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金寨县大别山区不同海拔森林植被碳氮含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18:48
【摘要】:本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金寨县内的大别山区不同林分类型(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的森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别山区各海拔范围森林土壤-凋落物-乔木叶片碳氮含量及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土壤容重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变化无明显规律;渗透率、毛管含水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58-1.50g/cm~3、36.20%-55.47%和5.20%-24.87%。(2)土壤碳储量为44.24~119.6t/ha,平均值为82.05t/ha,土壤氮储量在0.75~6.89t/ha范围,平均值为3.98t/ha;土壤碳氮储量与海拔符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增大而升高,变化趋势明显,碳氮比变化范围为7.84-51.49;土壤碳氮储量在不同林型间的差异很大。在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总氮、碱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碱解氮、总有机碳、土壤总氮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pH值与碱解氮、总有机碳显著正相关;铵态氮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3)植物大部分叶片碳、氮素含量及碳/氮呈现出随海拔增高而下降的趋势。整个群落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氮含量和碳/氮比变化较小。年平均气温对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和碳/氮比有一定影响。(4)凋落物碳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但局部地势较低地区森林凋落物碳含量很高;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凋落物氮含量两者与凋落物碳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优势树种对于凋落物量积累有很大影响,落叶乔木凋落物碳含量较高,针叶林则最低。
【图文】:

框图,技术路线,框图,凋落物


环境因子对土壤、凋落物内的元素含量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氮循环中,与这些元素含量的变化有关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2.3 技术路线本研究技术路线如图 2-1

分布图,金寨县,安徽,样点


块样地(由于 400-600m 梯度内的地形较其他三个梯度更为复杂,因此增设了一块样地以减少地形原因对结果所造成的干扰),总共选取了 13 个地块(见图 2-2)。按照典型选样的方法,,在每一个地块中,随机选取了 3 个灌木样方(5 m×5 m),在样方内收集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表 1 研究区概况Table 1.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study area.海拔(m)平均温度(℃)主要树种 林分年龄(a) 平均胸径(cm) 平均树高(m)200-400 8.7栓皮栎、马尾松20 14.54 13.21400-600 6.8杉木、枫香、马尾松26 14.81 13.54600-800 5.2山胡椒、黄山松26 14.65 14.61800-1000 3.8 黄山松、麻栎 24 13.56 15.2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英荣;雷平;晏雨鸿;袁荣斌;吴淑玉;李剑萍;;江西武夷山黄岗山西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5年11期

2 陈清;王义东;郭长城;王中良;;天津沼泽湿地芦苇叶片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植物生态学报;2015年11期

3 宋春林;孙向阳;王根绪;;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关系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9期

4 齐玉春;彭琴;董云社;肖胜生;孙良杰;刘欣超;何亚婷;贾军强;曹丛丛;;温带典型草原土壤总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4年08期

5 李强;周道玮;陈笑莹;;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分解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生态学报;2014年14期

6 潘冬荣;柳小妮;申国珍;谢宗强;罗璐;刘蕾;;神农架不同海拔典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12期

7 何艳华;闫明;张钦弟;张直峰;苗艳明;毕润成;;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J];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8 朱凌宇;潘剑君;张威;;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9 徐国策;李占斌;李鹏;黄萍萍;龙菲菲;;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总氮的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12年11期

10 胡宗达;刘世荣;史作民;刘兴良;何飞;;川滇高山栎林土壤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随海拔变化的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677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77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