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阴山北麓武川县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与土壤保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9:14
【摘要】:本文以阴山北麓武川县为研究区,选取典型样地,以不同林分类型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林和天然草地作对比,对不同林分类型下枯落物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测定并结合数理统计法分析,探讨公益林与天然林之间对于水源涵养及土壤保育功能的影响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阴山北麓土层薄土质差,不同林分类型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为2.3%-23.7%,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率呈递减趋势。土壤容重随上层加深而变大,毛管孔隙度随着容重变大而变大,非毛管孔隙度呈变小状态。土层0-1Ocm山杨桦木林容重最小为0.67g.cm-3,樟子松最大为1.29g·cm-3。次生林土壤的蓄水能力最好,水源涵养能力较好,土壤容重对土壤孔隙度影响明显。上壤入渗实验表明13种植被群落下入渗速率均在0-10min急剧下降,在10-30min上壤入渗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变缓并逐渐趋于稳定;入渗开始30min后土壤入渗速率基本维持稳定,即已达到稳渗状态。2.天然林土壤有利于积累有机质,显著高于其他各林分,且各林分类型表层土壤有机质高于下层土壤的有机质。灌木林土壤有机质明显低于乔木林,草地土壤有机质低于灌木林。各林分类型有机质含量在2.17g·kg-1-42.27g·kg-1,油松林有机质含量低于天然林。全氮与pH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有机质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碱解氮与pH之间存在及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3.对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类型总蓄积量为0.74t·hm-2-5.09t·hm-2,落叶松林蓄积量最大,樟子松林最小。天然林的蓄积量大于人工林,半分解层蓄积量均大于未分解层。各林分类型的持水量呈现随时间的变化而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林地枯落物吸水速率趋势相同,天然林吸水速率较大,其次油松人工林,灌木林吸水速率最差。在各林分类型中,落叶松林蓄积量最大,最大持水量最高,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也最好(9.051 t.hm-2);油松、山杏混交林(2.847 t.hm-2)次之。
【图文】:

阴山北麓武川县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与土壤保育研究


图2武川县地理位置图逡逑Fig.2邋Geographic邋location邋diagram邋of邋Wuchuan邋county逡逑3.邋2地形地貌逡逑

阴山北麓武川县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与土壤保育研究


图3武川县公益林分布图逡逑Fig.3邋Wuchuan邋County邋public邋welfare邋forest邋distribution邋map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继军;马青艳;孟林;梁慧春;王冬;;辽西半干旱区典型森林植被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5年08期

2 肖灵香;方晰;项文化;李毅;李胜蓝;;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李龙;姚云峰;秦富仓;;黄花甸子流域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J];生态学杂志;2015年02期

4 盛茂银;熊康宁;崔高仰;刘洋;;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J];生态学报;2015年02期

5 赵伟红;康峰峰;韩海荣;赵金龙;高晶;于晓文;宋小帅;立天宇;;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油松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特征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张东;邵社刚;赵辉;;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人工林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7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李天阳;梅雪梅;;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1期

8 徐学华;张慧;王海东;张丽玮;李玉灵;王超华;;太行山前南峪旅游区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6期

9 徐馨;王法明;邹碧;李钦禄;王刚;李应文;凌清云;李志安;;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9期

10 陈莉莉;王得祥;张宋智;王兆杰;吕婧娴;;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茹豪;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地水文特征及功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忠诚;湖南省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3 郭永盛;内蒙古大青山中段水源涵养林功能机理与经营模式[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张蕾;中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严会超;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苏艳霞;吉林省辽河流域典型植被类型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于楠楠;基于TM数据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良;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力;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高润琴;基于GIS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5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45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