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

发布时间:2016-05-30 15:00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民族研究》 2014年06期

投稿

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

 

【摘要】: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学界目前主要从客观性视角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相关议题,而缺乏从主体性角度的审视。国家认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交互实践的产物。因而,从主体性视域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建立在人民主体性基础之上,主体性构成各民族现代国家认同的生成点。将少数民族的个体主体性、群体主体性和类主体性辩证统一,通过少数民族的公民身份、56个民族大家庭成员的群体身份、中华民族身份的培育,从而建构起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稳固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D032
【正文快照】: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社会是毫无疑义的。中国的现代民族概念,主要来源于西方民族理论在清末对中国的影响。?“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概念,其形成于清末民初。?“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指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基本特征是这些民族的人口与汉族相比占少数。随着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崔新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石培玲;;[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4 韩锦春;[J];民族研究;1987年06期

5 郝时远;[J];民族研究;2004年06期

6 王建娥;;[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7 钱雪梅;;[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8 马俊毅;席隆乾;;[J];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9 杨思机;;[J];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10 王振亚;;[J];政治学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廖建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桑扎;贡保扎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王浩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海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邵艳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陈彬;;[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8 袁家群;[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张道升;[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汤文曙;陈明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宫睿;;[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王海滨;;[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薛宁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5 陆心宇;;[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吕静;;[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陶达;;[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华;;[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熙恩;;[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月岭;;[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D];苏州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D];苏州大学;2010年

7 任雪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美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春常;[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顾远飞;[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沈洁;[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小海;[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赵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占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秀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珊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警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庆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海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李禹阶;[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桑玉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郝时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陈志明,罗左毅;[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金炳镐;;[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7年04期

7 杨立新,朱呈义;[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8 包心鉴;[J];理论学刊;2004年02期

9 孙宏云;[J];历史研究;2004年05期

10 韩锦春 ,李毅夫;[J];民族研究;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高山;;[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践;;[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艳;[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皓;[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子愿;[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魏新;[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宝林;[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闫苗;[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51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