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枫香品种资源评价及快繁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15:52
【摘要】: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落叶乔木,秋季叶色红艳,观赏价值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但目前对各种质资源尚缺乏应有的评价,且目前枫香特异资源的扩繁仍以嫁接为主,人力成本相对较高,而组培扩繁可实现工厂化生产,相对能节约成本,故本文在对枫香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特异资源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本试验对湖北京山、湖北红安、安徽黄山祁门、河南驻马店四个地方采集的58个枫香优良无性系进行37项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并评价,对性状比较特别的无性系HN4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综合方差、变异系数及表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树皮栓质、当年生枝表面毛、叶片嵌色和叶背面绒毛这四个性状的变异可能性最大。利用SPSS22.0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贡献率较高的25个性状。利用这25个主要性状对58个无性系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个无性系分别因叶片春、秋季颜色和裂片数,幼叶颜色以及株冠形、株高等因素被分为两类、三类、五类。(2)以枫香的种子作为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案为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10min,之后用75%乙醇消毒30s,用10%的次氯酸钠消毒15min,成活率为62%。(3)继代培养:对枫香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子叶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0.5mg?L~(-1)+6-BA1.5mg?L~(-1)+NAA0.1mg?L~(-1)或WPM+KT1.0mg?L~(-1)+6-BA1.0mg?L~(-1)+NAA0.1mg?L~(-1),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分别达到63.2%和59.5%。诱导下胚轴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1.0mg?L~(-1)+6-BA0.5mg?L~(-1)+NAA0.2mg?L~(-1)或MS+KT0.05mg?L~(-1)+6-BA1.0mg?L~(-1)+NAA0.3mg?L~(-1),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分别为52.7%和41.3%。(4)增殖培养:用萌发苗的真叶进行丛生芽增殖培养,最适合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是WPM+6-BA1.0mg?L~(-1)+IBA0.2mg?L~(-1)+NAA0.1mg?L~(-1)。通过研究表明,添加100mg?L~(-1)的PVP可以减轻培养基的褐化现象,添加250mg?L~(-1)的水解乳蛋白可以降低褐化率,也可以增加增殖倍数和平均芽长。(5)生根培养:当继代增殖的无菌苗长势良好、比较粗壮时,将其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最适合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为WPM+IBA0.1mg?L~(-1)+NAA 0.3mg?L~(-1)+AC0.2g?L~(-1)。
【图文】:

示意图,枫香,示意图


枫香采集地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2.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华;邸树峰;;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22期

2 陈勇;刘和平;唐海尧;林剑波;张俊丽;李彤丰;关广胜;;铁皮石斛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17年18期

3 赵江雷;;东北玉簪组培快繁技术[J];吉林农业;2013年01期

4 朱小茜;袁华玲;;《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4期

5 胡军荣;;菊花的脱毒与快繁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5期

6 ;植物快繁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03期

7 田会成;;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03期

8 R.L.M. Pierik,刘高琼;快速繁植技术在商业化生产上应用的障碍[J];中国蔬菜;1989年05期

9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农村新技术;2016年09期

10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农村新技术;201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丽芳;蒋亚莲;张素芳;杨春梅;屈云慧;;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兰英;李春玲;;树莓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亚杰;姚寰宇;侯佳贤;;山梨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和明;吕复兵;李佐;肖文芳;尤毅;朱根发;;西藏虎头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5[C];2015年

5 吴金寿;赖钟雄;陈义挺;林珊珊;叶芝萍;;芳樟离体培养快繁技术[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兰英;刘胜;李春玲;;美国红栌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震;陈发棣;韦方苗;万丽;;一品红组培快繁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耿金虎;王凤鹤;徐希莲;;商品熊蜂快繁技术体系[A];2005年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专业委员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联合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曲彦婷;张兴;唐焕伟;;小丽花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建忠;钟赞华;赖瑞云;张雪芹;谢志南;;莲雾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A];第五届全国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暨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柏斌;樱花组培快繁技术获得突破[N];中国花卉报;2016年

2 记者 洪琦 张瑛;我区实现奶牛性控快繁技术本土化[N];宁夏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木成;一片树叶能变一座森林[N];科技日报;2002年

4 记者 尚静;“快繁技术”进一步扩大我区良种家畜资源[N];新疆科技报(汉);2015年

5 支勇平;优良植物材料快繁技术获突破[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记者  何向平 通讯员  潘挺;白玉仙茶嫁接快繁技术攻破[N];丽水日报;2006年

7 赵连军 韩凤阳 邓运芬;金枝槐春季嫁接快繁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8 记者 彭红、姚均芳;6周龄小羊能当妈,新牛羊快繁技术落户中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宋春云;辽宁绿化树种快繁技术获奖[N];中国花卉报;2009年

10 记者 牛金辉;良种马快繁技术加快新疆马品种改良步伐[N];新疆科技报(汉);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楠;枫香品种资源评价及快繁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陈灿;白芨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罗君琴;非洲菊组培快繁技术优化及商品化生产研究初报[D];浙江大学;2005年

4 侯晓林;福禄桐扦插快繁技术的优化试验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丽;赤皮青冈快繁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6 房师梅;美国红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7 樊存梅;引进扁桃良种的特性观察与快繁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曹苑楠;香根草快繁技术体系构建[D];南阳师范学院;2015年

9 叶小曲;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和水质、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仝爱群;桑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1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91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