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贵州省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6-05-26 22:19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发布日期:2013-05-24 | 浏览()人次 | 投稿 |  ]

钱祖轩

贵州省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从江县法律进苗乡。

  

贵州省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丹寨县扬武乡羊排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热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

  

贵州省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镇宁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水晶玻璃工人生产现场。

  

贵州省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荔波县瑶山乡开展双语教学。

  

贵州省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水城少女采茶忙 唱响彝乡致富歌。

 

贵州省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普安县窝沿乡官田村“八人党小组”带领群众抓产业。


  编者按

  贵州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全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入贯彻落实2012年国发2号文件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繁荣共生、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近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在福泉市召开,其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简称“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12条”),总结交流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努力把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今日,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本报联合刊发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12条”的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三都水族女党员韦应丽在党组织帮助和鼓励下,牵头组建“水族马尾绣工艺品协会”,带动50多名水族妇女加入到马尾绣商品化制作中,每人年均销售收入达8000元以上。

  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抓实思想教育、建强人才队伍、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工作体系,努力把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增添助力。

  黔南州:凝聚党群连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举办少数民族干部专题培训班等方式,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规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功能,大力开展双语教学。都匀市将坝固民族小学列为双语教育联系点。荔波县立足瑶山乡实际,开发制作《瑶族素质提升》系列瑶语课件,并跨区域与广西邻乡共同开发制作《走出瑶山》、《瑶胞学法》等瑶语课件,建立两省区远程教育互联共建工作机制。

  开展“党的惠民政策进万家”及“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忆红色岁月”广场电影展播、“高唱民族歌曲·喜迎党的十八大”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比赛等活动,把党的惠农政策、民族政策、重大精神部署等融入节日庆典中。荔波县运用好布依族“六月六”、水族“卯节”、瑶族“冲喜节”、苗族“古藏节”等重大节日活动,打造《水韵樟江》大型实景演出,充分展示布水苗瑶少数民族文化,深化少数民族党员、群众感党恩的意识。

  挖掘运用好民族特色资源,以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核心,推动民族地区加速发展。贵定县音寨村党总支打造“金海雪山”旅游文化品牌,弘扬布依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惠水县好花红村党支部充分运用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发源地、“中国金钱桔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的特色优势,打造《好花红》文化品牌,建设“千户布依寨”,发展金钱桔种植产业,在传承保护布依文化的同时,带动民族村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培育促发展,把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与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建设相结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富民型农村”、“效益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示范点为抓手,培育“水族马尾绣工艺品协会”、“水乡风情文化旅游协会”、“九阡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带民增收经济实体。

  充分发挥组织工作优势,整合农委、扶贫局、民宗委等部门项目资源,突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编制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完成340个项目库的建设,项目总投资43918万元。完成全州59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乡镇扶持计划及方案,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436万元。

  “在推动发展中聚民心、在联系服务中暖民心、在攻坚克难中赢民心。”各级党组织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带动产业发展上、便民利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中。“背篼干部”、马帮驮水队……一支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服务队活跃在基层一线,凝聚起党群连心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黔东南:让党的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增进民族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四个长效机制,建立县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和社区综合服务站,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格局,为加强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深化375个农村“组管委”试点工作,推广锦屏县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模式,引导民族地区族长、寨老等村寨带头人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调解纠纷,建立村级调解、乡级调解、诉前调解三道防线,最大限度地减少民族地区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实现由“堵”到“疏”的转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扎实开展“讲访帮促”活动,全州15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主动下访、带头包案,化解信访事件920件,化解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活动,全州1.2万名基层党代表活跃在基层,服务群众解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以雷公山、月亮山等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为主战场,整合资源,整乡推进,连片开发,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近年来,全州共投入11.5亿元,实施1131个村整村推进,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2万人,仫佬族纳入国家较少民族扶持规划。

  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引领全面开展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重点抓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飞歌等52个项目、68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祭尤节等175个项目、206个保护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版《苗族古歌》、《仰阿莎的传说》等一批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系列书籍,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充分把传承民族文化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采取苗语、侗语、畲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同声翻译、同步传播”党的十八大精神,让党的政策进入千家万户,筑牢全州各族人民“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高地,坚定各族人民同步建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和决心。

  黔西南州:筑牢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执政基础

  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少数民族党建与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拓展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构建和谐的平台,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打破地域和城乡界限和社会形态转型等带来的新变化,探索建立跨地域为重点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优化组织结构。针对民族交错分布、产业相连、地域相邻实际,打破经济结构和属地管理界限,探索建立以跨所有制为重点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优化组织功能。打破条块分割、行业分明界限,探索建立以跨行业单位为重点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优化组织活动。目前,全州建立跨省区联合党组织7个,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党组织273个,建立党小组146个,组委会48个.

