鲁古雅:骨血里的诗意[J];董事会;2010年05期

5 孟亮;;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文化适应心理的跨文化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1期

6 谢元媛;;文明责任与文化选择——对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事件的一种思考[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7 赵光;;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J];报刊荟萃;2004年06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勒得尔图;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的历史变迁[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谢国明 汪波 江夏;“我们赶上了好时代”[N];人民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唐红丽;“三少民族”的发展重在“与时俱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孟召华邋曲维东;保护最后的狩猎部落[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巴特、王海涛;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首次出山“取经”[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广文;留在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本版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郝时远 口述 何青花 整理 本报记者 赵志研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人类学博士 何群;让历史告诉未来——鄂伦春和鄂温克两个民族实现定居50年后的追思[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何群;应注意对移民群体社会、文化形态重新估价[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政府;敖鲁古雅:“使鹿部落”蒸蒸日上[N];中国民族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国新;从原始部落走向现代文明[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达汗;论鄂温克族的族际婚姻[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敖鲁古雅驯鹿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84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