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乌兰牧骑及其艺术——以内蒙古九支乌兰牧骑的调查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07 21:32
  乌兰牧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内蒙古草原建立起来的小型文艺工作队。乌兰牧骑装备轻便、队员一专多能、团队人少精干,便于流动而适合了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特点。乌兰牧骑将传承与创新为一体,创作与表演为一身,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功能为一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内蒙古草原音乐、舞蹈、器乐、曲艺、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民族文艺人才培养以及广大农牧区文艺生活的现代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乌兰牧骑扎根民族文化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建设,走出了一条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浓厚,时代特色鲜明的基层文艺道路,其几十年来创造出的丰厚成果和探索出的丰富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对于今天继承乌兰牧骑传统、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发展乌兰牧骑事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对于整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文艺建设事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自己所积累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方法以及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结合背景论方法、音乐形态学方法及口述史方法,把乌兰牧骑及其艺术的兴衰迁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其所依存的社会文化脉络和历史过程中来认识其历史与变迁。因...

【文章页数】:3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
    二、研究概况
    三、田野调查资料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乌兰牧骑的创建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1.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中国文艺团体的形成
        1.1.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后文艺社团的建设与转型
        1.1.2 内蒙古专业文艺团队的建立及团体模式的经验
        1.1.3 内蒙古群众文艺的兴起
    1.2 乌兰牧骑的诞生及发展
        1.2.1 乌兰牧骑的初创及其活动
        1.2.2 乌兰牧骑的普及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乌兰牧骑的构成与运作机制
    2.1 乌兰牧骑的规模与队员构成
        2.1.1 乌兰牧骑的基本规模
        2.1.2 乌兰牧骑队员构成
    2.2 乌兰牧骑队员的来源
        2.2.1 具有学校教育背景和文化工作经历的人员
        2.2.2 多数演员是爱好文艺的农牧民子弟
        2.2.3 民间艺人
    2.3 乌兰牧骑的运作模式
        2.3.1 业务工作的运作模式
        2.3.2 乌兰牧骑的日常生活
        2.3.3 后勤工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乌兰牧骑的歌舞创作及演出
    3.1 乌兰牧骑的歌曲与歌唱
        3.1.1 从一位歌唱家的演唱曲目看乌兰牧骑歌唱艺术
        3.1.2 从一位作曲家的创作歌曲看乌兰牧骑歌曲创新机制
    3.2 乌兰牧骑的舞蹈艺术
        3.2.1 舞蹈基本功练习
        3.2.2 舞蹈节目
        3.2.3 安代歌舞的多元化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乌兰牧骑与器乐、曲艺、戏剧艺术
    4.1 乌兰牧骑与民族器乐的舞台化
        4.1.1 乌兰牧骑乐队中的四胡
        4.1.2 乌兰牧骑乐队中的马头琴
        4.1.3 乌兰牧骑乐队中的手风琴
    4.2 乌兰牧骑与蒙古族说唱艺术的舞台化
        4.2.1 乌兰牧骑好来宝艺术的舞台化
        4.2.2 毛儒的叙事民歌唱演
    4.3 乌兰牧骑的戏剧节目
        4.3.1 小型戏剧节目
        4.3.2 编创大型蒙古剧《安代传奇》
        4.3.3 经典剧目演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革”时期乌兰牧骑的沉浮
    5.1 “文革”前期的乌兰牧骑
        5.1.1 各地乌兰牧骑状况(1966—1971年)
        5.1.2 乌兰牧骑的一些演出活动
        5.1.3 乌兰牧骑特定的演出节目
    5.2 “文革”后期乌兰牧骑的恢复重建及演出
        5.2.1 “草原红歌”的兴盛
        5.2.2 多元化演出节目的复苏态势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乌兰牧骑
    6.1 改革开放初期乌兰牧骑的探索与调试
        6.1.1 乌兰牧骑运作方式的调适
        6.1.2 草原歌曲的创作与传播——以乌兰牧骑作曲家宝贵及其代表作《雕花的马鞍》为例
    6.2 市场经济语境下的乌兰牧骑
        6.2.1 有偿演出与辅导
        6.2.2 乌兰牧骑与企业合作
        6.2.3 乌兰牧骑演员的打工经历
        6.2.4 个人售票演出
    6.3 乌兰牧骑艺术的地方性回归与民族风格的彰显
        6.3.1 地方艺术品牌的打造——库伦旗乌兰牧骑舞剧《安代之歌》
        6.3.2 从土默特左旗乌兰牧骑的案例看代表性艺术表现形式在乌兰牧骑中的传承
    6.4 近年来乌兰牧骑的新定位与发展
        6.4.1 乌兰牧骑的新定位
        6.4.2 乌兰牧骑团队模式的创新与拓展——安达组合、双合尔组合、奈热组合的例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安代舞剧《安代之歌》部分剧情图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47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947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