  采取“驻村工作组+帮扶部门+重点村+群众”的“四方联手”模式及其“驻村工作组党组织+帮扶部门党组织+重点村党组织+产业园区(专业协会或合作社)党组织”的“四方联建”模式,做到组织设置共建、党建资源共享、组织活动共创、能人党员共育。

  采取“1+1”党组织结对模式和“1+X”党员结对模式开展结对共建,在全州打造千个功能齐备的农村党员活动室、选派千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社区)党组织挂职、扶持千名农村党员创业能手、在结对共建的1000多个村(社区)党组织构建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把党建工作与发掘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程,基层文化骨干和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三路”(公路、铁路、水路)为依托,以“五区”(水库移民区、资源矿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在全州创建党建示范点、示范线。目前,建立州级党建示范点100个,分别建立公路、铁路、水路党建示范带。

  册亨县组织“亨通”民族艺术团多次参加国家、省、州文艺展演,举办布依文化年活动,开辟民语新闻频道和党建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发送“中华布依第一县——册亨党建手机报”。望谟县以灾后重建、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引进香港祥业集团公司共同合作,建设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旅游城市综合体。  

  八面来风

  镇宁: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

  积极构筑发展平台,大力打造“少数民族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投入2000万元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通过退税、免税、无息小额担保贷款、“三个十五万”政策和党员家庭创业基金等进行大力扶植。目前,有37户少数民族农民工享受“三个十五万”优惠政策,2户享受8万元妇联无息小额担保贷款,17名少数民族党员共获得党员家庭创业基金34万元。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大力扶持返乡创业能人创办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各种联合体,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增强发展硬实力。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加强党的领导。目前,共设立66个合作社党组织,221个专业协会党小组,选派4名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依靠协会和合作社牵头,大力发展以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和“冷水鱼”等特色畜牧业产业,拓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渠道。大力实施“双向培养”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有技能、懂管理的优秀少数民族创业者发展为党员,将少数民族党员中的优秀中青年培养为懂管理、懂经营、能带富的发展型党员。

  帮助返乡少数民族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针对存在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号召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返乡创业少数民族担保贷款3000余万元。良好的平台、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出务工的大批少数民族农民工回乡创业,创业园区内从事水晶生产加工的企业从最初的22户发展到107户,2012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

  威宁:培育少数民族骨干力量

  注重选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采取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方式,381名发展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占全县科级干部总数的41.1%。

  注重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村任职。采取下派任、公开考等措施,先后选派222名“五类”干部到“五类”村(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离职干部回原籍村)担任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全县“一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达96.5%,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少数民族干部有1088人,占26.8%。

  注重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素质能力。开办35个乡镇“周末党校”和“威宁自治县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在线学习平台,采取派出外学、县内培训等方式,大力提升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发展能力。

  沿河:帮少数民族党员增收带富

  加大优惠政策扶持。结合党建扶贫、“减贫摘帽”和干部下基层等工作,派出工作组到少数民族村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支持产业项目实施,着力改善民生。对有创业带富能力的少数民族党员,产业项目给予扶持,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和能人党员扶持基金给予倾斜,贷款利息政府给予补助,技术信息服务给予优先。

  培育特色产业带动。规划建设以“三线四园”(326国道沿线、官石公路沿线、乌江沿线和官舟山羊产业园、新景茶叶产业园、谯家核桃产业园、沙子空心李产业园)为重点的“乌江产业党建长廊”示范带,充分发挥20个“产业党组织”、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大学生党员创业园”等作用,大力发展土家特色产业,带动了生态茶烟果蔬等20多万亩土家特色产业的发展。

  扶持民族企业引领。通过组织引、政府帮、党员带,鼓励少数民族能人党员创业,并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和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引导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全县12个以生产经营酒、烟、茶、食品等为主的土家特色产品民族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2亿多元。

  三都:激发少数民族干部活力

  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大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力度,近两年来新提拔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到90%以上。投入1950万元建设20个乡镇干部交流周转宿舍,解决边远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选优配强村级“两委”主要负责人,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

  激发党员队伍活力。着力培养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建立党员群众“1+1”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在少数民族村寨建立“支部+党员+寨老(水书先生)”模式,让具有“双重身份”的少数民族党员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参与村寨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培养600多名农村“土秀才”、“田专家”、水书传承人、马尾绣工艺能手等乡土人才,开展“带头学科技、带头用科技、带头发展乡村经济,帮助群众科技致富”的“三带一帮”结对活动,服务基层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知识问答

  什么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12条

  答:“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12条”是指以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意见》共有12条具体规定:一是抓实思想教育、构筑“精神高地”,着力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1)抓实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2)抓实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党性党史教育;(3)抓实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感党恩淳民风”教育。二是建强人才队伍、培育骨干力量,着力打破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人才瓶颈”;(4)建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型领导班子;(5)建强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6)建强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三是紧扣基层实际、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7)紧扣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分布特点优化党组织设置;(8)紧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党的活动;(9)紧扣民族地区民风民俗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四是健全工作体系、落实工作责任,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10)健全党建责任体系;(11)健全党建保障体系;(12)健全党建考核评价体系。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前一则: 共栽民族团结之花 共享繁荣发展硕果
  • 后一则: 一次肩并肩的“拥抱”

  •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50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