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太岳山人工林地力影响因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2:53
【摘要】:本研究以8种林分类型(20年油松林、40年油松林、80年油松林、100年油松林、40年油松间伐林、皆伐后40年生的油松林、20年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以及20年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地力状况,指标包括土壤pH、田间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容重、毛管孔隙度、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有机碳、无机氮、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利用地力评价方法和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分析,旨在为太岳山人工林地力维持措施的制定提出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油松林土壤容重随着林龄逐渐降低,而土壤含水率则相反,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表现为一定的表聚效应。(2)三种林型土壤铵态氮、全氮含量上层土含量高于下层土。混交林下层土有机碳、无机氮含量最高,微生物生物量则表层土含量高。(3)人为干扰下(皆伐和间伐),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田间持水量均比对照样地高。微生物生物量氮、磷皆伐林最高,对照油松林最低。(4)地力评价表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硝态氮对土壤地力影响较大。土壤综合指数排名前四位的是:40年生油松间伐林、40年生油松林、100年生油松林和皆伐后40年生长的油松林。上层土 80年生油松林地力评价得分最低,80年生油松林的蓄积量和细根生物量较大,表明其生长迅速,土壤养分消耗过多,地力评价指数较低。(5)经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C:N和C:P与我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P素含量供应充足,但N:P 比平均水平偏低,说明本地区森林土壤仍然受氮限制。
【图文】:

经营措施,物理性质,皆伐,油松林


土层逡逑Soil邋layers逡逑图3-5不同林分类型人工林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逡逑Figure邋35邋Soil邋microbial邋biomass邋carbon,邋nitrogen邋and邋phosphorus邋in邋different邋soil邋layers邋of邋different逡逑forest邋types逡逑3.3不同经营措施土壤性状分析逡逑3.3.1不同经营措施土壤物理性状逡逑在不同的经营措施下(皆伐、间伐),将同龄的油松林作为对照组,进行土壤物逡逑理性质的比较。皆伐措施使得土壤含水率比间伐林、油松林高,皆伐林与间伐林、油逡逑松林两者差异显著,而间伐林与油松林差异不显著三种林分的含水率排序为:皆伐林>逡逑间伐林邋>邋油松林。在皆伐与间伐的经营措施下,土壤容重有所提高,三种林分的容重逡逑数值分别为:KZIg/cm'邋0.96邋g/cm3、1.25邋g/cm3,但三种林分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逡逑22逡逑

土壤生态,经营措施,化学计量比,皆伐


逦SL.M逡逑林型逡逑图5-2不同林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逡逑F:igure邋5-2邋Soil邋ecological邋stoichiometry邋of邋different邋forest邋types逡逑5.3不同经营措施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逡逑由图5-3结果表明,,从总体趋势来看,经过皆伐与间伐的人为干扰,土壤C:N、逡逑C:P、N:P比值均比对照油松林数值偏大,上层土三种化学计量比值均比下层土大。逡逑在C:N的比较中,皆伐林分别 ̄对照油松林、间伐林差异显著,而对照油松休、逡逑间伐林各土层之间碳氮比值差异不品著。在0-10cm丨:纪中,三种经营措施下碳氮比逡逑值排序为:皆伐林最高,间伐林次之,对照油松林最低,数值变化在8.75-14.42之间。逡逑在10-20cm屮,皆伐林与对照油松林、M伐林差异显著,而对照油松杯、间伐林之间逡逑的差异性与上层土一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逡逑在C:P比较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正国;钟琼和;曾少玲;李孟;;桉树人工林地力减退原因的调查及保护措施[J];热带林业;2009年03期

2 杨新民,杨文治;干旱地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平衡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1988年03期

3 高扬善,林嘉庆,戴荣国;单线循环曲线索道的试验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1988年01期

4 J.D伦哈特;小亨特;J.A布莱卡德;叶磊;;东得克萨斯州非荒地火炬松和湿地松人工林的地位指数方程[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1989年04期

5 盛炜彤;;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林业科学研究;2018年01期

6 李跃林,李志辉,李志安,任海;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灰色关联分析[J];土壤与环境;2001年03期

7 黎新宇;李保彬;唐志强;叶榕标;潘俊光;;粤东丘陵山地桉树人工林培育新模式示范研究[J];乡村科技;2019年26期

8 徐年声;王群;;人工林地菇场的推广应用[J];中国食用菌;1997年01期

9 夏国威;吴云杰;朱四喜;;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护研究进展[J];温带林业研究;2018年01期

10 周怀平;关春林;杨治平;解文艳;;不同树龄仁用杏人工林地土壤水肥状况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瑜琴;赵景波;;长安地区人工林地土层干化与恢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罗盛旭;李金英;;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查轩;黄少燕;;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李坤;郭加;董丽;;北京市远郊平原地区人工林中外来人侵植物特征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5 侯悦龙;陈学勋;常伟东;;敖汉旗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分析[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6 董国涛;杨胜天;吕洋;白娟;;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随暴雨径流的迁移特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马爱平;为我人工林生产经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N];科技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史玉萍;传递好护绿爱绿的职责[N];青海日报;2019年

3 记者 谢运和;叶县人工林地成了鸟儿的天堂[N];平顶山日报;2005年

4 英亮;山西对9种资源综合估价[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记者 尤佳;山西9种资源综合估价总额全国第一[N];发展导报;2006年

6 记者 原建军 杨斌鹄 实习生 罗跃跃 王勇;尽快解决“保护神”护林费用[N];西安日报;2003年

7 本报通讯员 史玉萍;戈壁滩上的“守绿人”[N];柴达木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立明;岷山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社奇;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智勇;商品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环境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4 涂洁;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水—碳耦合规律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丁军;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地生态学特征及其水土保持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恰咛;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种群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 史佳伟;太岳山人工林地力影响因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3 刘艳君;《欧洲人工林技术》(第2章和第9章)翻译实践报告[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4 迟淑辉;《欧洲人工林技术》(第6章和第11章)翻译实践报告[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5 曾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提取南方人工林林下地形与单木参数[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6 许明贤;桉树人工林的清林装置设计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7 王嘉琛;多代尾叶桉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8 梁卿雅;海南岛典型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9 韦维;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林分生长状况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D];广西大学;2018年

10 覃文娟;不同世代与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9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09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