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龙岩市少数民族乡村_少数民族乡村教师_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贴近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6-08-01 10:05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贴近性思考

思想汇报

  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在内的综合过程,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推进少数民族乡村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巨大便利,但如何提高传播效果,达到“传通”的目的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围绕“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生活”这一课题,笔者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俗称独坡八寨)的上岩、坪寨两个侗族村寨和孟冲苗寨进行了为期近两年时间的多点民族志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在独坡八寨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实践中,媒体围绕“贴近性原则”开展了一些创新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些创新活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理性分析,以增强创新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乡村政治文明建设。
  一、对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贴近性”创新活动的理性分析
  在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电视台、宣传部、县委办,以及独坡乡政府的采访中了解到,媒体在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中,结合民族文化心理习惯,采取了一些贴近受众心理的新形式。在独坡乡的侗苗村寨调查中也发现,这些新形式传播在村民中非常受欢迎,大大增强了政治传播效果。

简历大全


  通道县有十四个乡镇可以收看到县电视台节目,为了让老百姓愿意看节目,容易接受节目内容,通道县电视台根据地方的文化心理特点,改变了传统政治传播的纯新闻播报形式,大量采用侗戏、侗歌、多耶、三句半等群众熟悉,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政策信息。比如,在宣传自治条例和计生工作政策时,通道电视台特意请了著名的琵琶歌王一一坪坦的吴勇材对相关的政策信息用侗歌进行编排,很受老百姓欢迎。
  在政策宣传方面,,通道县电视台的重要做法之一是节庆宣传。通道侗族被称为“万节民族”,一年中的每个月都有节庆,县里充分利用节庆来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了比较著名的几大节庆宣传活动:一是“大戊梁歌会”,每年一次,四月中旬在牙屯堡镇举办;二是在独坡乡乡政府所在地木瓜村举办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族的“六月六情歌节”;三是每年正月初三在独坡乡上岩坪寨举办的“月地瓦”活动;四是每年举办的芦笙文化艺术节。节庆中常常利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多嘎、多耶(侗族对舞蹈和侗歌的称呼)等来进行政策宣传。如2011年6月6日在独坡乡乡政府所在地木瓜村举办的侗族“六月六情歌节”,节目表演就有用侗歌来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村民选举活动的内容,有一万多人现场观看了节目。由于政策信息传播到位,计生工作在这些少数民族村寨开展得非常顺利。

作文


  在对通道侗族自治县创新传播形式的理性分析中发现,民族文化所铸就的心理习惯对传播形式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学者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认为“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和准则的顺应。每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他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创造物了。”
  文化和民族不可分离。著名民族学专家林耀华先生也指出,“文化与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民族。一个人们共同体在自身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共同的文化并形成了民族;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在发展中必然也要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世代影响着该民族群体及其每个成员,而一个民族群体又靠这种传统文化紧紧凝聚在一起。因此,该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为本民族全体成员所共有,一方面又与其他民族相区别。”
  饭养身,歌养心。侗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侗族创造了侗戏、多嘎、多耶、芦笙表演等传统文化形式;而由于文化的传播,与侗族相邻居住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苗族同胞也有着与侗族相同的文化习俗。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已经浸润进民族的心灵,成为民族血肉不可分离的部分。曾经在侗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对侗族村民不愿意投资小孩教育,而热衷于民族文化事业活动很是不理解,这其实正反映了民族文化心理习惯的重要影响。

作文


  二、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贴近性”策略思考
  通道电视台的“行走侗乡”栏目,因为报道的内容生活气息浓厚,报道形式贴近、生动,初期非常受观众的欢迎,但后来却办不下去了,原因是节目内容跟不上,能报道的题材人物都被报道完了;另外,天天用多嘎多耶来报道政策等政治信息,报道形式单一乏味。通道电视台面临的这一问题正是传媒在政治传播中容易表现出的枯燥和程式化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传播效果的大幅减弱。针对少数民族乡村的文化心理特点,做好少论文联盟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深入下去,真正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对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贴近性原则”有更明晰和自觉的把握。
  一是传播内容的贴近性。政治学者王浦劬先生对“政治”概念的界定中认为,政治指“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而民族政治学者周平认为“少数民族政治就是少数民族整体或个人力图通过一定的政治权力来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过程。”政治的本质和内涵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因此,要做好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工作,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传播内容的利益价值。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与汉族大体一致的国家利益关系,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民族仍然保存了对本民族的认同和本民族的特殊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具有民族、地域和群体特色。国家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为了照顾和保障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关系。因此,在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工作中,需要深入民族村寨,调查了解少数民族村民特殊的利益需求,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与民族村寨独特需求中,找准切入点,选择好报道内容和形式。 思想汇报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毕业论文 论文网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生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0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80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4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